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42200000001

第1章

三宝章

三宝义略作八门。一明建立。二释得名。三出体性。四显融摄。五明种类。六拣所归。七辨业用八明次第。初明立意者有七种。一为翻邪故。即翻外道尊师。谓自在天等。故立佛宝。二为翻外道邪论等。故立法宝。三为翻外道邪众等。故立僧宝。故涅槃经云。归依于佛者。是真优婆塞。终不更归依其余诸天神。归依于法者。则离于杀害终不更归依外道诸典籍。归依于僧者。不求诸外道等。二为除病。谓须良医并药及看病人。故诸病悉愈。三宝亦尔故不增减。三为出怖。如经云。若得一跳即譬一归。若得三跳即譬三归。是故三宝慈悲救众生生死苦。是故三跳得出怖也。四为生缘念故。为令众生念佛求一切智。故立佛宝。为令念法求证真如。故立法宝。为令念僧求入圣众数。故立僧宝。故杂心论云。为开众生佛法僧念故说三宝也。五约三义故立三宝。一调御师。二调御师法。三调御师弟子。故宝性论云。问曰。依何等义故立三宝。答曰。偈言依调御师所证弟子故也。六约三乘人故立三宝。为大乘人取佛菩提诸菩萨。故立佛宝。以此人求作佛故。为缘觉人自然知法故立法宝。以此人但求证深因缘法。不求佛僧故为声闻人立僧宝。以此人但求依僧求解脱故。不求余也。七约三根故立三宝。为信供养诸佛如来福田人。故立佛宝。为信供养第一妙法福田人。故立法宝。为信供养第一圣众福田人。故立僧宝。此上三门并如宝性论说。故彼偈云。为三乘信三供养等。是故说三宝

第二释名者。于中有二。先释总名。三是数宝是喻义从数义立名。即带数释也。又宝是可贵义。依宝性论宝有六义。一希有义。如世珍宝以难得故。无善根众生经百千劫不能得故。二无垢义。如世珍宝清净无垢。三宝亦尔。以离一切有漏法故。三势力义。如世珠宝置浊水中。令水澄净。三宝亦尔。以具六通等功德故。令众生澄惑业苦三浊。成净信智等故。四庄严义。如世珍宝能雨宝庄严众生。三宝亦尔。庄严行者出世行故。五最上义。如世珍宝。于诸物中最为微妙。三宝亦尔过世间故。六不变义。如世珍宝以体真故。不可改易。三宝亦尔。以得无流法故。世间八法所不能动故也。彼论偈云。真宝世希有。明净及势力。能庄严世间。最上不变等也。后别名者。佛陀此云。觉者。觉有二种。一是觉悟义。谓理智照真故。二是觉察义。谓量智鉴俗故。又觉察烦恼贼故。从无明睡觉故。自觉觉他觉行穷满故也者是假人。即有觉之者名为觉者。有财释也。达摩此云法。法有三义。一自体名法。如说诸法离他性。各自住己性。即离分别也。二对意名法。如法处法界等。三轨则名法。法有轨范开生物解故也。此中正取后一。兼明前二也。僧伽此云和合众。此有二义。一理和。谓见谛理时。心虽各异所证理同故。二事和。谓四人已上人虽各别同秉成一羯磨事。故名事和。是则佛是觉照义。僧是和合义。法是轨范义。皆从义用立名也。又智论云。僧伽秦言众多。比丘共一处和合。是名僧伽

