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颖
(西北大学中德企业管理研究所)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可能做到的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持。而基础设施只是经济发展主要一个条件,不能代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企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可能闲置和荒废。要实现西部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经济的转变,促进现有公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和私有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政府制定和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综观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同样如此。
一、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西部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其贫困状况可由以下西北数据说明:1998年我国人均GNP6374元,折合769美元;而西北五省区同期人均GNP4054元,折合488美元,陕西省仅为448美元。如果根据1998年世界银行设定标准,1997年人均GNP低于78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那么,我国为低收入国家,西北地区更为低收入的不发达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猛,西部地区发展迟缓,导致东西地区发展差距在不断地拉大。从表面上看,这种差异是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所致,但其根本原因是东部地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运作比较有效,改革开放政策发挥了作用。从微观经济层面来看,近年来在东部地区产生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私有中小企业为市场经济制度提供了发展动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半壁江山”。从以下中小企业的地域分布结构特点可窥一斑。
按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的数量东部和中部各占全国的42%、西部仅占15%,而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说明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比较大,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3倍。中小企业占各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东部66%、中部为67%、西部为55%,西部比重明显偏低。另外,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在西部地区有限的中小企业中,公有制的成分很大。以陕西省为例,截至1998年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仅占11.8%,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数仅占全国的2.1%和2.19%,全省国有中小企业负债率平均高达81.4%,90%左右的国有中小企业普遍亏损,最先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的“包袱”而不是“收入源泉”,这与东部地区由私有中小企业支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陕西等西部地区省份在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创办的多数大型企业目前效益低下,甚至许多企业资不抵债,属于事实上的“倒闭企业”,必须进行企业资产重组,将这些大型企业“剥离”成若干个有效率的中小企业是一条有效选择。概而言之,大力促进公有中小企业改革和私有中小企业发展是西部区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二、促进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和思路
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反贫困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从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的“输血型”向推进贫困地区形成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型”转变,而贫困落后地区“造血”机能的形成又主要依赖于经济细胞――企业的形成与发展,这也完全符合邓小平经济思想“发展是硬道理”的原理。现实情况是,尽管过去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向落后地区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是落后地区的经济面貌依旧。究其原因,一是落后地区过分依赖政府财政资金,而受人员素质低下、管理落后、科技开发和市场开发能力弱等多方面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企业生成和发展非常困难,大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即使国家给予适当的配套资金,也常常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二是“向外”索取无偿资助导致自身“造血功能”的退化。如同生物进化机理一样,依赖外来资金援助也许可帮助落后地区长“肥肉”,但不会练就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要的“肌肉”。
从实际看,西部地区具备发展中小企业的条件。第一,中小企业创办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尤其是企业家本人的素质高低。尽管西部属于资本资源稀缺地区,却有着大量开发的人力资源,适合于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占有与发达地区在利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成本优势。第二,西部地区有着相对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可为中小企业的生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条件。特别是西安,是我国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第三大科技教育中心,拥有高等院校42所,各类科研及技术创新机构4000多个,专业技术人员约40万人。重庆、成都、兰州等大城市的科技实力也较为雄厚。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的科技基础,无论在开发人力资源,造就企业家,还是为新生企业提供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以开发区的创业中心为基地,以企业“孵化器”为手段,给新办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育等支持条件方面积累了经验。第四,西部具有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在对西部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中,可带动大批原料加大和精深加工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发展。最后,西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也能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同时还应看到,在西部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民间创办企业。