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乘教者。
乘以運載為義。謂依因緣教。悟生空理。修自利行。取灰斷果。運載眾生。出於三界。故名曰乘。不求大果。闕於利他。故名曰小。
說形骸之色。思慮之心。從無始來。因緣力故。念念生滅。相續無窮。如水涓涓。如燈焰焰。
初顯彼教宗因緣也。形骸之色。揀外四大。思慮之心。即意識也。此之色心。即緣生果也。欲明生滅之相。先出生滅之由。由於因緣力故。以內六識為所熏。三毒為能熏。起惑造業。為能招因緣。此之身心。既是有為之法。故有四相遷流。前前念滅。後後念生。後後續於前前。不斷絕故。如水涓涓。雖一流不斷。而前流非後流。如燈焦炷。雖一焰不息。而前焰非後焰。身心生滅之相。亦復如是。雖前後不同。不妨相續。無始至今也。言無始者。揀於外宗有初始故。又但知今世故。
身心假合。似一似常。
明相依以立身心也。假合者。互相資待。如束蘆故。謂身心為二。而不相離。故言似一。前後生滅而常相續。故曰似常。
凡愚不覺。執之為我。寶此我故。即起貪(貪名利以榮我)嗔(嗔違情境。恐侵害我)癡(非理計校)等三毒。
凡愚不覺。無明覆故。執為我者。俱生我執也。寶此我者。分別我執也。因執起惑。由我執故。生煩惱障。煩惱障品。雖復有多。三毒勝故。貪者。染著為性。嗔者。憎恚為性。癡者。迷暗為性。言毒者。從喻得名。如毒蛇毒藥。觸必傷人。服必喪命。此三亦爾。能害眾生法身慧命。故名曰毒。
三毒擊意。發動身口。造一切業。
此言因惑起業也。擊者。熏動義。即以三毒為能熏。意識為以熏。如風擊靜水。以成波浪也。發動身口造一切業者。即前十惡等業也。
業成難逃。故受五道苦樂等身。(別業所感)三界勝劣等處(共業所感)。
此言因業感報也。報有二。五道等身為正報。三界九地為依報。由造十惡。受三途等苦。由修戒善。受人天樂。三界勝劣者。如以欲界望****則****為勝。欲界為劣。以四王望忉利。則忉利為勝。四王為劣也(注云別業所感者。人人造受不同故。共業所感者。多人同造同感故)。
於所受身。還執為我。還起貪等。造業受報。
此明三道不斷也。金剛疏序云。惑業襲習。報應綸輪。塵沙劫波。莫之遏絕。故經論呼人為數取趣。謂數數起惑造業受報故。中論染染者品云。經說貪欲嗔恚愚癡。是世間根本。乃至云三毒因緣。起於三業。三業因緣。起於三界。是故有一切法。證此可知。
身則生老病死。死而復生。界則成住壞空。空而復成。(從空劫初成世界者。頌曰空界大風起。傍廣數無量。厚十六洛义。金剛不能壞。此名持界風。光音金藏雲。布及三千界。雨如車軸下。風遏不聽流。深十一洛义。始作金剛界。次第金藏雲。注雨滿其內。先成梵王界。乃至夜摩天。風皷清水成。須彌七金等。滓濁為山地。四洲及泥犁鹹海外輪圍。方名器界立。時經一增減乃至二禪福盡。下生人間。初食地餅林藤。後粳米不銷。大小便利。男女形別。分田立主。求臣佐。種種差別。經十九增減。兼前總二十增減。名為成刧。議曰。空界刧中。是道教指云虗無之道。然道體寂照靈通。不是虗無。老氏或迷之。或權設務絕人欲。故指空界為道。空界中大風。即彼混沌一氣故。故彼云道生一也。金藏云者。氣形之始。即太極也。雨下不流。陰氣凝也陰陽相合。方能生成矣。梵王界須彌者。彼之天也。滓濁者地。即一生二矣。二禪福盡下生。即人也。即二生三。三才傋矣。地餅以下乃至種種。即三生萬物。此當三皇已前。穴居野處未有火化等。但以其時無文字記載。故後人傳聞不明。展轉錯謬。諸家著作。種種異說佛教又緣通明三千世界。不局大唐。故內外教文不全同也。住者。住刧。亦經二十增減。壞者。壞刧。亦二十增減前十九增減。壞有情。後一增減。壞器界。能壞是〔水〕水風三灾。空者。空刧。亦二十增減。中空無世界及諸有情也)。
