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联兵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中小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它以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本文将着重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现状与问题,并进一步研究西部中小企业的成长策略。
一、西部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西部地区虽然总体上市场经济发育滞缓,但中小企业仍然数量可观,达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当我们把视角放到全国范围时,便可看到一些差距,在全国中小企业总数中,东部、中部占84%,西部仅占15%。就中小企业总产值而言,东部、中部分别为66%、26%,而西部是8%,东部是西部的8倍多。中小企业在各经济带区所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东部为66%,中部为67%,西部为55%,西部比重最低。一般来看,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公有制成分很大,而且运行质量不高。在西部大开发中,应积极对公有制中小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企业,搞活经济,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当前,西部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如能源的开采、矿产的开采与加工、建材行业、军工、电力、高新技术、农牧业产品等。通过大力促进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使西部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广大的西部地区真正走上富民兴邦的康庄大道。
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有利的因素,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开拓创新,强化中小企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而言,西部中小企业有相对的优势,主要表现是:
1.宏观环境有利。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日益完善,在中央的财政支持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铁道部门计划在未来20年内在西部新建铁路1万公里,将形成包头――柳州,兰州――重庆,兰州――昆明几条南北铁路大通道;西安――合肥――南京,中卫――太原,包头――哈密和沿长江的铁路大通道。公路建设方面,我国交通部门计划未来10年新(改)建公路35万公里,到2020年建成西部地区公路骨架网络。
2.生产要素充裕。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矿产、农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产品十分丰富。西部地区在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存量很大。劳动力充裕,而且比沿海成本低。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静态的、潜在的东西组合起来。
3.随着国企改革,要素市场的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格局浮出水面。在此基础上,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区域产业结构格局将逐渐形成,产业组织结构得以优化,这为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西部地区的西进策略。西部地区虽然没有东部地区沿海的地理条件,但西部地区有半数省(区)与其他国家有陆地边界。我国加入WTO后,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及与邻国发展经济合作,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拓展西部地区资源和产品的交换空间。特别是原苏联解体后的一些新独立国家轻工产业相对落后,这给西部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
二、西部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上看,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不利条件,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西部地区改革相对滞后,人们的思维方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缺少与国际接轨的经验,对外开放程度与东部地区有不小的距离。
2.现实的基础设施存量不佳。铁路、公路、水运密度低,通讯覆盖面不广,不仅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化,沙化严重,缺水是个重要问题。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在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尤为严重。西部地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镇化发展缓慢,这在一定意义上使劳动力的量和质发生不对称。
3.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内部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民对其他行业的资金积累与市场购买力。作为国民经济主导的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低,工业存量远逊沿海,而且工业内部偏于重工业,轻工业发展慢。工业产品多集中于初级的原材料产品,深加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少,这使得在国内贸易格局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第三产业依据人文、自然景观,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但从配套措施,旅游服务产品开发等方面文章做得还不够。