第三出体者。三宝有三。一同相。二别相。三住持。初中有三义。一约事就义门。即佛体上觉照义边名为佛宝。则彼佛德。轨则义边名为法宝。违诤过尽名为僧宝。三义虽别然佛德不殊。故云同相。此即以佛无漏功德为体。此义通诸乘但浅深异耳。唯除人天。以彼不了故。二约会事从理门。即三宝相虽别。然同以真空妙理为性。故云同也。涅槃经云。若能观三宝常住同真谛。我性佛性无别。此即以真空为体。此义通诸教唯除凡小也。三约理义融显门。心性真如中离念本觉名佛宝。即此中有恒沙性功德可轨用。故名法宝。即此恒沙德冥和不二名僧宝。故经云。于佛性中即有法僧也。又净名经云。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无为相与虚空等为同相。是故若就觉义而论。并称为佛。轨则而言无非是法。冥符和合莫不皆僧义。说有三不可为一。然无别体岂为异也。故云同相。此义通诸教。唯除小乘及始教。同体门竟。第二别相中。先明佛宝。若约世间人天所得。以有漏五蕴为体。以同世间示黑象脚身。及树神身等。若小乘中毗昙等宗有二佛。一生身。谓父母生相好之形。是报无记非可重。故不入佛宝。二法身。以五分功德为法身。此中唯取无漏功德。谓道后尽智无生智等。五蕴实法为佛宝体。以有漏功德非可重。故不入佛宝。或有漏及报相从名佛于理无伤。又此宗中。于彼实法上假施人名。无别假人如贫名富等。若成实等宗五蕴功德等。属法宝摄。别说假人为佛宝体。以有假名行人为师匠益要在假中故也。若三乘中三身佛。或以五聚法中一分为体。谓无为中真如择灭等为法身。色处为化身。以心无化义故。以无漏清净八识心王。二十一心所。及不相应行中小分。并色法界所成假者等相。从总为受用体。此如瑜伽等说。此约始教之初说。亦是回心声闻教也。或以真如为法身。大定智悉为应身。色形为化身。如梁摄论说。或约五法摄大觉地。谓以清净法界为法身。镜智及平等智为受用身。作事智为化身。妙观智通二身。此如佛地论说。此等约始教之终说。义当为直进人说。或唯以大智为三身体。如摄论以无垢无挂碍智为法身。以后得智为受用身。后得智之差别为变化身。或唯以真如为三身体。如起信论中。真如三大内。以体相二大为法身。用大为二身。此等约终教说。此中化身亦有化心。如大迦叶观如来心知向阿难如是等。又涅槃经云。如来所化无量形类。各令有心故知有心。但前教生故顺小说。或唯一实性离言绝虑为佛宝。亦不分三二等。此约顿教说。若依一乘。二种十佛既通三世间。即知用一切理事人法等。总为佛宝体。仍皆就觉义说。若约所依以海印三昧为体。亦即摄前诸教所明。并在其中。以具同别二门故。余可准知

法宝体者。小乘中理故行果。一以四谛十六行等为理法体。二小乘三藏教等。音声名句文。声处法处二法。为教法体。三以菩萨无漏五蕴。即见道八忍八智断非想结。九无间八解脱合三十三心。在家四果及辟支无漏五蕴等。虽有理和无事和。并是向道法宝摄。此依毗昙宗。若依成实等。三乘无漏在家出家。总属助道法宝。但以假人为佛僧故。彼论云。信佛有一切智名信佛。信此真智名信法故得知也。四以佛及二乘所得涅槃。为果法宝。以相好身及等智等。有助成无漏智故。相从亦入佛僧摄。涅槃非助彼故是法宝故也。问涅槃是灭谛。助道是道谛。教法属苦集是则一理法宝已具摄尽。何假后三邪。答依毗昙宗有二门。一坏缘者。不分三宝境界差别。若于此门中理实收尽。二不坏缘者。建立三宝等差别。是故就此事中最胜义故。立后三法理亦无违。此义云何。如道有二种。一事道。谓戒定等。二理道。谓道如迹乘。此四冥通是前道谛。戒等约事属前助道。以理事异故。通别异故分二也。灭亦二种。一事灭。以离惑业品数上下令灭。有优劣故是事灭。属彼果法。二理灭。谓尽止妙出。此四冥通是前灭谛。亦理事异故分二也。苦无我等是所诠理。教是能诠就胜分二也。问佛僧俱是人。何不但立人法二宝。答因果异故分二也。问若尔法中亦有因果。何不立四宝。答人用强胜能秉持法。是故分二。法不自弘用劣。故合为一宝也。若三乘中。或内以四谛十六行。及三无性等理。为理法宝。二以三藏十二分教假实二法识所变等。为教法体。三以诸道品六度等为行法体。四以涅槃菩提等为果法体。仍此四法皆即空无分别如般若经说。当知。此约始教说也。或以真如体相为理法。从真所流为教法。从真内薰及依净教。所起诸行为行法。此行契真证理究竟为果法。是故四义回转唯一真如也。此如起信等说。问此中果法与佛行法与僧各何别邪。答约如来所成义边。总属佛宝。约诸菩萨施学义边。总属法宝。行中约上地所得义边为僧宝。下地所学义边为法宝。义理差别约法体不殊也。当知此就终教说。或以离言真法为法宝。如此经云云。当知此约顿教显耳。若依一乘。约有十法。谓理事教义因果人法解行。皆就轨范义说。具足主伴无尽因陀罗网等。如此经说此据别教言。若摄方便。前诸教法并在其中。余可准知。僧宝体者。小乘中若依毗昙宗。僧有二种。一应供僧。上尽诸佛下极至于凡夫沙弥通是僧。是故檀越僧次请一不拣上下。悉得供僧之福。二三归僧。唯取声闻人中四果四向以为僧。以凡僧无圣德不可归。故不取也。缘觉出世无和合众不成僧。菩萨单一不成僧。佛是佛宝亦非僧。又声闻中。唯无漏宝功德为僧宝体。有漏非可重故非宝也。又依彼宗僧又有二。一第一义僧。谓出家四果圣人。二等僧。谓凡夫僧。圣中有三。一生身。即报五阴。二等智。有漏戒定等。即方便善五阴。三无漏五阴。前二相从名僧非正宝体。后一为正也。若成实以无漏假人为僧体。仍有四句。谓有僧德无僧威仪等准之。若三乘内菩萨。以三贤已去乃至等觉所有漏无漏功德。及色心等五蕴假者。为菩萨僧体。独觉及声闻人。入资粮位已去。乃至罗汉所成漏无漏功德。五蕴假者总为僧宝体。又此三乘人。唯取出家同僧法者以为僧宝。以诸在家声闻菩萨。及犀角辟支等。皆入法宝故。大智论散花品云。以花散诸菩萨名供养法。以花散诸比丘名供养僧。当知此约始教之初说。或分胜显劣以明大小。如涅槃经云。僧名和合。和合有二。一者世和合。二者第一义。和合。世和合者。名声闻僧。第一义和合者。名菩萨僧。当知此约始教之终说。或说二乘入大乘者是僧宝不尔。即非由唯以菩萨为真僧宝故。宝性论云。菩萨为究竟僧也。当知此约终教说。或离相离分别。如论云。实有菩萨不见有菩萨等。此约顿教寄言显耳。或唯取菩萨随一皆遍六位。尽三世间无尽法界。具足主伴为僧宝体。此约一乘别教说。若摄方便。如前诸教并在此中。上来别相竟

