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会多,美国人的税多。”不知是哪位见多识广的先贤总结出这句经典的话,到了美国立马感觉税就像空气一般无处不在。
每买一样东西都要交税,在商店里,你看到每个商品的价格都不是最终掏出的钱,你要为每一件商品交税。只要有收入就必须向美国政府交税,除非是私下的地下交易。对于美国公民,要是收入达不到某个标准,政府对他们免税,还发给他们福利。
“真不知道你们的政府这么有钱,干什么还要收的这么狠?”每次看着工资条上的扣税单,我心里怨气都很大,不只一次的向周围的同事们抱怨。
“交税是为了要养活不干活的懒汉,他们什么不干,就能领到很多的美金,这是政府的规定,没有办法改变。”我的同事们从小就养成了交税的习惯,任凭我大发牢骚,他们对此早已经见怪不怪,成了习惯。对于他们,我只能怒其不争,却也无可奈何。
美国的税多,但美国的会却很少。记得在美国的公司里,只开过几次会,给我印象最深的会,是老板给我们训话,讲的是团队精神。
他的意思是在企业里,大家要有团队精神,只有相互合作,才可以做好工作,整个公司只能发出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就是领导的声音,大家只有服从上司,我们才会把工作做好。
听着这些训话,我感觉很新鲜,以张扬个性为主的美国公司,竟然也像日本企业那样主张团队精神,告诉员工对上司要服从,看来团队精神并不仅仅存在日本的企业。
我认为美国员工与上司之间的关系,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在工作时间之内,美国同事和中国同事一样,听上司的话按照上司的要求去工作。虽然也有一些不服从上司管教的人,和上司勾心斗角对着干,但大多数还是以服从为主,在工作时间之内,中美同事工作的态度都一样,在上司在的时候,努力工作,上司不在的时候,偷点懒。
但是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差别就显示出来了。在国内的单位,即使在下班的时候,对上司还是巴结,上司依旧有威信。一个员工在公司里工作,无论是上班的时间,还是下班的时间,对上司永远是言听计从,小心应对。在中国的公司,上司的脾气很多时候都是下属惯出来的,下属越小心,上司的架子会越大。虽然有些上司在背后被他的下属骂的狗血喷头,但在表面上,下属还是陪着小心的伺候上司,因为上司都是祖宗。有些会来事的下属逢年过节会去上司家里意思一下,以期待工作中少点麻烦。
但是在美国,这种现象是没有的,在美国的工作时间之外,员工和上司一般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并没有什么过多的瓜葛。
美国人一般不会过分巴结上司。美国人靠本事吃饭,并不靠脸色吃饭。他们的流动性比较大,在一个公司里干不开心了,就辞职走人,所以下班的时间,基本上都是自由的。
刘教授在美国的大学里工作了几十年,在工作中和上司配合默契,但下了班就各走各的路,从来没有和上司走动的习惯。去上司家里送礼,他想都没有想过。
在刘教授从实习教授转为终身教授的时候,有些麻烦,他正在焦虑,他的上司站了出来,帮助他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他很感动,对上司表示感激,上司直率的告诉他,不要感谢我,这是我的工作,以你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实力,完全具备了终身教授的实力。
后来,刘教授系里的同事一致推选他做系主任,他很奇怪,因为平时他除了工作上和同事们接触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没有和系里同事有更多的私人交往。现在大家一致推选他,他感觉这是靠实力得了的,当然最终他还是婉拒了,因为他并不想在美国的大学里做出头鸟。
当然美国的同事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什么走动,在我教书的大学里,我们系里常有一些老师之间的联谊会,我经常会受到这类的邮件,他们非常热情的邀请我。当然,这类联谊会比较自由,可以去也可以不去,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美国同事之间的关系简单,并不意味着没有争权夺利,相反,美国人在职业场所上也喜欢当老大,喜欢有发言权。
我在美国教书的大学,认识了在另外一个系的教授,他们系里的美国教授也分帮结派的,本来系主任工作的不错,干的很带劲,但是有很多教授不喜欢他,就要求换人。最终换了一个各派都认可的教授作了系主任。
所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勾心斗角和争斗,中国这样,美国也是这样。
我在美国大学面试的时候,给系里的教授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所以我能够非常顺利的得到在美国的工作。当系主任给我发邀请函的时候,我有些吃惊,难道这么快就获得了这个职位吗?那个时候,我并不认识系里的任何人,和她们也没有深交,更没有给任何人送礼。即使想送礼,也找不到人家家的门。
系里的教授也并不认识我,他们只从简历上获得了我的情况,然后又通过面试和试讲,得知我完全适合这个职位。在美国找工作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托关系,也没有送礼,只要能力达到了岗位的要求,就有获得职位的可能。
在美国找工作,无论如何,实力最重要,有了实力,根本不用去请客送礼,也不用去和什么人搞好关系。美国职业场所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干好业务是关键,让学生喜欢你,接受你,这点非常重要。
下了课,你可以背起书包就走人,见到上司客气的点点头就行,不用在上司那里费太多的心思。不像国内非工作的时候,也要费心的巴结你的上司,给他陪着小心。相反,在美国求职,如果能力达不到,即使拉关系,效果也不会明显。请客送礼,在美国人那里是没有市场的。他们不会去做这些背地里的事。当然平时给系里的同事送一些小礼物也没有关系,我的同事们去世界各地旅游,回来的时候,带些具有其他国家风味的给我,我也很开心的接受了。
但是在中国,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作为普通的没有什么杰出才华,也没有过硬关系,门路的人。目前要是想在中国大学里获得一个职位,除了面试给系里的人留下好印象之外,背地里的功夫要远远的超过表面上的面试。
我的很多同学朋友亲戚都有在中国大学面试的经历,虽然他们过五关斩六将,面试中表现的都不错。但最终的成功者,在背地里找人,花钱,送礼,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远远超过了表面上的试讲。表面上简单的事,被国人弄得要多复杂,就有多复杂,内部的猫腻和玄机不是几句话可以讲清楚的。
