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问老子:“一个人应该怎样保养自老子与二贤谈精神修养己的精神?”
老子:“顺其自然,通晓圣人的思想,了解自然万物都只是自身的运动,韬光养晦不露形迹,不损伤自身寂静的心境。”
庄子: “那么,怎样才能说明一个人是圣人呢?”
老子: “圣人的内心寂宁,不是说寂宁美好,才去刻意追求寂宁,而是因为各种事物都不能动摇和扰乱他的内心,所以内心才虚空寂宁。
水在静止时能清晰地照见人的须眉,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更何况人的精神!圣人的心境是多么虚空宁静啊!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万物的明镜。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所以古代圣人都停留在这一境界。
停留在这一境界心境便空灵虚淡,空灵虚淡也就会显得充实,心境充实就能合于自然之理。
心境虚空才会寂宁,寂宁才能自我运动,没有干扰地自我运动也就能够无所不得。虚静便能无为,无为使任事的人各尽其责,无为也就从容自得,从容自得的人便不会身藏忧愁与祸患,年寿也就长久了。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帝王之位,就像唐尧作为国君;明白这个道理而居于臣下之位,就像虞舜作为臣属。
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尊上的地位,就算是帝王治世的盛德;凭借这个道理而处于庶民百姓的地位,就算是通晓了玄圣素王的主张。凭借这个道理退居闲游于江海,山林的隐士就推心折服,凭借这个道理进身仕林而安抚世间百姓,就能功业卓著名扬四海而使天下大同。
清静而成为玄圣,行动而成为圣人,无为方能取得尊尚的地位,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明白天地以无为为本的规律,就把握了根本和宗原,而成为与自然谐和的人。用此来均平万物、顺应民情,便是与众人谐和的人。与人谐和的,称作人乐;与自然谐和的,就称作天乐。”
庄子:“我的大哥啊!我的大哥啊!生长于远古不算是寿延,覆天载地、雕刻众物之形不算是智巧,这就叫做天乐。所以说,通晓天乐的人,他活在世上顺应自然运动,他离开人世混同万物而变化;他平静时跟阴气同寂宁,运动时跟阳气同波动。
因此体察到天乐的人,不会受到天的抱怨,不会受到人的非难,不会受到外物的牵累,不会受到鬼神的责备。
所以说,运动时合乎自然的运行,静止时犹如大地一样寂宁,内心安定专一统驭天下;鬼魔不会作祟,神魂不会疲惫,内心专一安定万物无不折服归附。
这些话就是说把虚空宁静推及天地,通达于万物,这就叫做天乐。所谓天乐,就是圣人的爱心,用以养育天下的人心。”
庄子和老子一起哈哈大笑,一起又去宇宙逍遥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