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莱尔说过:“并非我的拥有,而是我的所作所为造就了我的人生王国。”
老庄园主在临终前,把自己那三个懒惰的儿子叫到自己身边,告诉他们一个重大的秘密。他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孩子们,在我留给你们的种植园下面埋藏了许多金银财宝。你们应该把这些财宝挖出来,这样你们以后才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它们藏在哪里?”儿子们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会告诉你们的,”老人说,“记住,你们应该马上从地下把它挖出来——”正当他要说出那至关重要的秘密之时,他的呼吸突然停止了,懒惰的儿子们求金心切,还来不及给可怜的老人家办理后事,就立刻在父亲留给他们的种植园里大肆挖掘起来。他们抡着钻头和铁铲,挥汗如雨地把种植园的土地翻了一遍,连那些杂草丛生、荒芜了很久的地也都被翻整了一遍。他们认真仔细地把土块弄碎,以免因疏忽漏掉金子。最终,他们也没有找到金子,哪怕只是可怜的一丁点儿。在懊恼之余,他们突然间才醒悟到老父亲那句话的真实意图。从此,他们学会了工作,把种植园的土地全播了种,最后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谷仓堆得满满的。原来,“埋藏”在种植园里的巨大财宝就是他们的老父亲给他们一生的建议——劳动。
没有什么比劳动更能创造财富了,不劳动者不得食。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无论我们是穷人还是富人,所有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用劳动换来的,我们用劳动创造所有的一切。农夫耕耘土地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纺织工人和裁缝满足了人们穿衣服的需要;泥瓦工建造了我们用于安居乐业的房子等等,正是我们的辛勤工作才创造了今天的生活条件。如果一个人通过无耻的手段谋生,那么一定会让颜面无存。事实上,劳动是一种人道的生活,如果拒绝劳动或反对劳动,那么,我们人类就会立刻受到死亡的威胁。
在那些悲惨的人中,不劳动的惰性者可谓最悲惨,他们的生命之源犹如一片荒漠,除了满足自己的感官快乐,只能无所事事。无聊者只能满腹牢骚、成天幻想,这样的人对自己对别人毫无用处,即便是他们死了,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重视。如此悲哀的、注定失败的人生,是不劳动者最好的写照。
与不劳动者相比,那些勤劳者则是最光荣的体现。这个世上还有什么能比劳动者光荣呢?这里所谈到的劳动不只是用体力来从事,如果仅是这样,那么一头牛就足够了,而且比我们完成得更好。另一种劳动就是更为高级的脑力劳动。可以说,我们的身体都是在这种高级的能力影响下进行更加卓越有效的劳动的。作家写书、科学家搞研究创造、政治家活跃在政坛等等,这些都是脑力劳动的体现。他们所起的作用绝对不亚于体力劳动。
正是由于我们不懈的劳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创造了现在美好的世界。这种积累让我们看到了劳动的成果和世界的繁荣。如果劳动者不去积累,文明的成果就不能汇聚起来。因此,节俭是同文明一起诞生的。节俭可以产生资本,也是一种人类的美德情操,那些富裕者,就是一些懂得节俭的人,他们不会花光自己的积累,并且懂得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积累。
尽管节俭大家都知道,但却绝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节俭是后天培养起来的行为原则。节俭是一种自制,自制就是说克制眼前的享乐并为未来打算。这就是节俭的内在意义,换句话说,节俭可以使人类的欲望服从于我们的理性、远见以及谨慎。当我们懂得节俭的时候,节俭这种理智便会形成一种潜意识,然后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但要为今天工作,还要为明天工作,并把积累下来的资本用于投资,以备未来之需。
爱德华·丁尼生说过:“理性告诉人们要有先见之明,这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明智之举。”他是在告诫人们,人应该有先见之明,未来从不讲情面,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这个社会就存在这样两种人,一种是节约的人,另一种是浪费的人。如果再分细致一点,则是只顾眼前的人和为未来打算的人以及勤俭的人和挥霍的人。我们常在抱怨为什么别人富裕,自己却贫穷。实际上,是因为那些通过劳动致富又能勤俭节约的人懂得辛勤劳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创其他的工作,可以使得资本被积累起来,这好比滚雪球,越滚越大。往往越是勤俭的人,把金钱用做开创幸福人生的启动资金。反之,那些挥霍之人则只会浪费,成为社会中的一颗毒瘤。他们花尽自己所有的收入,不为将来考虑,坐吃山空是对他们最好的评判。
人人都有的巨大财宝,说的就是说劳动与节俭的组合体。这两样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它与你的出生无关,与你的地位无关,与你的性别无关。只要我们成为人,都拥有这样的巨大财宝。美国浪漫主义诗人郎费罗说过:“为了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我们争分夺秒地建设;我们的今天和昨天,就是我们建成高楼大厦的材料。”所有的劳动都有益处,它使我们由贫穷变为富有,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善用这份人人都拥有的巨大财宝,并将它们的能量发挥出来。唯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富有,人类才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