4.市场环境严峻。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供求总平衡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卖方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而且现在通货紧缩,消费不振,大多数产业已进入成熟阶段,市场趋于饱和,生产能力过剩,利润空间压缩。我国加入WTO之后,将限制政府保护国内企业的能力,外国产品也将像潮水一般涌入我国,这一切都使得西部中小企业面临当年东部中小企业截然不同的宏观环境。
5.西部地区要素结构不合理。面临东部地区的竞争,西部地区很难留住人才,形成“孔雀东南飞”现象,现有的人才结构中高素质人才比重低于全国水平。资金不足,而且分配失衡,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很难从银行系统得到金融支持。西部科技资源相对比较突出,但未能形成有效运作机制,市场导向差,成果转化慢。
以上是西部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些宏观环境问题,相应于此,在微观层面上,也存在一系列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
1.市场竞争不规范。为了打开销路,提高市场占有率,拼价格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样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的结果是整个行业的利益受损,有些国有中小企业的恶性倾销行为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合作中,大企业还常凭自身的垄断地位,压低中小企业的配套产品价格,经常拖欠货款,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资本周转。
2.西部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距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效率优先,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距离还很大。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往往管理混乱,高素质人才缺乏,工艺技术水平低下。公有制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经营业绩差,亏损严重,负债率高,获得新的贷款很难。
3.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有待改进,有些地方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严重,企业负担很高。政策上,只注重抓大型企业集团,对中小企业发展重视不够,而且管理部门繁多,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条块分割依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为分属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设置了障碍。
4.西部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低,“小而全”传统观念作祟,盲目追求独立经营,不愿意做“配角”。小纺织、小造纸,小钢铁、小火电、小煤窑、小水泥遍地开花,不能发挥出规模效应。中小企业不能找出自己的立足点,不切实际,不顾条件地同大企业竞争,以杂牌来对抗名牌,往往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举步维艰,甚至遭到淘汰。
三、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
我国西部地区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落后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宏观政策,紧密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西部中小企业的大发展即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结果,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市场培育、扩大就业、社会稳定、提升财政收入等许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1.中小企业对于市场培育的作用。企业是市场活动的重要主体。中小企业以其数量大、行业分布广,在市场机制的形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产生的基础是市场,其发展壮大也依赖于市场。市场经济的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自由原则对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尤为重要,因为中小企业比较弱小,易受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因而中小企业积极维护市场环境的要求最为迫切。
2.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持社会稳定,繁荣市场。一方面,在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分流增效、优化重组过程中,下岗人员的安置主要依靠中小企业来吸纳;另一方面,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吸纳也主要由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来完成,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据统计,有近1亿的农村劳动力目前在乡镇中小企业中工作。
3.中小企业在农业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从我国西部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实现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同时农业基础尚不稳固,如何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受资金来源的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以小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的发展和帮助。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据统计,农村中小企业支付的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占农民全年人均收入的29%。
