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74100000013

第13章 世界遗产(4)

徽州现存牌坊百余座,据说明清两代,徽州共有牌坊1000多座。这里面,有多少功德坊,多少贞节坊呢?已经很难说清了。

徽州古老村落中这些精美的建筑艺术,除了出自徽州本地工匠之手外,更多的则出自苏州匠人之手。因为那里集中了中国私家园林的精华,他们的技艺也就更加精湛和圆熟。那么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江南的苏州,使之成为中国私家园林的精粹所在呢?

苏州园林

私家园林之所以集中于江南,是因为江南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等诸方面的条件。建造山水园林需要山和水,尤其是水,山无天然山还可用土和石堆筑,但无天然水源,虽挖地三丈也不成池沼。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空气湿润,适宜生长长青树木,植物花卉品种繁多。园林堆山,除土以外,不可缺石,而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昆山、杭州等地多产黄石,苏州自古以来就出湖石,这些都为造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有了自然条件,没有雄厚的财力对于造园同样是不可思议的。江浙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苏杭一带自两汉以来即盛产丝绸。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得以繁荣。经济的发达给造园提供了物质条件。

18世纪中叶,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遍游名山名园,江南掀起造园热潮。当时富甲一方的盐商为了求得乾隆的御宠,凭借自身的雄厚财力,穷建园之能事,一度使江南的湖畔、溪边亭台楼阁连绵不绝。

园林是一种文化建设,自然就不能缺少相应的人文条件,江南自古以来就是各种文艺形式荟萃之地,文人书画发源于此并得以兴盛。随着宋朝廷的南迁临安,大批官吏、富商涌至苏杭,造园盛极一时。明清两朝以科举取士,江南中举进京为仕者,人数众多。这批文人告老返回故里后,多购置田地,建造园林。尤其在清朝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官僚富贾纷纷南逃,在江浙一带购地建造宅园,偷安一方。这批文人懂书画,好风雅,不但精心经营自己的宅邸,还亲自参与设计,这个时期在造园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使江南一带成为了私家园林的集中地区。

这里有文徵明这样的一代书画名家,也有沈三白这样的潦倒文人。他们都寄情于山水之间,吟唱吴中风土,并将对园林的感觉细致入微地写进了自己的作品,可以说有关苏州园林的诗词咏叹,已到了不可记数的地步。

在这些文人的作品中值得一提的,当属清代乾、嘉时期的沈复(沈三白)的《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本近乎于自传的散文,兼谈生活的艺术,并刻画了一位真实的人物,沈三白的妻子芸娘的形象。沈三白和芸娘这对夫妇没有什么建树,但他们能超脱尘俗的压迫,善于对待忧患,相信布衣饭食可乐终生式的恬淡生活,是这个世上最美的东西。

其实,生活清贫而夫妻恩爱的情形,在现实当中并不少见。《浮生六记》之所以受人推崇,是因为在这个家庭中,文化情趣所起到的支撑作用。这也正像许多苏州人的家庭,淡泊而和谐,富有文化的情趣,并与美丽的苏州园林是那么亲近。

沧浪亭是沈三白的近邻,那片沧浪之水曾是这对美满夫妇的泛舟之处。

在《浮生六记》中沈三白是这样描写沧浪亭的:檐前老树一株,浓荫覆窗,人面俱绿。隔窗游人往来不绝。……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在苏州园林中是最古老的,今天去看,也是斑斑驳驳,透出古的气息。它没有其他园林的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却另有朴实厚重的韵味。这一点,恰与苏舜卿这样一个退隐的诗人身分相称。

宋朝的苏州,城南的街上,苏舜卿经过府学,沿着贴水曲径向东而行,无罪被贬的他返回家乡苏州,一种不可名说的情绪总是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一日,他偶然看到一片荒地。重复广水,草木郁然。还有一架小桥,通向更加广阔的郊野。苏舜卿心里一动,决定以4万贯钱,买下这块地方,移花接木,围山造水。于是,顷刻之间,一片荒地焕发出灿烂的新意。这就是沧浪亭。

沧浪二字取自《楚辞》“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意大致为,如果朝廷混浊,那我就洗洗双脚,归隐山林吧。苏舜卿发现造园似乎为自己满腹的才学寻找到了一个舒解的途径。深得中国文化精髓的他知道自己眼前的这片堆石、池水远不能与高山幽潭相比。但他要用自己的所学,让它们显出自然山水的美妙之境来。

沧浪亭以水环园,在围墙深深的苏州园林里可谓独一无二。此外,将亭内的山,与亭外的水联系起来的,是条长廊。顺着长廊他精心地布置了一个又一个的景致,这其中或许只是湖石一块,又或是芭蕉一枝。寂静的长廊里,似乎可以看到前贤的身影,近水远山皆有情,苏舜卿策杖而行。