西部的现期外部环境条件对投资者的风险较大,他们对企业成功的信心不足,主要表现为:①基础设施条件(如交通)落后;②虽然劳动力价廉,但其素质低;③缺乏金融体系支持,贷款难;④对新创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少;⑤基层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低,观念落后,认为私人办厂为自己,设置关卡,对私营中小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等。这些问题是制约西部中小企业生成和发展的重要障碍,需要政府制定有效的倾斜政策,激励民间私人投资者、外商、企业集团以及社团组织落后在地区办企业。在这方面,企业外部环境越好,促进政策的力度越大,民间投资办企业的积极性越高。只要有那些独立自主经营者努力创办企业,发展新的生产,创造就业岗位,就会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由此会出现有“造血”机能的自助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国外区域经济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被誉为自由企业制度的奠基石,各国政府为了保持一定的竞争以激发经济的活力,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商品和劳务,增加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的持续开展,采取了各种措施,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这包括通过立法与成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提供贷款担保、赞助以及财务、管理技术,采购等方面的援助。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政府设立专门行政机构扶助中小企业
这里主要以美国为例进行分析。美国国会在1993年通过第168-83号公法(通常被称为《1953年小企业法》)后,授权成立独立的联邦政府机构――小企业管理局。国会的授权是:“向联邦政府采购官员证明小企业承担联邦政府某一采购合约的能力和信用;向小企业提供管理援助。小企业管理局还被授权编制小企业能用于军事和防务生产的设施的目录;鼓励联邦政府主要承包商分给小企业;向联邦机构提出建议,确保把原材料的一个公正的份额分配给小企业,并与联邦政府官员合作以便充分利用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小企业管理局的任务是:帮助有意于经营小企业者创办起自己的企业并使其能持久地经营下去。具体地说,它的任务有以下五个方面:
1.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言人。美国国会授权在小企业管理局内设立一个作为中小企业代言人的专门机构,其负责人同样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通过后任命。这个机构的职责是:充当中小企业的主要代言人,在国会和其他联邦机构里反映他们的观点,维护他们的利益;作为接受中小企业界对政府提出批评建议渠道;向中小企业界通报有关其利害关系的争端,帮助解决企业家有关联邦法律、条例和援助项目的疑问和问题;检查中小企业在美国经济中开展竞争、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扬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研究联邦条例和税收规定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提出加强中小企业作用的政策建议;估计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特别是妇女和少数民族成员经营的中小企业的需求。
2.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小企业管理局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满足它们对资金的需要,在许可的范围内,对它们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这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普通业务贷款。这是小企业管理局对符合该局规定的标准而又不能以合理条件从一般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得到信贷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绝大部分普通业务贷款是由小企业管理局担保而由私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该局担保的最高贷款额为50万美元,担保额最高为贷款额的90%,贷款期限长达20年。当私营银行拒绝向某一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该局也可直接向中小企业贷款。
②特别贷款。这种贷款主要有:地方开发公司贷款,贷给有志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当地公民组成的开发公司,用来帮助某些中小企业购置、建造、改造或扩建厂房,购买土地、机器设备;季节性贷款;小建筑承包商贷款;能源贷款;自然灾害贷款;控制污染贷款。
③小企业投资公司。小企业投资公司是由小企业管理局特许和资助而由私人所有和经营的投资公司,专门向具有较高风险而难于从一般渠道得到投资支持的中小企业提供投资和没有担保或担保不充分的长期贷款,许多小企业投资公司还向其资助的中小企业提供企业管理方面的帮助。这些私营的投资公司可以按优惠利率向联邦政府(通过小企业管理局)贷款以补充本身资金的不足。这实际上是政府在其资助不利用私营金融机构的资金和管理专业知识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公私合作的性质。据有关资料表明,受小企业投资公司资助的中小企业不论在就业、营业额、税前利润额、资产额或向联邦政府交纳的金融额方面的平均增长速度都比所有中小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快得多。美国政府投资1美元于这项计划,可增加税收110美元。
3.向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援助。小企业管理局鉴于管理不善是造成大多数中小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便把对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作为该局的重点活动。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组织退休经理人员服务团和在职经理人员服务团,向需要管理技术援助的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和指导;第二,在将近500所大学和学院成立小企业研究所,由工商管理学院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他们的指导老师组成,负责现场管理咨询;第三,在少数大学和学院里作为试点成立小企业发展中心,把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私营部门、大专院校有关中小企业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信息集中起来,向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帮助,提供研究报告、个别咨询和具体培训;第四,在教育机构、商会和同业工会的合作下设立企业管理培训班,讲授企业的计划、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五,小企业管理局各地方机构经常为中小企业举行讨论会,讨论流动资金、商情预测、产品销售等问题,举办开业前讲习班,讲授和讨论财务、销售、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选址等问题;第六,对那些考虑把产品打进国外市场或希望扩大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主提供咨询和培训;第七,小企业管理局编辑出版多达几百种有关中小企业管理和业务经营的辅导性小册子,提供给中小企业或打算从事中小企业经营的个人。