在西部广大的地区,很多地方工业都是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的,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地方财政的主要税源。1994年,全国农村企业上缴税金1591亿元,占去年全国各种税收总额的31%。对广大落后地区而言,办好中小企业不仅可以繁荣地方经济,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收的主要渠道。
四、西部中小企业成长的策略
1.选择一个有效的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选择什么样的产业。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中,有几个需要考虑的因素:第一,对市场的把握十分重要,只有进入在市场上处于成长的行业才较容易获得成功,否则,如果是处于衰退的行业,进入的风险就很大;第二,企业的比较优势对产业选择非常重要,但也不能作为选择发展战略的惟一标准,要考虑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果一开始的时候就选择了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相对来讲就有很大风险,因此要选择竞争相对弱一些,自己能够很快发掘这个行业潜力的产业;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最赚钱的东西,比如COM门户网站,这一类行业暂时不能够赚钱,因为现在还没有办法去收费,所以不能进入一个无法收费的行业,这是判断产业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此,我们特别强调多元化发展问题。在我们国家,多元化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企业从事的不只是一个产业,而是多个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后来这些企业多数没落了,原因在于在一个不完善的、竞争不激烈的市场,一个企业搞什么都无所谓,但是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专业化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市场越完善,竞争越激烈,多元化就越困难。既然如此,为何中国的企业特别偏爱多元化?一个原因是许多企业搞多元化与政府行为有一定关系,因为政府对于企业有很深的控制,而政府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企业也要以多元化来适应政府需要,比如浙江的一家企业,之所以搞多元化是因为要安置政府的裙带关系。但这可能不是惟一一个原因,多元化还可能跟产权制度有关,与内部激励和内部控制问题相关。例如四通公司之所以搞多元化,一个原因是众多创业者都没有办法变成股东,控制权变成个人惟一的追求,为解决权利纷争问题,就得建立许多小公司,每人担任一个公司的老总,用控制权和签单权补偿剩余索取权。这种办法是很危险的,对企业的发展会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多元化的情况下,企业最高领导人很难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因为他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对众多从事不同业务的分公司进行深入的了解。
另一个与多元化发展相关的方面是关于品牌的延伸和稀释问题。好些知名的企业拥有很好的品牌,因而寻求廉价的、低成本的扩张。但如果对于品牌的延伸没有很好控制的话,反而会引起品牌的稀释。特别是不同的行业,品牌的可转换性是很低的,比如“三九胃泰”,品牌延伸到生产啤酒可能问题小一些,但如果延伸到生产汽车问题就可能很大,大家吃胃泰的时候就会想起汽车的汽油味,对于胃泰的销售就会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多元化并非企业成功的关键,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特有的东西,如别人很难模仿或者没有办法模仿的产品和服务。独特性还要求市场上买不来。所有在市场上能买到的东西都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核心的竞争力如何形成?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发展企业的互补性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形成互补性的资源非常重要,任何一家企业都要提高对于资源互补性的认识,要使个人更多地依赖企业,而不是企业更多地依赖个人。许多中小企业长不大,是大家没有积极积累互补性的知识,一个企业是否做得成功,要取决于个别人离去后企业是否还能够正常地发展。但在产权不清晰的企业里,许多人把自己搞成不可替代的,一门心思在培养个人的竞争力,把个人的声誉看得比企业的声誉还重要,而不是企业的竞争力,把个人的声誉看得比企业的声誉还重要。
2.设定一个合理的发展目标
中小企业常常把要赚多少钱定为目标,把企业有多少资产定为目标,其实这不是一个企业的正确目标。正确的目标应该是根据产业和自身的优势,确定你在哪一个产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以利润和资产为目标的话,往往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因为如果以资产为目标,那么大量地收购企业就可以完成,但这并不等于是一个好的、成功的企业。目标是一个远景,比如海尔集团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的第一品牌;刘氏希望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微软的目标就是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办公室都用微软的软件等。所以一定要以产业的特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确定目标,而不能以利润和资产为目标。
目标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很重要,很多的中小企业家没有成长的愿望和冲动,觉得有点钱日子就过得不错了,这样永远不会做成更大的事业。制定一个目标就是寻找创新和成长的冲动,保持永不满足的一种精神,这种目标能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理由。因为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之后,就有可能将资金投入符合目标的项目上。另一方面,有一个宏伟的目标,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一个目标短浅、胸无大志的企业吸引不到优秀人才,因为优秀人才一定是为抱负而加盟企业的。有了宏伟的目标,也有助于减少内部的冲突,使大家同舟共济。因为如果企业的前途非常好,企业的目标得到大家的认同,他们会愿意放弃眼前的利益,而不会使短期利益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3.确保获得持续的发展资源