第三住持三宝者。小乘以塑画等色法为佛宝体。但表示一释迦佛。以无他方佛故。经法纸墨及塑像。皆以色法为体。出家凡僧以有漏五蕴为体。四人已上僧。以众同分不相应法为体。问如形像致敬损坏。于何处得罪福。答立像拟表真容故。于真边得故。成实云随是何塔若能为损。皆望主故得罪。福亦如是。此明若是佛塔以佛为表主。余人亦尔。问若尔杀凡僧应圣边得罪。答塔像无心命。从其表主。僧即不尔各有心命故。从凡圣自位得罪。若依律中。损经等望财主得罪也。若三乘中佛法及僧像。同以色法为体。法中亦兼有名句等。凡僧以五蕴为体。若一乘中并是大法界中。约机缘起所成净用故。亦远取本法为体。余义准之。上来总明出体竟。第四融摄门者有二重。一约三种。二约三宝。初中有三。一约同相。于中即有别相住持。此有二义。一以彼二种皆悉缘成无自性故。不异真空。是故俱在同相中摄。问若彼摄在同相中时。为有彼二为无彼二。如其有者云何如同。以有差别非同相故。如其无者云何说摄。以无彼二无所摄故。答但以彼二本来自性空。非坏彼二方得为空。是故经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又经云。非以空色故名色空。但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故当知摄别归同而不坏别也。约始教说。二以真如体相二大为内熏因。及彼用大为外熏缘令生始觉。于此始觉分得为僧。满足为佛。此中妙轨及用中之教。以为法宝。是故别相三宝。皆从同起不异同也。此如起信论说。又彼论云。本觉随染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一智净相。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此明僧宝也。满足方便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纯净故。此明佛宝中法身。及自受用身也。二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此明他受用身。及变化身。并所流教及住持幢相等。亦在此中。又彼论云。本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此中既以本觉随缘作此别相。还不离彼本故归于同相也。又梁论云。无不从此法身流。无不还证此法身。此中从彼流故成法僧也。还证彼故为佛宝也。是即不破别而恒同。不乖同而恒别。其犹摄波唯水而不废动。摄水唯波而不坏湿。举体全收二义不失。当知此中道理亦尔。思之可见。以此教理。是故同中具于别也。又彼住持之相。即是真中用大中摄。以依泥等所表真相。及纸墨等所显教相。并是最净法界之流。剃发袈裟是出世相。亦从彼流非世法故。是故经中造像[麩-夫+廣]麦枣叶露盘。功皆不灭终成大果。又以袈裟至彼猎师非法之处。真相不坏。能令象王发胜心等。又如彼缕救龙难等。又如出家破戒悉当得泥洹等。又能生天人得十种功德。如牛黄存香焚气馥。如是功用极广大者。明此皆从真如流故不异真也。又为真标相令诸有情即寻此相还至真源故。即真也。故论云。真如用者。能生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是故以末归本。一切住持三宝幢相。皆是真中相用摄也

