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对环境的认识
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得多。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专制集权的企业形态难以适应社会形态发展需要。只有适应企业内外环境不断的变化,改变企业管理模式、观念,调整企业结构,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作为企业家应首先对目前变化的环境有所认识。
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最活跃的因素,并正在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随之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对企业结构、企业的管理层次与幅度,企业的运行等都带来巨大的影响。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等,使企业中信息处理决策等一系列管理过程与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要注意到目前高精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许多高精尖技术的新产品不断问世,如微电子学和可控制的生物学及超导研究等,正在导致传统工业界限的崩溃以及新形式的竞争的出现。
2.社会政治、法律、经济的变化
社会政治、法律的因素也影响着企业发展。国家经济政策宏观管理的调整、新法律的出台、人们消费观念和习惯的变化等,必然对企业造成影响。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一步步转向市场经济,每一次重大的转变都引起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的转变。这些年是我国社会变革最活跃时期,同时也是企业变革最活跃时期。经济变化当然也会对所有的企业产生影响。在经济变化中,企业感受最深的是市场供求的变化。近年来,我国逐步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多数产品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特征,这使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那些不能能动地适应变化的企业必然陷入危机。目前大多数的“经济增长限制”――能源、粮食、水等,即使改进了技术也将出现短缺,这就预示了资本和设备的转移以及政府干预等将是不可阻挡的。而且,随着资源匮乏的日愈加剧,在国际上各国对外国供给的依赖性加强,这反过来又要求许多国家在政治上讨价还价,必然会导致一些公司兴旺,而另一些公司将衰退。
国际性的变化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如1998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曾使许多向该地区大量出口的企业遭到冲击。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然会对国内市场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企业都应面对这一类似的事件考虑调整自己的组织和行为。
3.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公众的要求变化
除了能够应付前面所谈及的各种趋势外,公众还希望企业家们能更有效地管理他们的企业。例如适应环境保护、城市重点建设以及其他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和变化的要求。如果经营管理结果不能满足希望,那么,有人就会要求政府采取行动,从另一渠道给工商企业管理者施加压力这便要求管理者不断学习最新的管理理论,同时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将两者结合起来,有效地进行各种管理活动。
总而言之,企业家目前所面临就是这样一个频繁变化的世界,对高精尖技术的更多依赖,无形的服务业的重要性不断增长――这一切都使管理的任务复杂化,同时公众对管理成果的要求,即期望企业家们达到的标准也将逐步升级。对于企业来说,不论私营的,还是国营的,能够适应就能生存下去。当然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能预测未来的变化。
3.2企业家素质和修养
3.2.1企业家素质
目前对于什么是企业家,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尚不尽一致。法国早期的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而著名的创新学派的始祖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的人。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敢于担当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的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之人。
以上对企业家的论述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但比较而言,其中存在着一个共识,即认为企业家不同于一般的厂长、经理,更不是一般的管理者。他们特有的一种素质和能力赋予其特定的活动内容和特殊的利益目标,也正是这种特殊性,构成了企业家的内涵。其一,企业家是先进生产方式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因此,他们必须实际占有企业的全部资产,并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其二,企业家是经营管理企业的专家,具有适应商品经济创新管理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能力。其三,企业家是社会化生产的组织者,他们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资产的增值、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四,企业家具有现代商人的本质,他们经营企业是源于追求超常收入这个利益的动机,他们是以自己的人力资本的投入来直接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
可见,企业家的定义已经涵盖了其应该具备的素质。企业家的素质是指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在质量上的综合平衡。企业家虽然有其潜在的天赋,但更为重要的是后天的自我开发、自我培养、自我塑造过程,其实质是一个自我约束的过程。企业家的成功主要凭借于其敢自我超越,敢于面对竞争的压力和战胜自己的勇气。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应至少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具有驾驭企业的经营胆略和战略眼光;具有经营管理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才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豁达的气质;具有健康的体魄。
关于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外国学者已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劳伦斯?顾伦纳曾调查了参加哈佛培训班的数百名管理人员,通过研究总结出有说服力的结论。他首先列出39条有关企业家素质的内容,然后让每个被调查人员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是最重要的五条。结果表明,以下十条是最重要的,占总选择数的60%。
以上十条中,1、2、3、4、8、9与组织结构有关;1、2、5、6、7、10与人事关系有关;3、6、8、9则与企业决策有关。劳伦斯又把这些人按年龄分组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下列的倾向。
年轻人重视表现自己的技术能力,而年龄较大的管理者重视与下属的沟通,中年人则认为下属参与决策是重要的。由此可见,一个企业中领导团队应该是老、中、青人才的最佳组合。