有人说,美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明规则的基础上的,中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潜规则基础上的。中国的人际关系多而复杂,而且常伴着阴暗的东西,很多事情都是依靠着不能够公示于众的人际关系去办成的。这些关系更多的是指天然的血缘关系,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关系是用来做违规违法的事情,或者其他的有违公平与公正的事。所以,国内一些高校的面试,只不过是表面现象,更多的功夫花费在背地。中国的人际关系复杂,各种工作以外的关系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是想办什么事,必须要花钱打理好关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远远的比平民孩子占有更多的优势。
在美国,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同事之间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如果遇见什么事,也不需要你给上司请客送礼。在办事方面,美国人相对比较死板。钉是钉,铆是铆,绝对不会有什么含糊。
当然,美国的职场也不是绝对的,美国人按照原则办事,不讲人情,对别人的巴结不在乎,这些话只是在和美国人没有深交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桌面上或在公开的场合下应该是这样。
但在实际情况下,只要是正常的人,别管是那个国家的,信仰什么样的宗教,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接受一些礼物,听下属说一些好听话。
美国上司同样喜欢听好听话,因为他也是凡人。我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印度人与中国人在美国职业场上的对比关系。作者分析,为什么印度人在职场上在某种程度上比中国人占优势,他列出了很多很多条,其中就有一条是印度人英语占有优势,表达能力强,很会来事,会和美国的领导层搞好关系,所以,在职业场上处于主动的地位,我认为作者的分析很有道理。
在干好工作的前提上搞好关系,到那里也不会吃亏,所以和美国上司适当的搞好关系,也有利于工作。
在美国和上司搞好关系并不是请上上司吃饭,也不是给他们送什么贵重的礼物,而是平时过节的时候,给上司一个邮件,或者一声问候。要不就是旅行的时候,给上司带一些具有异国特色的小礼物,总之,美国同事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
从中美求职对推荐信的态度上,两个国家的国情完全不同。
在美国升学,就业,推荐信是必不可少的,从我申请美国大学开始,一直到在美国找工作,所有的申请文件上都需要推荐人写一封推荐信,即使不要推荐信,也需要写上推荐人。
美国单位在接受推荐信的时候,一般都要求推荐信是封口的,这就意味着被推荐人没有看这封信。
美国人对推荐信的态度是非常认真严谨的,他们绝对是有一说一,不会不按照事实去写。比如说一个美国学生申请大学,那么他中学的老师会客观的给他写一封推荐信,如实的把他在学校的情况写出来,不会夸大也不缩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的信任之后,那个信任你的人因此就向相关的单位,学校写推荐信。在一个诚信社会里,一个有声望的人的推荐信是具有很大的力量的。但前提是当事人确实要有相关的能力。
美国人的诚信决定了他们不会,也不敢随便写推荐信,因为,这需要用自己一生的诚信来负责。一个大学教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你的相关能力与志趣之后,他才会为你写推荐信,把你推荐给某某大学。那种推荐的含金量确实是比较高的。这里自然是需要人际关系才能够行得通的,但是人际关系的后面是你的实力与才干,同时也意味着你要有良好的自我推销的能力,能够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
在美国大学里,我认识很多中国的留学生。我的好朋友小张要申请美国大学的博士,她要求一位平时和她关系非常好的美国教授约翰先生帮助她写一封推荐信。
约翰教授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如果可以得到他的推荐信,可以说,小张的申请就非常有希望。小张认为约翰教授会帮助她写这封信,因为小张到美国读书的时候,约翰教授给了她不小的帮助,私下的交情一直不错。所以小张对教授帮她写推荐信抱有很大的希望。但令小张感到失望的是,约翰教授一口拒绝了她的要求,没有给她写推荐信。
约翰教授直接对她说,在其他方面,你是个优秀的人。但是在学术领域里,我并不认为,你具备最优秀的潜质。小张非常伤心,但她也知道,约翰教授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不做虚假的事,也不会写虚假的推荐信。
在美国找工作,申请大学,非常讲究人脉关系,很多教授都推荐自己的学生申请更好的工作和学校。但他们会客观如实的把自己所知道学生的有缺点都讲清楚,不去隐瞒他们的缺点。教授们乐于为那些他们认为优秀的,能够胜任这些工作和研究的学生写推荐信,很多时候,这些推荐信起了不小的作用,甚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美国公司也是这样,美国员工的流动性大,员工的新东家有时候会向员工过去的上司调查他的情况,一般他们都会如实的交代。所以,员工即使辞职了,也会和过去的老板保持不错的关系。
但是中国学生申请美国的大学,推荐信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写的,有的学生更懒,花钱请别人为自己写一封英语推荐信。信中把自己吹的天花乱坠,信的末尾再签上老师的名字。所以中国的推荐信,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现在美国大学也发现了中国本科生的推荐信大多数都不是自己写的,因为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写的千篇一律,都是出自于中介机构之手。而且成绩有很多都是自己伪造的,这在美国的学校中,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如果美国的学校发现这类事,一定会开除处理,即使毕业以后,也会取消所得到的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