第二约别相中。亦摄彼二。既以同相成此别相。是故别中亦摄同尽。如波门摄水水无不尽。此中亦尔。是则不失同而恒别也。余思准之。又住持幢相亦在别中。以泥木像等。若非如来神力加持。彼法岂能饶益众生。生善灭恶等也。又是如来大悲巧智施设摄生。既从智流不离智故。摄在其中。是故经云。不思议菩萨力及佛力故。令于末代得形像。住持如是等故也

第三约住持于中摄者。此中住持有其二义一是所住持。由前同相别相真实三宝余势力故。舍利形像经卷。凡僧相续不绝故名住持。既以彼持此。此中即摄彼二法也。以此皆是如来圆智中。印机所现粗未之相。如大树叶不离本茎等故也。二是能住持。谓籍此形像经卷。凡僧住持。同相别相三宝。势力相续令不断绝。与诸有情作依止处。令渐修行得彼二故。故名住持。是故彼二由此得立。摄在此中。潜隐而成。所以然者。以若非彼所持无以能持彼。是故二义无二相摄镕融故也

第二三宝相收中亦三。初约僧宝摄。二谓诸菩萨中道观心智觉名佛宝。即此境智轨生物解说名法宝。即此观心内合中道外和漏诤。故言僧宝。如璎珞经云。菩萨谓于第一中道智为佛宝。一切法无生。动与则用为法宝。常行六道与六道众生和合。故名僧宝。转一切众生流入佛海故。二约法宝者。此有二义。一约理。法中即有佛僧如前同相中说。二以行法摄僧。果法摄佛。理教通因果。是故法中自具三宝故。经云分别一切法。皆悉无真实。如是解诸法。即见卢舍那。又经云。见缘起法。即是见佛。此明法中佛也。但以觉义和义皆可轨。故不离法也。以得法为佛行法为僧。更无异法故也。故论云。行此法者名为僧也。三约佛宝者有二义。一约本觉智。如同相说。二约始觉智。谓此圆智无不觉照。故名佛宝。智体遍融智相圆音。与智一味即为理教。揽于万行成一妙果。故于此智即具行果。就此四义名为法宝。又此智中具含因智。故亦有僧。故经云。虽得佛道转于****。入于涅槃。而不舍于菩萨之道。又经云。声闻缘觉若智若断。皆是菩萨二生法忍。是则菩萨无生法忍。亦是圆智摄也。又经云于如来智中。出菩萨及二乘智等一切智慧。又经云。于佛宝中。即有法僧。又论云。依法身有法。依法有究竟僧如是等。上来二门融摄。约三乘教说。亦通一乘以同法界故。若别教辨者。净法缘起有其三义。支分义。圆满义。轨则义。以分非圆外分。分圆以成分。是则圆内之分也。圆非分外圆揽分以成圆。是即分内之圆也。轨如圆分三义。通融皆全摄也。依是义故。是故经中普贤等菩萨。于毛孔中现诸佛海及******诸菩萨众。则僧中自具三宝。又如经中大法界法门。谓理事等法中亦具佛僧。如弥多罗女宝经等事中。现佛菩萨等。又一尘中现佛菩萨。又一一法门中。皆具佛僧因果故也。又如经中如来眉间出尘数菩萨。又于毛孔现三世间。转正****为诸菩萨众。如是佛中亦具三宝。又以法界身摄一切法。并皆都尽。是故一切法。皆是三宝故也。第五明种类差别者有二。先别后总。别中佛宝或同世间身。此约人天或二身。此约小乘。或一身二身三身四身。此约三乘。或十身以显无尽。此约一乘。此上名义并如别说

法宝中或唯教法。此约人天或具四种。如小乘。或亦四种或唯一种。此约三乘。名同小乘而义别也。或具前诸说。或具十种。谓理事等主伴具足。此约一乘僧中。或唯凡僧此约人天。或唯声闻此约小乘。或通三乘众。此约三乘。或唯菩萨此约一乘。总说者或有二种三宝。一真实。谓前别相。二假名谓前住持。此约小乘及人天。但义异也。或三种。谓同相等如前。此终三乘。或有十门以显示。应知此约一乘说。何以故。此十三宝相在修行心证。比教智处无不显现。即是住持成其大益。主伴具足通因陀罗微细等故。此中亦即摄前诸教所明三宝。并在其中也

