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恢复了单身,我知道她有一个认识了四年的男友,一直等着吃她的喜糖的,便很惊讶于他们的分手。
是的,原来我也一直在等待着他向我的求婚,可是……她讲了她和他之间的故事——
认识第一年,他说等他在这个城市里站稳了脚跟再说。先立业再成家。支持。
第二年,他工作很有起色,也升职了。他又说,等我有房子了再说。行,房子是成家的保证。
第三年,房也有了,他说,我们得有车啊,你看人家都有车了。
为了这些,他总是很节俭,很少送礼物给她,两人一起购物,考虑的前提也必然是要买的东西是否实用与必要。
那天,她领到一笔奖金,很高兴地请他出去吃。
她想去必胜客,可是他说,那东西又贵又不实惠,我们去吃憨鱼头吧,又便宜又实惠。这就是他的标准。她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跟他去了。
在点菜时,她想吃大虾,他说,算了,一斤60元呢。还是吃鱼头吧。行,依他,虽然鱼头的那股腥味她真的不喜欢。
“你不懂,鱼头的精华部分在脑髓。”他叭叭地吮着,连呼过瘾,而她一点胃口也没有了。以前她看到他这样的好胃口会觉得幸福,而现在,却觉得反感。
用自己的钱请客,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于是,她为自己点了半份虾,而他一样也挟过去吃得津津有味。
郁闷加上火锅,第二天她嘴上起了泡,她告诉他,希望他来关心一下,他却说,谁让你吃虾的,虾可是发物。
一颗心冷到了冰点,联想到以前的种种,他的工作、房子、车子,才是他所真正在乎与追求的东西,他用大的追求来限制她小的快乐,甚至一餐美食。她觉得不值。
不久,他向她求婚了,望着那枚精美的钻戒,她拒绝了。她对他说:“如果是在四年前,我会欣喜若狂,以为自己中了头彩。如果是在三年前,我会感激涕零。如果是在二年前,我会认为自己得偿所愿。哪怕是在一年前,我也会高兴得发晕。可是,我发现,你爱的不是我,而你自己人生规划表里的一项项的实现。比如,现在,你觉得你应该结婚了,你才向我求婚,可你甚至连我想吃的菜都不愿为我点。你太自私,想到的永远是你自己,而不是我。与你在一起,我不快乐。你还是自己跟自己结婚吧。”
说出这些,她觉得酣畅淋漓。
听完朋友的故事,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很老的香港电影《花旗少林》,主演是周润发与吴倩莲。里面有一个很经典的情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周润发面临恋爱的问题,他的舅舅对说:“一个女孩,如果在宴席上礼貌周正地对你说,请你先吃啊。那个女孩子就是适合你的一位。你要向她求婚。”
后来,他果然遇到了她,吴倩莲,在一次橄榄球赛的休息时间,拿着点心盘过来,对他说:“请你先吃啊。”两个人一见钟情,擦出火花。
求婚是大事,但吃饭点菜,一样也是大事。
浪子有时并不需要原谅,他需要你猛敲他一记,让他回头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