4.通过技术扩散项目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否及时进行技术改造成为中小企业能否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尽快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革新,许多地区成立了公有的或地方政府掌握控股权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科研机构,专门帮助中小企业改善生产程度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在意大利,各地银行或信贷机构大力发展资本租赁业务,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落后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和设备更新。如1976年成立的意大利南方金融租赁公司,专门向经营落后的南部地区中小企业优惠出租价值在2.5亿里拉以上的机器设备和流水生产线。南方许多中小企业70%的机器设备是租来的。
5.税收优惠与折让。为了帮助小企业,政府调整了税收折让,并给予各种补贴。公司税,小企业在1996年支付的税率占其利润的24%,而标准税率为33%。在企业创办时,政府向在落后地区的企业补助该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支出费用的15%,补助革新项目中核定成本的50%。同时设立小企业研究与技术成就奖,于是小企业之间为得到最高达45000英镑占项目成本75%的补助而竞争。
(二)社会各界为发展中小企业创造条件
在美国,除了政府之外,包括金融、企业、教育界和投资者等社会各界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许多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主要依靠亲戚、朋友、同事等非正式投资者提供资金。当中小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还可以通过向金融市场公开出售股票获得大量补充资本,作为扩充业务之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来为此采取许多措施来简化手续,使中小企业比较容易在证券市场公开出售股票。
发达国家的企业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如下优势:第一,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所需要的政府和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明显少。第二,它们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小,能稳定发展,对环境没有危害。与之相反,尤其是大型金属、钢铁、化工企业以及给土地造成破坏的矿山工业等,往往会对区域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由此带来巨大的环境保护成本。第三,由于中小企业是取决于劳动要素投入的生产,因而对区域的发展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来更多的居民收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小企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又是长期稳定的,因为中小企业的创办者(“风险型企业家”)以及他们的家庭就“扎根”于区域社会中,它们不会像大型企业(如股份公司或跨国公司)那样,当投入的资本不能带来利润时,就会立即被抽走。所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有着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正是由于他们曾经过分依靠外来资本,使得某些区域损失了许多股份公司、企业和就业岗位以及公共财政收入。从如下案例可以进一步说明。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德国北部地区的人们认为,通过投资和迁入大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增长会带来决定性的作用。但事实上,除某些汽车工业外,多数的尝试导致了投资失误,并花费了大量的公共设施方面建设成本,而这些投资在过去的百年中无法收回和弥补。
与之相反,德国的南部和美国的西部地区,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引进了大量的中小企业,用相对较小的投资成本却实现了多倍的效益。其原因在于,大型企业新的进步和发展意味着由劳动密集型生产走向“无人”的资本密集型生产,它们的迁入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业岗位增加和地区国民收入的提高影响较小。
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会使一个地区保持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企业结构。例如,德国的鲁尔区、萨尔区和汉森诸城市是过去闻名的“酸雨”工业集中区,由于没有及时调整企业结构,使得在大型企业出现“死亡”或萎缩后无中小企业能承担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企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正是地区经济发展和国民富裕的重点。德国南部城市斯图加特正是由于比鲁尔区有更好的企业结构(中小企业),故带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涉及区域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南北事件”与北部地区从前忽视中小企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相同情况也发生在美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东部地区由于长期形成以企业大型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而丧失了工业中心位置,其经济地位被以新兴企业为主的西部地区所替代。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加利福尼亚州每年从新增企业中获得超过25%的经济增长,这更加证明了中小企业不仅能为国民经济带来活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政策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在一个地区的生长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政府发展政策的支持,这已是一条普遍规律。一个国家可以没有产业的行业政策,但都有产业的组织政策(如反垄断);可以没有扶持大企业的组织政策,却几乎无一例外都有扶持中小企业的组织政策。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提出反对大型企业的“霸权主义”的观点,认识到大企业对以竞争为核心要素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作用,提出了“中产经济理论”。各国相继都出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民间服务机构以及科研机构,从政策法律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欧盟有“中产经济促进政策”,美国有“小企业经济政策法”。西方国家依靠相关的支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在依托民间创办企业,开发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可供我们借鉴。