中小企业的成长除了获得人力资源外,如何获得资本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在初创的时候是很难获得外部资本的,你有发展的能力,但别人不相信,人家为什么要把钱投给你?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起家,但在持续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别人已经知道你的能力了,这时就要想办法获得社会资源。但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在获得外部资本后,有可能创业者要失去一部分对企业的控制权。资本市场有资本市场的逻辑,一旦获得内部资源,资本就会变成一个主人。比如新浪网是王志东创办的,但当外部资本成为主导的时候,王志东就成为职业经理人,你干得不好要下台,所以摩托罗拉的总裁讲“企业没有元勋”。
特别是一个企业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以后,投资者把钱交给你,当然也很担心你会胡乱花钱,一个稳健的资本市场需要在企业家和资本家之间求得平衡。这始终摆脱不了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资本进入企业就要行使它的权利,因为它没有其他的办法来控制你。
中小企业不要把上市作一个时髦的东西,上市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举个例子,上市要求披露财务数据,原来是自家的事,只要交了税没有人管你;但上市以后就成为公众公司,所有的事都是“公众”的事了,财务要透明,要让社会来监控。许多商业秘密就因此消失,当股东知道你的商业秘密的时候,你的对手也会知道,就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因素。
在中国资本市场初创的时期,谁只要能够上市就会拿到钱,因为国家通过政策来保护所有的上市公司,所以上市就是胜利,只要获得上市的资格,就有权享受获得资源的条件,可以融资和再配股。但以后这样的情况就越来越难,大家知道中国证监会的上市监管是越来越严了,它同过去不一样,过去帮助落后企业,帮助贫困企业,现在是监管违规企业,过去的许多东西现在不灵了,因此企业现在一定要看一看上市是不是值得,否则上市会出问题。
政府往往与企业如何获得资源有关系。政府对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都十分重要,因为政府主导政治资源,政府又是最大的供应商和最大的客户,甚至决定你的未来、你的风险。但是有很多企业在同政府的关系上产生很多麻烦,变成政府的一个“托”,很多情况下,企业最后垮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湖北幸福集团的周作亮,为了满足政府的偏好把企业做大,但这个企业真正倒的时候,政府不会为他承担责任。每一个企业都要认真思考,尽管需要政府的帮助,但政府能够提供给的资源是有限的。当然,限制政府的权利,规范政府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对于企业家自己来说,是要练内功,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帮扶上,不要把太多的时间搭在同政府的关系上,否则将非常危险。
4.建立一个高素质的领导团队
企业初创之时个人因素很重要,但企业成长以后就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团队精英。华人企业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华人企业的一般情况是个人名气往往比企业大,因为华人企业的形态是他个人的,而不是一个纯企业的形态,这也是企业难以长大的重要原因。所以在企业里要将个人的魅力资源组织化,这要善于运用两类人,一类是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一类是不如自己的人。有好多企业家是不如自己的人看不上,比自己强的人不敢用,这就很危险了。
另外,领导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元老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步伐,一部分创业元老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领导团队需要更新。这个时候怎么办?不管是家庭成员还是非家族成员,企业对于元老不能太无情,应该采用有偿制的办法,给他一定的股权,让他安心,这个财富还要和企业发展挂钩,企业发展越好财富越多,所以元老就愿意让位了。柳传志的做法就是:这棵苹果树是大家种的,现在你老了,不能给苹果树浇水,也不能施肥了,那么你现在回家去,每年秋天摘的苹果仍然送你两筐,这样的话他就愿意回去。国有企业为什么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因为他虽然承认苹果树是你种的,现在你老了,退休了,那么你以后要吃苹果只能自己到市场上买去,因此造成国企元老不愿意退休。
5.创建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
发展战略和组织战略是互动的,并且企业越大组织建设就越重要。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否跨越这一步是个大问题。能不能够建立一个职业化的管理队伍,可以说是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很大的门槛。这里的困境在于:一方面,一个企业不改善自己的管理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一旦走出家族制,雇佣了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往往面临崩溃的危险,因为在中国现有的社会条件下,缺少信任的基础,如何在一个人的能力和对他的信任之间建立一个平衡,是一个大问题。一个有能力的人并不一定就值得信任。比如说一个老太太扛着很重的东西上火车,碰到一个小伙子,能不能把包交给他扛?不能。因为一旦他把包扛跑了你会追不上他。而对中小企业来说,虽然原来企业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老总手里,但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这种核心技术、核心资源就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可是一旦别人知道了,了解了,就有可能自己去干,同你竞争。而且,通常他走的时候会带走好多的人,就是说“叛将”会带走许多“叛军”。
这类问题即使在美国等产权保护很好的国家也会出现,在中国,问题就更突出,在产权没有得到很好保护的情况下,这种背叛就更容易。但是有效地保护产权殊非易事。一方面,产权的保护也要同资产的特征相适应,如果你办的是一个钢铁企业,工人把钢偷走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你办的是一个高科技型企业,技术就很可能被盗走,因为头脑中的东西保护起来困难很大,这也是知识型企业难以做大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产权的保护要随着产权的特征变化而发展,从过去的保护有形资产到保护无形资产。比如一家投资公司有一个投资公式,有一个投资组合,如果一个员工离开原有公司后完全按照这个公式投资,原来的公司就可以去控诉,这在美国很普遍,但在目前的中国是不可能的。
