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建设的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这样才会获得健康发展。同时,科技文化也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
(一)科技文化的发展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科技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自然、社会、人类思维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科技文化作为属人的文化,既包含着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也包含着对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深刻理解。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科技文化建设具有根本指导意义。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于当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建设具有直接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理解科技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思想就包含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科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也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整合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发挥整体综合优势,形成合力。经济建设要保护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以确保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我国的科技文化建设应从中国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发展道路,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中外优秀文明成果,又要避免生搬硬套国外或过去的科技文化建设模式,科技文化建设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马克思揭示了科学的“生活性质和根源”,使科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我们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科技文化观。其中主要包括:
1.科技价值观念的革新。我们不仅要重视科技在器物层面的发展,更要重视科技观念层面的现代性。社会现代化意味着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在此基础上人的精神的提升和发展。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中心问题。对于和谐社会建设而言,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破除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利己主义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新的生态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科技文化发展观。
2.强化“绿色”生态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循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资源的循环利用也要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建立和发展国民经济体系的关键。在科技发展方向上,应鼓励技术应用于循环经济过程中,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例如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预防污染的工艺技术等的开发和应用;而且完善相关科技政策和法律,科技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尽力减少科技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把生态理念导入科技理念和立法,探索一条科技、环境、资源、人口与法律相互协调的发展之路。
3.以人为本的科技与和谐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又必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加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为了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非以物为中心把发展过程片面归结为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人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中心。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作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
(二)科技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科技进步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和文化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这个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切实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科技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而其中的“科学的”,既包括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符合哲学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人类思维等发展规律,也应包括要符合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发展规律。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时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在这里,毛泽东就指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的”方面是与“自然科学家”相关的。我们今天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虽然已不同于新民主主义文化,但它与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仍然存在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自然科学对客观自然规律的揭示,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技术的新进步都将促进我们的文化建设日益焕发新的风采。
其次,科技文化有利于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与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益凸显。“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发展样式、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又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刘云山:《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党委中心组学习》2012年第3期)《决定》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课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科技水平是我国出版、传媒影视等文化发展的“硬实力”,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这些文化形态的质量和水平。只有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促进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增强科技含量放到加快发展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科技文化建设实践扎实推进。
第三,科技文化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决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断开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也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科技文化建设是与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相关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促进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科技文化是对科技属人本质的深刻思考,从文化的视野把握科技将使科技沿着合乎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健康、合理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而加快我国科技文化的建设,不仅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也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