姓名:丁丁
淘气行为:爱揪女孩子的兴发
最好的方法:“隔离”
6岁的丁丁是个很可爱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小脸,很招人喜欢。但是,丁丁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跟小朋友玩时好揪人家的头发,尤其是看到头发长一些、梳着小辫子的女孩子,他肯定会跑上去揪住人家的头发不放手,非要把人家揪哭不可,然后他一个人跑到一边偷偷地笑。
幼儿园里的老师已经在丁丁的妈妈跟前告他很多次状了,妈妈也为此打过他好几次,可是并不起作用,见到女孩子,丁丁依然会冲上前去,揪人家的头发。幼儿园和邻居的小朋友都不肯跟他一起玩。
妈妈见丁丁屡教不改,于是决定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来教育他。不久后的一天,丁丁在楼下碰到了邻居家的小女孩小欢,他又跑上去揪人家的头发,小欢吓得赶紧跑回了家。
丁丁回来后,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着他的战绩,妈妈理也没理他,只对他说:“去,一个人去房间呆着,不准出来,直到你承认错误为止。”然后拉着丁丁就把他关进了他自己的房间里。
丁丁很奇怪,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让丁丁出来吃饭,然后对他说:“吃完饭继续去你的房间一个人呆着,不准看电视,不准听故事,直到你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保证再不揪女孩子的头发为止。”饭后,丁丁哭闹着不肯进房间,妈妈态度坚决地把他一个人放进房间。
几天后,老师又来跟妈妈告状,丁丁在幼儿园又揪人家的头发。晚上丁丁放学回来后,妈妈就又把他一个人放在房间不准出来,以此来惩罚他。
以后,只要丁丁一有揪人头发的行为,妈妈就态度非常坚决地惩罚丁丁一个人呆着,并且不准吃他爱吃的东西,不准看电视,或取消去游乐场玩的计划。一段时间后,丁丁揪人头发的恶作剧收敛多了。
孩子的这种恶作剧行为一般被称为攻击性行为,常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揪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会在3~6岁时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而且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引起孩子攻击行为的原因很多,比如遗传因素,或家庭因素,孩子的父母常以暴力行为惩罚孩子,结果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孩子;还有环境因素,孩子经常看到周围或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行为。经常看暴力电影电视的孩子,非常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而且这些行为都会妨碍孩子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或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甚至会出现各种暴力倾向。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这种恶作剧行为时,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
最好的方法:
●将孩子隔离起来
没有任何一种惩罚方式比让一个孩子独立呆在某处,不能与别人接触更让他感到难受的了,所以这种方式也最能让孩子记住教训,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
●与孩子讲道理
孩子有类似攻击的行为时,要抓住机会及时告诉他:“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认为,你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大家都不喜欢打人或揪人头发的孩子”即使孩子当时没有改,以后每次他有这样的行为,父母都耐心地提醒他,慢慢他也会接受的。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心理学认为,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在看到受害者明显痛苦时,他常常会停止攻击。但是,如果孩子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则不然,他们甚至会继续搞这样的恶作剧,因为他们不会同情受害者。所以父母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告诉孩子,揪人头发会给别人带来痛苦,然后再让孩子换个位置想想:如果你的头发被别人揪住了,你会不会很难过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这种恶作剧的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一个生活在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他的恶作剧行为会明显减少。因此父母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要让孩子自己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也不要让孩子玩一些有暴力倾向的玩具,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暴力色彩的语言。
父母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打孩子
有些父母的做法是:孩子动手打了别人,父母就打孩子,希望以此来教训孩子。孩子因为害怕被打,所以可能会压制自己的恶作剧。但是,时间一长,父母的拳头也就失去了威力,孩子很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恶作剧行为。
※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可置之不理
如果孩子动手打了别人,父母却不予制止,那么孩子就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还可能继续这样对待别人所以,当孩子出现类似攻击的行为时,父母要及时处理,使孩子认识到什么行为是错的,应该怎样做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