另一个颇有权威的研究成果来自美国企业管理协会,他们花了5年时间,对4000名经理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经理,并发现一个成功的经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19种能力:
(1)工作效率高;
(2)有主动进取心;
(3)逻辑思维能力强;
(4)富有创造性;
(5)有判断力;
(6)有较强的自信心;
(7)能辅助他人;
(8)为人榜样;
(9)善于使用个人的权力;
(10)善于动员员工的力量;
(11)善于利用交谈做工作;
(12)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13)乐观的心态;
(14)善于同员工沟通;
(15)有自制力;
(16)主动果断;
(17)客观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18)敢于自我批评;
(19)勤俭艰苦、具有灵活性。
以上19条,有的涉及才能,有的关系到个性,还有的则属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日本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同样使世人瞩目,他们对企业家的要求有十项品德和十项能力。
十项品德包括:
(1)使命感。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完成任务的坚强信念;
(2)信赖感。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关系,相互信任与支持;
(3)诚实。在上下级和周围关系中都能真心实意,以诚相待;
(4)忍耐。具有高度的忍耐力,不随便在员工面前发脾气;
(5)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事与下级体贴关心;
(6)责任感。对工作敢于负责,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7)积极性。对任何工作都主动积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完成;
(8)进取性。事业积极上进,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开拓精神;
(9)公平。对人对事都秉公处理;
(10)勇气。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挑战。
而“十项能力”则指:
(1)思维决策能力;
(2)规划能力;
(3)判断能力;
(4)创造能力;
(5)洞察能力;
(6)劝说能力;
(7)对人理解能力;
(8)解决问题的能力;
(9)培养下级的能力;
(10)调动积极性的能力。
上述国外的研究成果虽各不相同,但究其精神实质则大同小异,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可见对于一个企业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概括而言,企业家应具备的良好素质可分为观念、心理、能力、品质四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应具有全新的观念,强健的心理,卓越的能力,优秀的品质。这也是衡量企业家能否取得成功的标准。
3.2.2企业家修养
现代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要求企业家不但善于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工作,而且还必须依靠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来处理问题,这就需要具有以下修养:
1.待人的艺术修养
待人的艺术也就是人际交往艺术。因为企业管理者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管好人、用好人,协调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有效完成企业的目标。因此企业家需要善于运用待人艺术,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一股有利于达到目标的最佳合力。
(1)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企业家在实施管理时,必须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决策及信息传递给下属,这样才能影响下属的行为。同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家也需了解下属的反应和想法。这种双向的信息交流十分重要,面对面的交谈是深入了解下属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交谈不仅可以直接了解到更多更详细的情况,而且可以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心灵深处想法。因此要善于同下属交流,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善加分析,使对方畅所欲言,彼此达到充分交流。
(2)平易近人。由于受几千年封建的思想影响,一些人头脑中还存有“官贵民贱”的思想。作为企业家必须消除这种意识。与人交往中注意礼貌,主动向对方表示尊重,办事多用协商口吻,勇于承认错误,不耍态度,不训斥人。总之,要谦虚待人,以诚待人。
(3)积极配合,不越位擅权。在开展工作中对于同级人员既要相互协助积极开展工作,又要不越位擅权,不插手别人分管工作。要尊重其他部门的领导,维护他们威信。不干预和随便评论别人的工作,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排忧解难。当对方出现失误时,应主动补台,不能看人笑话,不好大喜功,不能有了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有了过错往别人身上推。真正做到权力不争,责任不推,困难不让,有功不居,有过不推;真正做到同舟共济。
2.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修养
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工作效率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干好本职工作。在企业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企业家,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工作十小时甚至十二小时,放弃了娱乐、休息和学习,甚至连看报看文件的时间都挤掉了,仍感到时间不够用。问题出在哪里呢?作为一个管理者,此时应该考虑自己是否侵犯了下属的职权。管理者必须时时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不能让精力与时间作不必要的消耗。要记住凡是可以授权给他人做的事,自己不要去做。企业家应抓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问题,应带领群众前进,而不是代替群众前进。样样管是小生产者的习惯,事必躬亲是小生产的“美德”,这都是现代企业家应避免的。
(2)善于运筹时间。对于企业家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要注意如何利用和支配时间,珍惜时间,精于安排时间,节约时间。美国的《今日世界》杂志曾列举了企业管理者节约时间的十条秘诀:
①处理公事切忌先办小、后办大,一定要先办当天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再办其他的事情;
②用大部分时间去处理最难办的事情;
③把一部分工作交给秘书去办;
④少写信,能打电话就打电话解决,必须写信尽量言简意赅;
⑤减少会议;
⑥拟好安排工作的时间表;
⑦分析好自己时间利用情况,看有多少时间被浪费掉了;
⑧减少不必要的报告文件;
⑨把传阅的文件减少到最低限度;
⑩尽量利用空闲时间看文件。
时间是常数。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但只要运用得当,便能从时间利用上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3)提高会议效率。在现代管理中,利用开会进行互通信息、安排协调咨询决策等工作是经常性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会议占用时间太多和会议效果不好,也是目前常见的弊病。企业领导每年要参加几百次会议,一部分领导整天沉沦于文山会海之中,而问题是否解决、效率如何全然不顾。不解决问题的会议有百害而无一利,开会也要讲求经济效益,会议占用的时间也是劳动耗费的一种。因此,会议的成本也应纳入经济核算体系之中,从而提高会议效率,组织好会议。必须明确会议的意义,只开必要的会议,不开不必要的会议,并且要切实做到精简会议。应当实行会议“六戒”,即没有明确议题的会不开;议题过多的不开;没有充分准备的不开;可用其他方式代替的不开;没有迫切需要的不开;会议成本太高的不开。总而言之,要减少会议成本,避免文山会海。