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如果不能够在法律上防止出现“叛将”和“叛军”的话,那么就要在“贿赂”员工上面下功夫。一个中小企业要取得发展,要敢于出让自己的一部分股份。员工有一定股份的时候,他背叛的可能性就小了。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对于难于监管而又很重要的员工就要分享股份,让他为你的发展保驾护航。如何确定这样的利益分享的安排?需要指出的是,创办企业时的初始合约很重要。没有初始合约,企业失败了都好说,一旦成功了,而且越是成功,争夺利益的积极性就越大,这时候企业就面临很大的危险,所以任何一个企业创办的时候就要把初始合约做好。
同时,要强调的一点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非常重要,再完善的法律也不能够保证没有偷窃行为。在中国,可信赖的职业经理人比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还要少。很多的企业垮掉了不是因为它的战略有问题,而往往由于没有解决好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例如郑百文的垮掉是因为郑百文的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成本都是郑百文的,收益却是个人的,这样的企业有再好的战略、再好的产品也会垮掉的。
组织的建设还和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关联,很多企业在发展上往往只追求速度,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掉入了“速度陷阱”。那些垮掉的企业有很多都是发展速度非常快的中小企业,比如三株、巨人等。所以关键是有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不是速度和短期内如何做得更大。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每个企业的成长都要靠众人,但是员工的融合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成熟的企业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的重要岗位是不是由内部提拔的,而不是招聘来的,要使员工能够投身于企业,企业就要一步一步地发展,就像筑坝,要一层层撒土,一层层夯实才坚固,但如果用推土机推来很多土,在顶层进行夯实将非常困难,这个坝就很容易垮。再者,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不要当“甩手掌柜”,因为这样的话,尤其对中小企业很容易出现失控。要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要建立很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形成企业的互补性资源,就是说每一个岗位都是互补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6.树立良好的信誉和社会形象
一个企业的真正价值是什么?就是信誉。设备、人才都是企业的成本,不是企业的价值,大家可以发现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一些优秀的公司,它的资产价值不到市场价值的1/10,其余部分90%都是企业的信誉。社会为什么需要企业?因为有了企业之后,就有了维持信誉的载体,大家就能够相信你,原意把资源给你,愿意买你的东西,大家愿意买大企业的东西,不愿意买个体户的东西,因为它更有信誉。信誉就是不骗人的承诺。所有成功的公司都是信誉很好的公司。麦当劳的产品算不上高科技,汉堡包、炸薯条谁都可以做,但为什么别人就做不过他们?因为信誉!但是有一些企业有了信誉以后,马上就乱用自己的信誉,最后它生意没了。所以企业家一定要爱护企业的信誉,爱护企业的信誉就是爱护企业。温州以前就有这方面的教训,比如温州的鞋业,信誉还会带来外部效应,例如,人们有可能不知道他的鞋到底是谁生产的,只知道是温州人生产,所以往往对温州的其他产品也都不信任。总之,没有信誉,一个企业不可能做大。
构建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家要遵守游戏规则。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游戏规则不完善,造成很多企业家的违规操作,代价非常大。由于这些制度的不规范,企业的领导人就不得不违规操作,而因为违规操作又削弱了对企业内部人的控制能力,企业内部的控制就变得非常混乱。所以政府先要考虑规则,使企业家在合法的公平的游戏规则下健康成长。同时,企业家也有责任推动规则的建立,以推动规则的发展,从根上减少违法的隐患。
7.把握代际传承的时机
过去我们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企业也是“失败有三,无后为大”。这个问题在中国过去不是很被重视,就像过去中国人都是在病床上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把子女叫到身边留遗嘱,而外国人20岁就要留遗嘱,每年改一次。企业也是这样,中国企业家都是在人老了、退休了或者不行了的时候才选接班人。外国大公司的接班人是每年董事会要讨论的问题,因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必须防患于未然,人并不一定是因为退休才离开企业,所以必须有很好的接班人制度。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家要很早就注意这个问题。接班人可以选择企业内部的人也可以选择外部人,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内部人的最大优点是对你的忠诚,缺点是选择的余地很小;内部人最大的好处也是对你相对的忠诚,缺点是他跟着你时间太久了,思维就固化在你身上,创新动力就不够,当惯二把手的人当一把手有困难。所以就要考虑什么时候选择外部人,什么时候选择内部人,所依据的标准都是为了适应未来。
在这方面,柳传志做得非常好。柳传志选接班人10年没有停止,从联想一开始就培养了两个接班人,一个是杨元庆,一个是郭为,并且在很早就让他们在某些方面独当一面,让别人知道他们,让政府知道他们,让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知道他们,否则你的接班人选好了,但藏在屋子里,结果你退休的时候,新的接班人上来,别人都不知道,谁都不信任他。所以要给接班人锻炼的机会,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该隐退就要隐退。
参考文献
[1]林光彬:《西部大开发中的三种制度障碍》,《改革》2001年第2期。
[2]张维迎:《私营企业长大的策略》,2001年1月28日《北京科技报》。
[3]何炼成、白永秀:《中国西部区域市场经济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陕西师范大学课题组:《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政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