四、政策助力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平衡发展。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中央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给予西部地区的物质以及政策支持条件,通过推行有效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既可吸引外部企业的迁入,又可促进西部区域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创办,对于建立和完善西部市场经济体制、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保证人民基本生活供给、增加地方财政来源等多方面起到支撑作用,实现西部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经济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数量少且结构不合理。从企业所有制性质来看,公有制企业数量多,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少。因此,相对发达国家或地区,西部地区的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因为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基础是必须在现有市场上保持足够数量的企业,以便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竞争政策获得实施,经济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在企业发展方面应当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改革现存的企业,主要涉及老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二是对新创办企业的扶持问题。在目前情况下,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推动西部地区企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应加紧对创业者的扶持。通过创业活动会有足够多的企业不断产生,使得中小企业总量不会因为企业集中化的倾向、破产或解散而减少到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符合的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创业政策。创业政策、竞争政策、企业结构政策共同构成了促进西部地区的企业发展政策。
在制定区域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时,首先应当分析西部中小企业生成和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西部地区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条件等。在政策目标和支持对象的选择上,应以达到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推动中小企业管理、组织和技术创新,刺激公民投资创办企业,以及鼓励和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中小企业等目的。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应涉及如下主要领域:
1.企业转制政策。建立新的生产组织,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剥离”,资产重组,部分或完全的民营化,新的生产组织可以从原生产单位由大到小、由集中到分散而后独立出来。
2.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护框架。尽管我国还没有统一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但是西部可以在现有的《公司法》和《乡镇企业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央政府给予西部的特殊政策支持,制定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保护法。
3.特殊竞争政策。尽量降低对创业者的条件要求,为创业者减轻负担并辅以对滥用职权的监督。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对民间创办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一是对不同规模的企业降低不同比例的直接税;二是机器设备提前折旧、间接减税等方式。
4.西部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和贷款担保制度,尤其构建通过政府管理机构和民间共同承担的投资和贷款担保体系。据资料表明:尽管1998年工商银行91%的贷款户是中小企业,但是非公有中小企业仅占贷款总额的17%左右,现有银行体系极不适应中小企业发展。如何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的作用,建立非国有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民间基金组成的金融网络,通过政府机构出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信用保证制度,通过信贷补贴,替代自助资金的信贷集资、团体信贷担保等,完善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5.创立咨询与培训服务。中小企业生成和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家的发现和培养问题,而西部地区企业缺乏的原因实际是缺乏有才干的企业家。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有百万个“风险型企业家”就会有百万个中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因而,西部地区应加快对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为潜在的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工商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创业者进行税收、投资、法律等方面的综合咨询;二是建立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和实施区域企业技术创新政策问题;三是利用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为创业提供特殊基础设施。在这里,大量中小企业彼此相邻,相互影响和帮助,所从事的项目的成功机会明显提高。总之,如何建立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如何促进民间协会、社团组织的创办,组建更多的对中小企业扶植和培育的企业“孵化器”,以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是西部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西部地区在这方面应有新的、具体的政策框架。
参考文献
[1]陕西师范大学课题组:《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对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樊纲:《小企业产权改革与中国体制转轨新阶段》,《经济研究》1997年第12期。
[3]何炼成、白永秀主编:《中国西部区域市场经济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工业经济》(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5期。
[5]方羽:《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十大举措?望》1999年第8期。
[6]李晓光:《我国小企业现状分析及其政策》《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8期。
[7]《经济管理》特约评论员:《到西部去》《经济管理》2000年第3期。
[8]马长水、黄丽陆:《中小企业信贷有待扩展》《经济日报》1999年4月7日。
[9]〔德〕何梦笔:《德国物序政策理论与实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E。Hamer,Das Mittel staen dische Untrne hemen,Poller VerlagS。1987:203-220
[11]E。Hamer,Mittel stand and Sozia lpolitik,S。Prderer Verlag,Regen sburg,1996
[12]E。Hamer,Beitrae gezur Mitte lstand soeko nomie,Bluchel&Philler Ver-lag。Minden,1989
[13]Bundes minis terium fuer Wirschaft:Mittel stand spoliti kfuemehr Selbs taendi genand Beschae ftigung Nr。394.1996.3
[14]Bundes minis terium fuer Wirschaft:Wirts chaft skraft Mittel-stand,Nr。40,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