此別顯果相也。五蘊初起曰生。蘊熟衰變曰老。四大增損為病。五蘊滅壞為死。身有四相。別業所感也。眾緣辦果曰成。暫有所依曰住。三灾變滅為壞。蕩然無物曰空。界有四相。共業所感也。生死相續成壞相仍。循還無窮。法爾如是(註中別明世界成住壞空之狀。先廣敘成刧引俱舍頌。云空界者。前界壞劫之後。第二十空刧也。又此空界。即空輪也。梵語洛义。此云億謂此風輪。厚十六億。阿毗曇論云。世界空二十劫後。將成之時。乃有毗嵐風鼓之。以為風輪。最居其下厚九億六萬由旬。廣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千由旬。雖數量小有不同。大抵皆同風輪居下也。風力大故。金剛不壞。金藏。雲名。雲色如金。注水無窮。故曰金藏。雲升至光音天。降雨如軸。積彼風輪之上。結為水輪。水輪最上堅凝為金。如乳停膜。是為金輪。俱舍云。水輪厚八洛义。又因本經云。水聚厚六十萬由旬。水上別有大風吹轉此水於上成金。如熟乳上生膏。是名金輪。厚三洛义二萬由旬。論中引頌十一洛义者通取水輪八洛义。及金輪三洛义。故成十一也。此意明金輪依水輪。水輪。依風輪。風輪依空輪。空輪最在下。金輪最在上。三輪既成。雨自空飛注金輪上。晝夜不息。猶如河瀉。無數。千年。水厚二億四萬由旬。廣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周迴三十六億一萬三百五十由旬。風吹此水。清者上升。自上至下。次第先成****梵王天及欲界空居四天。次成須彌七金等山。而忉利天居。須彌之頂。四王天居須彌之半。七金者。一踰健陀羅山。二伊沙馱羅山。三竭地洛迦山。四蘇達梨舍那山。五頞濕縛羯拏山。六毗那怛迦山。七尼民達羅山。七山皆金所成。故曰七金。須彌居中。七金繞之。此在清濁之間也。最滓濁稠泥之屬。結為后土諸山。及平地。乃有四洲。及泥犁鹹海。外輪圍。方名器界立也。四洲。一名東勝身。二名南贍部。三名西牛賀。四名北俱盧。此四居須彌四畔鹹海之中。葢汀渚之謂。故曰四洲。泥犁。即地獄名也。鹹海者。即四洲所依之海。其水味鹹。不同七金山間香海也。外輪圍者。即鐵圍山。又在鹹海外。皆同滓濁所成也以上總明器界成立之相。一大化佛所王一三千界。同時成立也。時經一增減者。謂從人壽八萬四千歲時。百年減一歲。減至人十歲時。名曰減刧。復從十歲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名曰增刧。器界成立經爾許時。光音天人受天福盡。當墮人中。此時下生。身有光明。飛行自在。喜樂為食。意生化身。是時大海乍增乍減。開川原路。水所減處有地肥出。如細蜂蜜。香色美味。復生地皮。亦名地餅。地味盡已。復生林籐。人皆食之。因貪食故。遂失神通。光明亦減。世間黑暗。菩薩慈悲。現行日月星辰照曜。起世經云。寶意菩薩。作日天子。寶吉祥菩薩。作月天子寶光菩薩。作星宮天子。林籐滅已。復生秔稻。朝割暮生。由食米故。遂有便利。分男女形。愛欲滋彰。人文乃具。競割稻穀。畜積自供。強弱相凌。無能制者。集眾相議。立一智者。為土田主。眾共給之。主不能獨治。故求臣佐。及有種種差別。如宮室城郭舟車服用之類也。經十九增減。人理方全。總前二十增減。名為成刧。成已而住。住已而壞。壞已而空。亦各二十增減。總八十增減。為一大刧也。壞刧中前十九增減。壞有情。後一增減。壞器界。壞有情者。謂於一減刧末。人壽三十歲時。飢饉刧起。七年七月七日。由漫風起。吹其方所。令時節失度五穀不成。故致飢饉。人壽二十歲時。疾疫刧起。由惡鬼神。損害於人。七月七日而止。人壽十歲時。刀兵刧起。草木皆化刀仗。互相殺害。唯以刀仗而自莊嚴。七日七夜而止。當時世界。應無有情。壞器界者。初火灾起。壞及初禪。由七日輪起於空時。大地須彌皆發火熖。俱時洞然。以其熱故。吸下水輪。水如酥油。一切皆盡。七度火灾之後。有水灾起。壞及二禪。七度水灾之後。有風灾起壞及三禪。此後遂成空刧。或曰空刧。時既空。誰復知其刧數耶。曰。以他界住刧較之。可知矣。注議曰。下。論主評也。意云。