园因景胜,景因园异,苏州园林可谓匠心独具,用现身说法的方式,讲述着,阐释着中国文化的故事。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取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是苏州园林最重要的设计理念。而注重建筑的实用功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恐怕也是在古代中国城镇乡村布局理念中的主题之一。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

一个被史学家称为“来无影去无踪”的少数民族,在距今1600多年前,扫平北方各族,统一大半个中国,建立了北魏政权。虽然它统治北方中国长达二百年之久,但“中原才是正宗”的历史偏见,使得这个重要民族的资料被无情的时间所掩埋。所幸的是,今天的人们可以通过对大同附近的一个石窟群的研究,来复原1500多年前,北魏兴盛时期的民风民俗与宗教信仰。这就是著名的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公元460年,一个名叫昙曜的高僧,站在山西大同附近的武州河边,眼前的灵山秀水令他欣喜万分。他将奉旨为兴盛的北魏王朝,建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云冈石窟。

眼前的武州山,山势并不险峻。山体上有一段整齐的岩壁,岩石又是水沉砂岩,非常适宜石窟的开凿。武州河水,从岩壁前潺潺流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所有的条件都符合昙曜的要求。

从第一锤砸到石壁上算起,到今天,云冈石窟屹立在这片峭壁上已有1500多年。

它位于大同西郊约15公里的云冈沟内。石窟雕凿于武州山南麓的崖壁,现存窟区自东而西约1公里,其中石窟53个,佛龛约1千多个,佛像5万余身。它是中国早期石窟之一,是最先以皇家实力营造的石窟,是少有的完成于一个朝代、一个民族下的伟大创造。

而它的开创人昙曜作为当时的高僧,在史书上却一直默默无闻。在佛教史上,也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对他的出身、经历,以至生死年代都没有记载。他作为北魏的代表,负责开凿云冈石窟,对他个人甚至对当时中国僧人,都是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转折点是由于北魏文成帝的登基。

文成帝上台后,继承父亲的遗志,大力扶持佛教。即位之后,把损坏严重的土木宫塔,用石窟代替;破坏严重的供养泥人、铜人等,都用石佛替代。

鲜卑人乐意支持这种完全用石头建造的工程,是因为他们从祖先起就有居住石屋的传统,另外,他们想用石头这种坚硬载体,使自己的民族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于是,文成帝在政治、经济、军事都处于最佳状态之际,竭尽国家的财力,把民族的心态寄托在了宗教文化的建设上。一个功垂千秋的云冈石窟就这样应运而生。

云冈的石窟不同于古人所居住的岩洞或洞穴,也不同于供人观赏的自然溶洞。它是人们为了满足一种精神需求,而开辟的一种宗教活动场所。人们选择风光秀丽的灵岩圣地,在山崖岩壁上开凿洞窟,建造佛像,是一种体力劳动,更是一种精神生活。

云冈石窟顺应着时代的要求,当时,在高僧法果和尚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之后,龙颜大悦的皇帝萌发了要与佛陀合二为一的想法。

文成帝大兴佛教,高僧师贤、昙曜等人复出后,明白政治对佛教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昙曜奉旨开凿云冈石窟时,决定开凿五个大型的洞窟,并在其中刻大佛像,以造声势,从更大程度上弥补鲜卑人的自卑心态,使他们感觉到鲜卑人,才真正是顶天立地的国家主宰。而在此前,还没有人开凿过如此大型的洞窟。

这面长约1公里的石壁上,记录着一代皇朝已经消失的足迹。

千年以前,这里曾经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对北魏来说,云冈石窟当时是一个浩大的皇家工程。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来自北凉、大同当地的工匠,甚至包括来自斯里兰卡的佛教徒,都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艺术创作。

在高僧们的精心策划下,4万多人经过几十年含辛茹苦的开凿,出色地雕琢出这一世界级的文化瑰宝。二十几个大窟中无不浸注了皇家的意愿,在表达皇家意愿时又涉及了它的历史背景,甚至宫闱隐私。

北魏传到献文帝时,冯太后登上政治舞台,掌握了朝中大权。云冈石窟工程,主要集中在文成、献文、孝文三朝,反映此三朝的历史是必然的。可是,在此三朝中却又横插入一个文明皇太后冯氏,她在献文、孝文两朝摄政,且集大权于一身。这不仅给历史增加了复杂性,也给云冈石窟的历史文化增加了复杂性。

