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金缨
1.说话留有余地
有些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发生质变。因此,许多平时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往相反的方向转化。明白这个道理,人们在与他人发生争执时,便会控制情绪,留有余地。俗话说;“人情留根线,日后好相见。”
如果与人一有争端,便采用偏激的态度和刻薄的语言去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方必定恨你入骨。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极不愉快的事。不去提及他人的弱点或痛处才是待人应有的礼仪。有的人在盛怒之下会有一些不理智的举动,比如摔杯子,砸桌子。可是如果摔杯子,砸桌子可以发泄心中愤怒的话,那损失也不大,顶多影响一点形象,损坏几个杯子。可是,有的人会在愤怒之下将矛头指向使他发怒的人,口不择言,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对方,且经常是用自己知道的对方的软肋去攻击对方。俗话说,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如果有谁恶语伤人,不仅会伤害对方的感情,激起旁人的不平,也会毁坏自己的形象。冷静下来的时候,即使再多的后悔、再多的道歉,也弥补不了给他人造成的伤害。
2.别人的“痛处”不能碰
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一说。传说,龙的喉部之下约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龙的全身只有这个部位的鳞是逆向生长的,谁如果不小心触摸到它的“逆鳞”,必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因此,即使对驯服的龙也不可掉以轻心。
无论人格多高尚、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我们千万不要触及对方的“逆鳞”,否则就会惹祸上身。其实,“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在人际关系上我们有一定要事先找出对方“逆鳞”所在的位置,有所戒备,以免有所冒犯。
为人处世要谨慎言行、把握分寸,如果你管不好自己的嘴,伤害别人的“痛处”,妨碍别人获取名利,无论你怎么样巧言辩驳、善意化解,也都难消别人心头之恨。在正常交往中,要时刻警惕祸从口出。两个人交谈尽量避免谈论第三者,如果所谈之事不可避免地涉及他人,也要掌握分寸,但只限于此。在与人交谈中,不要嘲笑对方的一时失态,也不要批评对方的一时失误。懂得给别人留下台阶,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久而久之,凡是与你打交道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一个宽宏豁达、胸襟磊落的君子。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你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你包容、理解别人的时候,恰恰也是别人从内心认可你的时候。
3.祸从口出
说话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了,可是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说得谁听了都舒服却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好端端的一句话,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没什么,一笑而过;而有的人会敏感些,觉得受到了伤害。掌握说话的分寸和时机,管好你的嘴,想好了再说,谨记“言多必失”的古训。
掌握说话的分寸将对你的人生和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舌的祸害的确不小,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弄不好会使人丧失生命也不是危言耸听的。
有一对夫妇,丈夫长年在外面打工,早出晚归,而妻子在家中料理家务,种点田,上山砍点柴,生活过得美满幸福。有一次妻子上山砍柴口渴了,便喝了山里的泉水。可是,不小心把一条血吸虫喝了进去。那血吸虫在她身体里面繁殖,在头盖骨上长了好多卵,妻子经常会觉得头疼,但她不敢跟丈夫说,趁丈夫出门时烧开水洗头,因此每次丈夫出门后,她们家里总会升起炊烟。
邻居有个爱嚼是非的妇人,便跟丈夫说他妻子总是趁他出门时自己升小灶。丈夫相信了,很生气。有一天,他便假装出门,走没多远又返回来观察,家里果然升起了炊烟,丈夫更加相信了,冲进屋里不分青红皂白,抓起妻子的头发用力打。结局是很悲惨的,因为妻子的头皮已经很脆弱了,一抓就掉,妻子就这样死了。而那个在人背后说是非的妇人下场也不会好,因为失去了妻子的丈夫也不会放过她的。
智慧小语:
几乎每个人都听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古话。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谈他人是非,说话留有余地呢。你做到了,你就会真正的获益良多,幸福、朋友、成功都会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