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华膏
【主治】消肿止痛,生肌润肤。适用于内外痔发炎及术后。
【药物】滑石600g 月石120g 龙骨120g 川贝18g 冰片18g 朱砂18g
【制法】共研细末,以凡士林调20%软膏备用。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治痔疮方
【主治】适用于痔疮。
【药物】鸡苦胆3个 冰片2.5g
【制法】调匀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验方研究参考资料》,人民卫生出版社。
3.消炎止痛膏
【主治】适用于肛门疾患。
【药物】飞甘石15g 滑石粉15g 血竭7.5g 朱砂5g 儿茶10g 乳香10g 没药10g 章丹10g 梅片0.5g
【制法】各药共为细面,过罗,用凡士林油调匀成膏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马云楼,长春中医学院。
4.痔疮消炎膏
【主治】消炎止痛。适用于痔疮肿疼及痔疮术后水肿。
【药物】甘石30g 血竭15g 儿茶粉6g 制乳香3g 黄丹12g 朱砂3g 梅片1.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干撒患处或用凡士林调膏敷患处。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
5.30%痔疮消炎膏
【主治】解毒止痛。适用于痔疮。
【药物】痔疮消炎散300g 凡士林700g 石蜡油75ml
【制法】凡士林热熔化后,先入痔疮消炎散、石蜡油搅拌均匀,置冷即成。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宋钦兰、络明,广西中医学院。
6.枯痔散Ⅰ
【主治】适用于痔核。
【药物】白矾100g 蟾蜍10g 轻粉20g 砒霜50g 火灵膏20g
【制法】共研细末,放新铁锅内,粗磁碗盖,盐泥封,炭火煅2炷香后取出为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7.枯痔散Ⅱ
【主治】腐蚀。适用于内痔。
【药物】白砒6g 白矾60g 月石6g 雄黄6g 硫黄6g
【制法】上药各研细末,除硫黄外,混合装入罐内,用纸封闭。中间剪1.5cm孔,将罐置予炭火上煅,有黄烟出,待黄烟变青烟至烟量少时放入硫黄。待青烟尽,罐内响声消失,取下冷却,倒出细末,过2个月后方可使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消痔散
【主治】消痔退肿止痛。适用于内痔脱出,脱肛等。
【药物】煅田螺30g 煅成橄榄30g 冰片1.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取药末适量以油调匀外敷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痔疮消炎散
【主治】消炎散肿。适用于痔疮发炎。
【药物】煅龙骨120g 丹石90g 川贝母12g 冰片30g 滑石360g 麝香3g 银朱8g
【制法】共研末过筛混合即可。
【用法】外撒患处。
【来源】宋钦兰,络明,广西中医学院。
10.五倍子汤
【主治】消肿止痛,收敛止血。适用于痔,脱肛等。
【药物】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g
【制法】煎汤去渣。
【用法】熏洗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疡科选萃》)。
11.坎宫饮子
【主治】适用于热肿诸疮,痔疮。
【药物】京墨50g 胡黄连10g 熊胆15g 麝香2.5g 儿茶10g 冰片3.5g 牛黄1.5g
【制法】用猪胆汁、生姜汁、大黄水调上药备用。
【用法】以毛笔蘸药涂患处。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12.枯痔钉
【主治】腐蚀。适用于痔疮痔漏。
【药物】红砒、明矾、朱砂、雄黄、没药各适量
【制法】
(1)取红砒30g、明矾60g混合匀置瓦壶内,四面用炭火烘,火力宜猛约2~3小时后(黑烟消,白烟出)取下冷却成砒矾化合物。
(2)取明矾、砒化合物8份,朱砂2份,雄黄4份,没药1份。米饭(糊状干米汁)16份。将诸药研成细粉,米糊调匀,搓成铁钉状药锭,阴干备用。
【用法】将药锭放入痔漏中。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广济疗痔方
【主治】适用于痔疮。
【药物】藜芦、大黄、黄连各25g 川楝子14枚 桃仁14枚 巴豆4枚 蓖麻4枚 猪肪1 000g
【制法】同煎3沸去渣。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唐·王焘,《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
14.洗痔肿痈方
【主治】适用于痔核肿痈。
【药物】鱼腥草、苦楝根、朴硝、马齿苋、瓦楞子各50g
【制法】水煎去渣。
【用法】熏洗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15.洗痔枳壳汤
【主治】适用于痔。
【药物】枳壳100g 癞虾膜草100g
【制法】水煎去渣。
【用法】外洗患处,再用五倍子散。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