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现代社会,如果你有知识你就有了参与的资格,拥有知识是当代人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资格的首要条件。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明白人类这棵知识大树演化到今天的几种态势,以便我们去拥有知识、更新知识,进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素质和条件。
纵观人类知识的演化,有这样几种态势,是我们应该关注和了解的:
其一,知识总量的急剧增长和知识门类的日益丰富,构成所谓知识爆炸。
知识量猛增的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热切的关注,最早研究这个现象的是美国一所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弗里蒙特·赖德。1994 年,赖德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增长率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是美国主要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平均每16 年翻一番。继赖德之后美国科技史学家普赖斯对知识量做了深入研究,把赖德的增长率推广应用到科学知识的广泛领域。16 世纪各种新发明、新发现不过26 项,而17 世纪达到106 项,18 世纪达到156 项,19 世纪则达到546 项,20 世纪前半叶即达到961 项,而仅在60~70年代短短10 年中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技术已超过以往两千年的总和,至于各类期刊、杂志书籍的数量,现在已经无法进行精确统计。难怪人们把知识激增、膨胀的态势,形象地称之为知识爆炸。
其二,知识陈旧率的提高和各种知识的不断推出,造成了知识新陈代谢加速,使我们不得不放弃毕业和一劳永逸的幻想。
所谓知识陈旧率提高,是指我们已学会的知识很快又不能适应工作和环境的需要。国外有人做了统计,发现1965 年学习自然科学的大学毕业生,到1985 年就有85%以上的知识属于陈旧的了,到1990 年达到了90%以上。而这20 年间,各种知识不断推陈出新。这个严峻的事实提醒我们:学习知识,必须放弃毕业或一劳永逸的观念。钱伟长教授对此曾不失幽默地指出,过去,大学毕业之后,可以吃老本,可以长期地使用你已有的知识,甚至可以用一辈子,但现在,你大学毕业以后,光靠卖你的那点老本,卖了3 年之后,你就有一半的东西不实用了。再卖3年,你懂得的只有1/4 了。到那时候,你还工作?所以知识的新陈代谢使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终身教育。
其三,知识加快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态势使现代人类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对知识的储备和应用。
现代信息社会,是相对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而言的。假如说在农业社会人类主要靠天吃饭,工业社会主要靠能源活命,那么,在信息社会,人类就只能依靠知识生存和发展。据《科学英雄与人类》一书记载,照相术的理论是1727 年提出的,到首次应用的1839 年整整花了112 年;电话理论从提出到应用花了56年(1820~1876);电视从理论到应用只花了11 年(1923~1934);太阳能电池仅花了2 年功夫(1953~1955)。这一变化越来越显示出,现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人类对知识的储备和应用速度是相依为命、息息相关的。
与上面三种态势紧密相关的是,人类发现发明知识、拥有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人将逐渐增多,越来越普及到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知识已成为组成人自身素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知道,在古代,甚至到近代,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人们生活需要,大多数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要求都是极为有限的,发现和创造知识,更是极少数人的事情,而如今情况已大大发生了变化。不仅发现和创造知识变成了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大量储备知识和应用知识,已成为现代人区别于传统人的基本特征,是现代人参与现代生活的必备条件。
综上所述,知识演化的上述几种基本态势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要获得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与实现自我价值,一方面要诚实地学习人类已创造的一切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激剧增长和知识新陈代谢加速,又提醒我们要根据自己心身发展的需要去不断汲取人类创造的相关知识,去努力创造和丰富人类知识,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已有知识。
你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要经常进行动态的调整和更新。在人的一生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常有的事。譬如,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原先读的是理工科大学,假如她毕业后按常规或社会惯例去从事理工方面的工作或职业,比如搞建筑设计,这是她的专业。一般来说,她已获得的知识可以算是足够知识,但她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去当歌唱家。作为一名歌唱家的足够知识,学理工科的她,显然是不具备的。于是,她面临着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问题。由于朱逢博成功地实现了这种调整,更新和完善自我的素质,终于使自己的歌声誉满全国。
这主要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而似乎不是由于缺乏某种方法造成的。最近20 余年来,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作为这一新动向的主流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理论,就是供我们在建立自己的认知系统中选择利用的好工具。这里的信息,不仅指来自外部环境的知识、声音、色调、图像、符号等等,也包括来自人身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状态。这一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信息处理者,但这一推论并不意味着人在任何时候总是注意接收其身边的一切信息,并对自己的任何行为都很清楚。其实,人们对自己所关注的事物总是有选择的,他们对信息的处理又常常是无意识的。除此之外,信息加工理论还借用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信息论的概念来说明人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包括各种心理过程和智能行为。
随着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和新专业领域的不断出现,终身职业已成昨日黄花,一学而就成为过去,终身教育将是必然趋势。不论是通过学校再接受教育,还是通过自学接受教育,我们必须首先树立再教育的观念,同时通过不停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完善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才是我们获取足够知识的基本途径。我们只有获取了足够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一步一步地向理想靠近,最终将理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