第六采定所归者。于中有五门。一舍邪归正门。谓但舍外道三邪。归于有漏三宝。此约人天说。以于此中无无漏故。佛亦同也。二舍劣归胜门。以彼有漏诸功德等。悉非究竟安隐处故。不辨归依彼。但相从摄在宝中。而非究竟真归依处故。杂心言。三宝各二种。佛有二种。一生身佛。二法身佛。法亦有二种。一无我法。二第一义法。僧亦二种。一第一义僧。二等僧。皆得名宝。乃至约宝明归。问云。三宝各二种。为归何等耶。答归依彼诸佛所得无学法僧学无学法。涅槃无上法。此明唯归佛无漏五分法身。不归有漏生身。唯归僧所得学无学无漏法。不归有漏等僧唯归涅槃无漏法。不归无我有漏法故。问何故宝中通摄。归中局耶。答欲明三宝是所敬养。若其拣择此有漏此无漏。则敬养心狭生福则劣。归依据究竟安隐处者。则可归依无漏。此有漏则非重故不归也。如世间田宅俱皆宝重。若欲归之要舍田归宅。此亦如是。或可通收。此有二义。或以宝同归宝唯无漏。如此上辨。或以归同宝归亦通收。以皆宝重悉为物依故也。上来约小乘说。三舍权归实门。谓彼愚法二乘无漏亦非可归。以非究竟安隐处故。如彼化城终须舍故。唯大乘中。所得无漏同归实相。是真归依处也。宝门兴供通摄如前。归门趣本舍权归实。如经中归声闻僧。犯菩萨戒等。此约三乘终教说。或通归二无漏。此有二义。一如前愚法亦是可归。以诸趣寂皆究竟故。诸不定性必回心故。余宝准之。此约始教说。二此大乘中自有二无漏故。又亦自有三乘法故。故说通二非摄愚法。此通始终渐教说也。四舍相归真门。谓自宗中唯同相三宝究竟安隐故令归依。余非究竟故佛劝舍。是故涅槃经云。汝今不应如诸声闻凡夫之人分别三归。何以故。于佛性中即有法僧。为欲化度声闻凡夫故。分别说三归异相。又云。若于三宝修异相者。当知是章清净三归即无依处。此等经意。劝舍别归同。当知此约终教。及顿教说也。或亦通收皆可宝重。悉为佛依故。此约三乘教说。五舍末归本门。唯一乘中十二宝具足主伴穷于法界。尽三世间摄一切法。是真归处。余随物机亏盈不定。或亦通收。以本末圆融无二相故。摄方便故。同一法界故。是故乃至人天所得亦在其中。余义准之

第七业用优劣者。三三宝中别相最胜。余二渐劣。于中同相业用者。此中既不分三相。但平等为用。此有三义。谓依持资成别相用故。随缘显现别相用故。称诸菩萨观智现故。别相中佛宝利益业用最胜。法次僧劣故。涅槃经云。譬如人身头最为上。非余支节手足等也。佛亦如是最为尊上。非法僧也。余义可知。住持用僧最胜。以能秉持佛法益众生故法次。但作境界资成三慧故。佛宝最劣。形像但为生信境故。若一乘三宝业用皆齐。以普贤等亦尽佛境故。法界起用法如是故。又诸乘三宝益用分齐。各望本宗准可知耳

第八明次第者有二。先别后总。初中同相三宝。三相不分无始本有故。无先后也。别相中有四门。一约起化次第。先佛次法后僧。以佛是教主故。依佛说法故依法修行。以成僧故。如经云。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三******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天人得道。此为证。三宝于是现世间。宝性论亦同此说。二约入证次第。先法次佛后僧。谓法是诸佛所师故。能生佛故。故先明也。证此法已道成佛也。后度弟子方有僧也。问佛未证法前岂不名僧耶。答如释迦佛未坐道树前。不名为僧。以无众故无僧相无秉法故。三约兴教次第。先佛次僧后法。如此经中。佛先现坐宝师子座。次集十方诸菩萨众。后方加请说示法门。四约修行次第。先僧次法后佛。谓修行之来。先须舍俗投缁。虽复出家必须依法修行。行满究竟终得成佛也。住持中。约元起之由以明次第。则佛宝在先。如忧填王等造像初故。次佛灭后迦叶等结集法眼故次也。后度凡僧以持佛法。故居后也。若一乘三宝皆无前后。以于法界大缘起中。同时显现悉具足故。或皆有先后。以主伴相成故。随举为首故。总说者。小乘二三宝中。真实居先假名在后。三乘三三宝中。同相居先别相为次。住持在后。一乘十三宝。或前后或非前后如前说。余义准可知