佛教說空刧次第有天地萬物。而儒老亦以從虗無大道漸生天地人等。二。宗粗說似同究。實則異。葢佛教說空劫。對成住壞。一向是空。非真空妙有之空也。道之為物。至妙虛通。不屬空有。若以空為道。非真道也。老氏指空劫。為虗無。指虗無為道體。非迷而何。又儒宗縱說三才肇興等事。不過但知四海九洲之內而已。不知有大千世界。佛教通明。三千界。如俱舍頌云。四大洲日月。須彌盧欲天。梵釋各一千。說名小千界。此小千千陪。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仁王等經論說。此閻浮提有十六大國。二千中國。十萬小國。而此方震旦不在十六之數也。然三千大千。尚約小教。方之華藏。不啻毫末之於太空耳。豈儒宗所及耶)。
劫劫生生。輪迴不絕。無始無終。如汲井輪(道教只知今此世界未成時一度空劫。云虗無混沌一氣等名為元始不知空界已前。早經千千萬萬遍成住壞空。終而復始。故知佛法中。小乘淺淺之教。已超外典深深之說)。
(得四教相望。前前淺。後後深。此小乘教。乃淺中之淺也。若對人天。則亦次深。然不對彼以人天教未出三界故)。
都由不了此身。本不是我。
由不了非我。所以深著我見。起惑造業。生死輪迴。
不是我者。謂此身本因色心和合為相。
此身云何本不是我。謂我無實體。本因色心和合成故。圓覺經云。眾生無始。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妄緣六塵影像者)為自心相。眾生不了。妄計為我。離色心外。誰是我者。
今推尋分析。色有地水火風之四。心有受(能領納好惡之事)想(能取像者)行(能造作者。念念遷流)識(能了別者)之四。若皆是我。則成八我。
問曰。色心和合。即是我身。那言不是。答曰。妄情執著則似有之。觀智分析。則知本無。良以愚法聲聞。不了即色明空。要須假想慧數。析法。方知是空。故云推尋分析也。色有等者。色以質礙為相。然色通形顯。長短方圓等。謂之形色。青黃赤白等。謂之顯色。地水火風。名為四大。此之四法。周遍一切有為法中。故名曰大。圓覺經云。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涶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分分之。色在何處。心有等者。前色蘊名色。此四蘊名心。蘊者。積聚為義。積聚多法。成一蘊故。受以領納為相。別有三受。謂苦樂捨。或復有五。更如憂喜。想以想像為相。攀緣前境。追憶往事等。行以遷流為相。然有與心相應。不相應。異。且相應者。小乘心所四十六法。(比大乘欠五法。如下文中具列。)中除受想二法。餘皆是也。不相應者。有十四種。謂一得。二非得。三眾同分。四無想異熟。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命根。八生。九住。十異。十一滅。十二名。十三句。十四文。識以了別為義。小乘唯一意識。若皆云云。總結。謂色有四大。心有四蘊。分析成八。若皆是我。豈非八我耶。
況地大中復有眾多。謂三百六十段骨。一一各別。皮毛筋肉肝心。脾腎。各不相是。
此析色無我。言地大以例餘三也。三百六十段骨。猶是麤說。若從麤至細析者謂四支五根。漸漸分析。一切析作四分。四分析作十六分。析至極微。名隣虗塵。皮毛下。論約相顯。易知。內外各舉其四。各不相是一句。總前多法。既不相是。誰是我者。又前水火風大。應準例析之。水大易知。火風二大。雖各是同。依根說異。如呼吸奔走欠伸之類。亦各用別。然泛明色蘊。有十一法。謂五根。(眼耳鼻舌身也)五境。(色聲香味觸也)及無表色。今但說身。故不言境等也。
諸心所等。亦各不同。見不是聞。喜不是怒。展轉乃至八萬塵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