如何表现这种“两重皇天”的局面呢?云冈石窟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人们想起了佛经《妙法莲花经》中的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方世界有个宝净国,国中有位佛,名叫多宝,他发过一个誓,说当他离开人间成佛后,无论十方国土中任何一处,有讲《法华经》者,他和他的塔庙,为听讲经就会从地下涌出。后来,当释迦牟尼佛演讲《法华经》之际,奇迹出现了,在释迦佛面前涌现出一座“七宝塔”。而且塔中发出多宝的声音,称赞释迦牟尼宣讲的《法华经》。释迦牟尼随即邀请了十方世界的万亿诸佛,前来参拜多宝佛。

于是多宝佛打开宝塔,分出半个座位与释迦佛共坐。这就出现了多宝与释迦两个如来佛共坐一个座位的稀有状况。释迦与多宝两佛共塔的故事,在佛教以及佛经中,既不占重要地位,也没有很深的含义。

但它却正好影射太后摄政的两“皇”并坐一把朝椅的现实,而且当中不含讥讽。云冈中后期的龛刻多出现两佛并坐龛,有的甚至列为主窟主像。然而,这也只能是隐喻当时的政治局面,并不冠冕堂皇。

在北魏许多宫禁中,以控制后妃参政最为严格。然而在冯太后身上,宫禁毫无作用。操纵了两朝政治实权的冯皇后,已不满足于在宫中作威作福,她的势力已经越过宫墙,投射到了云冈的石壁上。

在冯太后的关注下,云冈石窟开凿到第6窟时,进入了极盛时期。

第6窟的石刻都在后室,平面呈方形,中间有中心塔柱。中心塔柱高大挺拔,高14.4米,占据了窟内的主要空间。下层的五佛与上层的四佛雕工极为精美,形成了一种浓郁的佛国气氛。

洞中的飞天,面容清秀,体态修长,身体弯曲自然,飘逸优美。

窟内布局完整,人物形象众多,雕饰华美秀丽。其中的佛传故事多达30多幅,是中国石窟群中现存最早的有关宗教的石刻“连环画”。

有一幅画面讲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佛传故事。内容是讲释迦牟尼的前世,悉达多王子是怎样出生的。他的母亲怀胎十月,准备回国生产。在经过蓝毗尼花园休息时,太子却神奇地从胳膊底下突然降生。王子的提前出世把园中的四个石人,忙得不亦乐乎。

还有一幅画面则是“骑象回城”的佛传故事。悉达多王子出生,他的父亲净饭王听到消息后,心中非常高兴。他骑着大象接太子回城。画面中,国王双手高举太子,仔细端详。前面有伎乐,后面有侍从,表现了喜迎太子的喜悦场面。

30多幅画面,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连贯,在石窟雕刻史上独树一帜。

第6窟也是云冈石窟中保存较好的一个,是最富丽堂皇的一个洞窟。

与第6窟同时开凿的还有第5窟,云冈第一大佛就刻在这个洞窟之中。佛像高17.7米,占据着窟内三分之二的空间。此窟以其宏伟的造像、阔大的洞窟,在云冈石窟群中显得异常壮观。

云冈的佛像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而印度佛像由于受希腊艺术的影响,佛像大都有一副所谓的“希腊式的鼻子”。北魏的工匠们,对这种别扭的鼻梁怎么也看不习惯,他们稍作艺术加工,“希腊鼻”马上变成极富鲜卑人色彩的方鼻梁。就在工匠们一点一点的改动中,佛像加速了它中国化的进程。

公元493年秋天,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在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在修建僧庙、寺院的同时,他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壮观的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兴建。

洛阳龙门石窟

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孝明帝时期的35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约占龙门石窟造像的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

在龙门石窟群中,开凿最早的就是古阳洞。

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以南,是利用天然石洞耗时十余年才修凿而成的。窟内所供奉的主佛是佛祖释迦牟尼,南壁的大龛是释迦多宝并坐佛,在佛教中又称“二佛并坐”。南北两壁上下各有三列佛龛,每列分别为四个相互对称而又富于变化的大龛。

大龛的龛楣上雕刻着一套完整的佛传故事,表现了悉达多王子成道的过程。“悉达多”是佛祖释迦牟尼还是俗世王子时的名字,他成道的过程被称为“八相成道”。这套雕像无论在情节上,还是构图上,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的,显示了北魏时期能工巧匠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和娴熟的艺术表现力。

石窟中的佛像都是信徒们所奉献的,每尊佛像上都记载着敬奉者的祈愿经过。从那些造像铭文中可以看出,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

这里有为供奉孝文帝而建的佛像,虽然残破仍可看出佛像面部表情的安详。佛像的祈愿者名叫杨大眼,汉族人,曾率兵与鲜卑族进行过战争,铭文中记载,他为北魏孝文帝所创造的业绩所感动,因此,特为孝文帝雕一石像以颂其功德。