流转章

生灭流转略作十门。一明违顺。二断常。三一异。四有无。五生灭。六前后。七时世。八因果。九真妄。十成观。初中于一有为流转法上义分为二。谓前念灭后念生。经云。如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即印坏为灭文成为生。又经云。由前五阴故。后阴相续生等。皆是此流转义也。此中生灭违顺有二门。初总后别。总中有四义。一相违义。以背灭为生生尽为灭。以相违故成生灭。二顺义。以前念若不灭后念不生。要由灭前念后念方生。是故相顺方成生灭。问若前念不灭后念不得生。以二念不并故者。既其灭已亦不得生。以生无所依故。如论云。灭法何能缘。故无次第缘。是故灭已无物谁能生后。答灭有二种。一断灭。二刹那灭。今非断灭故不同无物。问此刹那灭若不同无物。应非是灭。答是刹那灭必引后。故不同无物。若不引后非此灭故。问若刹那必引后生。是即不得入无心定等。以灭已无间要必生故。答刹那有二位。一约能依转识粗故。皆从自种生。前念后念近远俱为等无。闻缘。二约所依本识细故。前后流注灭已更生无间相续。问若尔。入寂二乘最后灭心。应亦还生。即无涅槃便成大过。答若约小乘初教。可如所难。以彼宗中许入寂二乘永灭断故。若终教等即不如此。以二乘人。烧分段身生灭度想入于涅槃。而余世界受变易身。受佛教化行菩萨道。乃至成佛。尽于未来无有断绝。以无众生作非众生故。四记论中。灭者复生分别记者。此约小乘说。问此微细灭既自不住。何能有力而生后念。答以依真如如来藏故。令此生灭得生灭也。经云。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等。又经云。依无住本立一切法等。是故灭无真依无以起生。生不依真不从灭起。起信论云。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名阿梨耶识。是即流转是不流转转也。是故相顺而成生灭。三此二亦违亦顺方得生灭。由前二义不相离故。以若不灭生无以生。生若不依灭无以背灭。是故由极相违方极相顺。思之可解。四非违非顺方得生灭。由前二义相形夺故。以无二为一。离二相故。违顺双泯故

第二别解者。此生及灭各开之为二。前念灭中二义。一灭坏义。二引后义。后念生中有二义。一依前义。二背前义。由灭坏与背前生灭极相违。由引后与依前生灭极相顺。由灭坏不异引后故。由依前不异背前故。是故亦违亦顺无有障碍。由灭坏融引后。背前融依前故。生灭非违非顺也。更有句数思之可见

第二断常者。亦先总后别。总中四句由前灭故不常。中后生故不断。俱不俱准思之。别中亦四句。由灭坏及背前故。法不至法本不移而不常。由引后及依前故位不绝。位恒流而不断。由上二义不相离故不断即不常。恒流而不转。不转转转不转无二故也。由灭坏违生后。由背前违依前。是故非常非非常。非断非非断。今此流转法。亦非流转非不流转也。思之可见

第三一异者。亦二门。先总中亦四句。由前念中引后义。后念中背前义。是不一门。俱不俱等思之可知。二别中亦四。谓前后非一。各二非二为非异。俱不俱思之。又交络相望亦四句可见。是故一异无碍流而不流也

第四有无者亦四句。一后念中背前义是有义。二前念中灭坏义是无义。三后念中依前义是非有义。四前念中能引后义。是非无义。五由前二义无二。是俱存义。六由后二义无二。是俱泯义。七由存泯无碍。合前六句为一无障碍流转。经云。一切法不生灭。我说刹那义。此之谓也

第五生灭者。于中亦二重。初中四句。依前后起是无生义。以不由自能起故引后。是不灭义以有功能故。俱不俱准思之。又前念灭故不生。后念起故不灭。俱不俱思之。第六前后中亦二重。初总中四句。由依前及引后故。二念不前后。由灭坏及背前故。二念不同时。由上二门不相离故。俱不俱等准思之。是故非初非中后。前中后取故而说流转。流转即无转。别中通论有四重无碍。一不碍前后而说同时。二不碍同时而说前后。三不碍非三时而说三时。四不碍三时而说是非三时。经中劫入非劫非劫入劫等准之。第七约时世者。于中有三。初约趣向。二约相成。三约时法。初中有四。一从前向后门。谓依前念灭令后念生。是故依过去转为现在。现在灭引起当来。由依此门则新新生。而无穷尽。二依后向前门。谓依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即当来作现在。现在现灭为过去。由依此门即念念灭而无停积。三由前二义不相离故。亦向前亦向后。依此门故。即生无尽而无不灭。灭无积而无不生。无障无碍思之。四由前二义形夺尽故。非向前非向后。依此门故。即灭无积而无灭。生无尽而无生。是谓无碍法门也