3.3企业家的选拔和培养
3.3.1企业家的选拔
“士兵有权得到能干的指挥员”,这是古罗马凯撒大帝时的一句格言。同样,企业中的员工也有权得到最称职的管理干部。管理人员的配备对企业活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选拔合适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管理。目前行之有效的现代选拔方法主要有:
1.评鉴考核法
评鉴考核法是依据一个相对统一的尺度,把干部素质分解为若干要素,并制定一个考核量表,组织有关人员,对被考核人才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评。它力求达到客观、全面、历史地对人才的德、智、体、成绩等各项素质进行科学考察和数量化的评定,使人才的考核和选拔条件标准化、规范化,并为逐步采用现代化手段管理人才打好基础。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考察各种人才。
2.情景模拟法
这种方法是将候选人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情景中,运用多种评价技术来观测考察他的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判断他是否符合某项工作的要求。情景模拟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处理公文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即席发言等。
处理公文是管理人员,特别是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处理公文的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接受有用信息和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处理公文测验的步骤主要是向候选人提供“一揽子”公文,包括电话记录、下级请示报告、上级批件、公司内部报告、外部函件等,其中有重要事项,也有琐碎的小事,要求候选人在规定时间内把这些公文处理完毕,观察候选人在一大堆公文压力下的心理与行为。测验要求这些公文有轻重缓急之分,难易程度搭配,以便从不同角度测试候选人的分析能力、决策水平、用人授权能力、决策能力和工作作风等。
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用于评价候选人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这种测试先将候选对象编成小组,模拟厂长或经理会议,由主持人给予一个案例,在规定时间内请各人发表意见,看谁在讨论中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并说服他人,把讨论引向一致。
角色扮演,也称上下级对话,一般由候选人扮演上级,测试者扮演下级,以个别测试方式进行。下级在测试中提出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观察候选人如何做思想工作,如何回答和解决问题,以测定其说服教育和协调人际关系等能力。
即席发言是指给被试者一个题目,让其在短时间内准备,按题目要求作动员报告或作答辩,观察其思维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本单位本行业的熟悉程度和言谈举止风度等。
3.实绩考核法
通过考核工作实绩来选拔领导者。其步骤为首先让被考核对象撰写个人报告,即个人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包括对所任职务、分管工作的认识,所做主要工作、工作经验教训以及对今后工作的设想。这是群众评论的基础,也是专家评鉴的前提。然后由与被考核对象工作相关性大的下级同时进行民主评议,包括对其工作成果、工作成绩、政治表现三方面的评鉴。再下来由专家进行评议,专家在听取述职、开展质询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会议,写出专家的意见。最后进行重点访谈,对有争议的或不够明确的问题排出重点座谈提纲,作深入调查了解,以便作出正确的评价。
4.分解协调法
这是一种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进行考核的方法,它将人才素质看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各种要素的集合。一个人的素质可以分解成若干单项指标,而由于各单项指标具有一定模糊性,因此借助于模糊数学的工具,把某单项能力、高低程度用〔0,1〕间一个实数表示。然后视某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权值。最后,将一个人的素质协调综合成总解,以数量表示,再进行分析,供决策者参考。
3.3.2企业家的培训
由于企业的发展或由于某种自然与非自然的原因,企业的管理队伍要不断更新和补充。人的成长总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渐进过程,明天担任管理职务的干部要求今天就开始培训,因此我们要重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现代培训方法有以下几种:
1.工作轮换
其目的是为了扩大管理者的知识面。受训人员通过不同工作岗位的轮换,不仅可以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职能,掌握企业业务与管理的全貌,而且可以培训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系统观念。工作轮换包括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转换。
2.参观考察
参观考察是一种很好培训方法。管理人员参观考察其他部门和其他一些先进企业,目的是考察学习其他部门和组织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先进经验和方法。通过与先进企业人员的座谈访问,学习在许多理论中得不到的东西。此方法可以使管理人员了解国内外实际环境,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经验,借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
3.设置助理职位
设立助理职位,不仅可以减轻主要负责人的负担,而且具有培训待提拔人员的好处。受训者同有经验的管理者一起工作,可使其熟悉高层管理实务,学习有经验者的经验与方法。也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受训人的管理能力,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培训。
4.美国企业的培训方法
美国企业除采用上面介绍几种方法外,还有以下几种典型方法:
(1)实例研究法。把经营管理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摆在参加训练的人员面前,让他们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原因和对策,或者拿出一个有待加强管理的案例,让受训人员找出对策。这种案例教学方法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哈佛大学把它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的各门课程。这种培训方法能很好锻炼受训人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扮演角色法。由参加训练的人员扮演总经理等人物,就案例的处理进行演练,然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并找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3)职业游戏法。将参加训练的人员分成若干小组,给出各组同样的有关加强管理的案例,让各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各组都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在大会上进行评比,看哪组提出的方案最好。
(4)视听教育。用幻灯、电视、电影等工具,通过视觉和听觉,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