这样的题记在龙门石窟有两千多块。其中在古阳洞中就有近五百块。而最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中有19品都刻在这里。《龙门二十品》是书法界从龙门魏碑石刻中精选的20块造像题记,被书法家称之为魏碑体精品。这些题记和题名不同程度上具有书法艺术的价值,为后人研究民族、姓氏、地名、官职、造像题材、文字演变等提供了极好资料。

随着北魏王朝的灭亡,龙门石窟的开凿趋于衰落,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唐王朝建立,龙门石窟的造像活动才逐渐复苏,唐代从开国到盛唐的一百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开窟造像的第二次兴盛时期。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交通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松溉古镇

    松溉古镇

    松溉古镇是重庆市居于长江上游的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底,人选了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松溉古镇历史上因“水码头”的物资转换而得到规模发展。其独特的山水和城镇的构成关系,形成“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的人居环境特色。松溉建镇历史悠久,镇史辉煌,律动的建筑遗存、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遗址以及独特的码头文化奠定了古镇的历史价值和今天的旅游发展地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介绍了松溉古镇名字的由来、区域、沿革、经济、人口以及其城镇体系的基本概况,从山水格局、空间布局、街巷肌理及环境景观等方面来解析古镇形态,在建筑特色.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婚俗文化

    本书通过传说、历史典故、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各地遗留婚俗等方面对婚俗文化加以解读,给读者呈现了一幅鲜活生动却又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中华婚俗文化风情画卷。
热门推荐
  • 重生成魅

    重生成魅

    一个留学生不幸的穿越重生了,一起重生的还有化身武藤兰的妖狐苏妲己娘娘东游,这条逆天之路,改变了什么.........——本书超级邪恶,女同女王萝莉御姐横行,小朋友们请捂上眼睛。※※※※※※※※※※威严,才能使人信服。隐藏在史书下的真相却往往有很多无奈。
  • 宿主好似小娇花

    宿主好似小娇花

    ?????“宿主求求你做个人吧”系统疯狂的嘶吼着,它就不明白了,软软嫩嫩的小姑娘为啥不干点人干的事儿…整天把它气的怀疑统生!!后来,屈服于大佬淫威的统子终于明白…牛逼哄哄震慑整个魔界的战神教出来的小姑娘岂是凡人!!这是一个女主从二十一世纪又穿到修仙界被系统绑定各种穿的故事!!
  • 五灯会元

    五灯会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星母陀罗尼经

    诸星母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紫帝皇天

    紫帝皇天

    紫凡,一位普通宗门弟子,却无不透露出神秘。让美女倾心,让强者叹服,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动!他,为了守护需要守护的人,不惜经历疯与血的洗礼,只为寻求更高的境界,更强的实力!他,在机缘巧合之下,齐数只神兽于一身,伴同他的脚步征战天下,为其开辟一条属于他的无上之路!他,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件件传奇,留下一句句永垂后世的凯歌,带着不朽飘然离去………
  • 在异世界当肥宅的快乐生活

    在异世界当肥宅的快乐生活

    我,肥宅,在异界,很快乐!懂?!我的口号就是:这世界没有什么不是一瓶肥宅快乐水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两瓶!
  • 前妻再爱我一次

    前妻再爱我一次

    她默默地在他身边守候了18年,等了18年,当再次相见,他挽着的却是别人的手......
  • 快穿:呔,大佬哪里逃!

    快穿:呔,大佬哪里逃!

    #青衣美人西子捧心:“卿卿,你别,别不要我。”#竹马少年莫名娇羞:“饭好吃,做饭的人更好吃,你,要不要尝尝?”#纯情大神嘴角轻抿:“除了我,你谁都不能夸,这样的我,你要吗?”#世家公子骤然发狠:“你敢退亲,我便死了也不会放过你。你别退亲,好不好?”小仙女她不过是想找大佬搞好关系方便回去后打架,可不是以不同的身份和失去记忆的大佬打那样的架啊!舒酒:“你这是,吃干抹净,不打算认人了吗?”安初:“……”救命!这不是我要的大佬啊!【温馨提示:本文1V1甜宠哦~】
  • 不争小三也被虐

    不争小三也被虐

    不争、不抢、不生,还被虐?小三难道就没有真爱了吗?
  • 王爷独宠妃你不可

    王爷独宠妃你不可

    一朝穿越在历史书上都没有的地方,既来之则安之,原主被府里的女人推下水淹死了??任由别人欺负???是个怂包??这些统统走开,让本王妃灭了你们这群渣渣!!!!咦,等等,这位王爷我和你不熟,不要靠我那么近好吗?某王爷:娘子,你去哪我跟到哪。。。哪里来的小奶狗,本王妃要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