第二相成者有五句。一此现在法由当来有。及由过去灭生。是故现在为二世所成。令现无体入于过未。二此现在法落谢为过去。引后作当来。是故二世为现所成。令过未无体。二入于现在。三由前二门不相离故。此约相成有力义故。三世俱立。四由前二义形夺尽故。此约相依无力义故。三世俱泯。五合前四义同一法故。存亡无碍理事双融。思之可见

第三时法者。于中亦有五门。一时不流而法转。谓依前灭引后生。此生灭还引后。此是法转也。然过去时不至现在。现在不至未来。此时不流也。此即约时念念间断。约法相续恒流。二法不转而时迁。谓由过去谢灭方有现在。现在落谢能引当来。三世念念无有断绝。此是时迁流也。过去法不来至现在。现在法不去到于当来。各住自位不相到故。此法不转也。此即约法本不相到。约时念念无间也。三俱迁者。离法无别时故。是故以时流法转无二故。无始已来未曾暂停也。四非迁者。以不流之时不转之法无二故。无始已来未曾迁动也。五合前四句不相离故。从无始来不动而流。迁而不易。无障无碍是此法体。思之可见

第八因。果门中亦四位。一无二有。三俱四泯。初中谓此一念法。前因已灭对谁称果。后果未生对谁说因。当念不住非因非果。二假有因果者。如论云。观现在法有引后用。假立当果。对说现因。观现在法有酬前相。假立曾因。对说现果。因果不无。三俱者。由有引后义故有因。由有酬前义故有果。由灭坏义故非因。由背前义故非果。由引后不异灭坏故。亦因亦非因。由酬前不异背前故。亦果亦非果。由四义合成一流转。故具存亡二义也。四俱泯者。由灭坏不异引后故。非因非非因。背前不异酬前故。非果非非果。此二门复不异故。非因果非非因果。又若因果先存可得对之说。非既因果。先自不成今亦无。非因果之可立。思之

第九真妄中亦四。一无人。二无法。三相尽。四理现。初中此中但是前灭后生。无间流转毕竟无人。从此至彼以生灭法中竟无人。故论云。一切世间法法因果无人。此之谓也。二无法者。此生灭法。由后依前起后无自性无体。又不可从前念而来。由后背前后非前。及此亦不从前念而来。由前灭坏故。无法可至。后念由能引后故。体非后位摄。此亦不能至后位。是故前念无法可去至后念。后念无法可从前念来。但缘起力故似有相续。实无有一法从此至彼。故论云。但从于空法还生于空法。此之谓也。三相尽者。思惟此法过去已灭。未来未至故无体。现在不能自住故无体也。又复思惟前念已谢故无有来。不至后念故无有去当念速故不能住。是故此法相无不尽。又细思惟现法不离过未。以离首尾无别体故。是故诸相未曾不尽。问若尔者。岂令现在如彼过未耶。亦无体空耶。答即以如过未之空无为。现假有故。是故此现有无不是真空。以不碍假有者方是性空故。以是法理空非是断空故。是故只说此生死流转法。即是真空非灭。此法方为性空。经云。诸法毕竟空无有毫末相。又经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此之谓也。思之可知。四理现者。即由如是相自尽故。平等理性未尝不现。论中一种真如内名为流转真如。以寻思此流转。相尽真理现露故以为名。又经云。生死即涅槃等。皆此义也。是故诸佛菩萨。看于生死常见涅槃。常见涅槃恒游生死。如履波者未尝不践水。践水者无不履波。依是道理。诸佛不起涅槃界常在生死中。教化众生等悲智无碍。斯之谓矣

第十成观者有二。先令识妄念。后摄念成观。前中识妄念者。既思惟此流转之法。细克其实。唯是一念至于无念。彼能缘之念。亦如所念无不相。及彼此当处相即空故。性本现故。既知法实如此。而昔所见自他人法是非差别。悉是乱识妄想计度。实无所有。应伤己颠倒息诸妄念。又复思惟。即此妄念逐自妄境。此二则今恒无所有。经云。从心相生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此之谓也。二成观中二。先解后行。初解中二。一始谓解知。如前所说诸义。令心决定。二终谓知此解是解非行。亦解知正行。不如所解。是故方堪为行方便。二行中亦二。一始谓思惟彼法至无念处。诸见皆绝绝亦绝。言说不及念虑不到。若于乃至作无念等解。并是妄念非是实行。何况余念。二终谓以念智照无相境。亦非照非境亦无观无不观。故云法离一切观行。久作纯熟心不失念。四威仪中常作一切而无所作。双行无碍难思议也。问若尔则此一门无念便足。何须如上广分别耶。答若不如前寻思彼义者。即见不伏生。若不解知解行别者。即妄以解为行情谓不破也。设总无知但强伏心而作诸观。并是谓中作非是真行。究竟增恶见入于魔网。不能成益故。经颂云。百千哑羊僧。无慧修静虑。设于百千劫。无一得涅槃。聪敏智慧人。能听法说法。敛念须臾顷。能速至涅槃其观中魔事及余行相观利益等。并如别说

同类推荐
  • 妇人集

    妇人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府十王拔度仪

    地府十王拔度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暇卮言

    医暇卮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氾论训

    氾论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学读书记

    医学读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白惘终生

    白惘终生

    周桦从地球穿越到修真的世界,他很快就对这个世界的残酷感到厌恶,他励志改变这里,他愿意成为引导者,剑斩荆棘,血染大地,于乱世开创一片辉煌。
  • 知愿知暖

    知愿知暖

    各方势力为争夺神秘的616号病毒,余父因此丧命,余念也因此受到重击而丢失记忆,男主时顷得知消息后俨然为时已晚,找到余念后为保护拥有特殊体质的余念不受到追击,时顷只能掩饰自己的身份……
  • 我从战场归来

    我从战场归来

    本书是著名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时,浴血深入战地,写就的中东战地见闻。带着“记录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的使命,他在经费紧缺、物质条件极差、生命安全无以保障的情况下,只身辗转伊拉克、约旦、以色列、塞浦路斯……亲眼见证美丽大地沦为焦土,交战国难民垂死挣扎,记者们在纷飞战火中肝胆相照,热血相助……本书多次再版印刷,累计销量百万册,英雄主义的正义和激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 我的推理男主:槐园

    我的推理男主:槐园

    古语有言,木在宅中央为困,在四面环海的平江市,有处临海而建的住民区,因为小区中央有一棵百年老槐树而得名“槐园”。槐园里住着为数不多的五六家人,这五六家人世世代代都“困”在这。著名侦探小说作家、物理系教授傅煜书离婚后,租下了槐园里一间幽静的院子安心写作,但他住下不久,就接连不断地发生了许多怪事……
  • 复仇三公主PK完美三王子

    复仇三公主PK完美三王子

    三个女生因为她们爷爷的死而来到璃星学院来复仇,在复仇的同时也遇到了自己的爱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目光所及的过往

    我目光所及的过往

    一个人肯思前想后,过往不像云烟随风飘散,而似大树根深蒂固,风吹雨打愈加挺拔。
  • 修炼凶猛

    修炼凶猛

    来到一个有点点凶猛的玄幻世界。这个简介有不有点凶猛!
  • 师兄真的很苟

    师兄真的很苟

    穿越到了一个修仙世界,白无痕立志一苟到底,不再重复上辈子在地球因太浪直接把自己浪死的结局。他时刻催眠自己,他不是什么救世主,什么龙傲天,更不是什么天命之子,他白无痕只是一个拥有着“立地成苟系统”的小小修仙者罢了。为了能在修仙世界“修身养性”,白无痕凡事必百万算,千万谋,推天机,卜凶吉。一事干完,必消声隐迹。恐飞来横祸,死无葬身之地。白无痕:“别人修仙,我修苟。登峰造极,无人知。返璞归真,成空气。立地成苟,得永恒。”【此文有恶搞属性……】【有什么有意思的剧情,在下面评论里说一下,我会考虑考虑写进去的……】
  • 大天才的黑科技

    大天才的黑科技

    有人说他狂妄、嚣张、桀骜不驯。有人认为他自大、口无遮拦、信口开河。一些人被他的发明雷的外焦里嫩、头晕目眩。一些人在为他的种种发明歇斯底里、气急败坏。一些人觉得陈彦是最不靠谱的天才,一些人觉得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天才,有一些人认为他是天才中的泥石流。而陈彦自信的认为:我真他--是个了不起的大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