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哲学意味的一美元
纽约,美国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的金融枢纽。这是一个让人可以有足够幻想的城市,每天都有人想进入白宫,想进入百老汇,想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当然有人实现了,当然还有更多人没有实现。最具生意头脑的犹太人信奉:金钱不问出处,探求财富就是搏击人生。一元美钞一元美钞的图案充满哲学与命理学暗示,正面印的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从1782年开始,在背面图案开始包括一个三个环围在一起组成的美国国徽正面图案,金字塔黑暗的一面朝向西方,暗示了当时蛮荒未被探索过的北美西部,和一座还没有完工的金字塔,塔顶有一只闪闪发光的眼睛。此图案原为美国国玺的背面,前总统罗斯福1935年决定采用该图案放在一美元纸币的背面,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全国财富严重缩水。这座金字塔代表经济的力量及韧性,未完工的金字塔则象征美国的财富还有成长的空间,但在上帝的帮助下,目标一定会达到。当时的美国人需要点燃内心的希望,希望美国前景光明。旁边用拉丁文写着AnnuitCoeptis(神佑吾人基业),明明白白地告诉美国人,上帝会眷顾他们的努力。金字塔下面另一句话是Novos Ordo Seclorum(时代新秩序),指的是刚刚脱离英联邦,才获得不久的独立,预言美国将产生财富新秩序。在金字塔底部写着MDCCLXXVI,即罗马数字1776年,在这一年美国签署了象征美国精神的《独立宣言》。另一个环内的秃鹰并没有为此头戴皇冠,另外,鹰前空悬的盾牌象征了这个新国家有能力保障独立、自主和统一,这是盾上方白条象征的含义。鹰喙引出EpluribusUnum(合众为一)几个字。鹰爪上握着橄榄枝和箭,象征着“我们渴望和平,但时刻准备为之战斗”。在经济最惨淡的岁月中,美国人一面热切追求着最古老的成功标志,一面也祈求着上帝的慷慨援助。闪闪发光的眼睛代表天神的指引,眼睛后方是顶端尚未完工的金字塔。美国人知道要功成名就得付出代价,但只要下定决心,振作精神,即可投身打造一座金字塔。美国人一直崇尚的“勤能致富”的美国精神,在美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只要勤奋,就不该遭受贫穷。“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本杰明·富兰克林这种“奋斗哲学”,正是西方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的神话,富人比穷人更有道德,因为富人制造了就业机会,创造了价值。为什么会有“贫富不均”?美国人的权威解释是你穷因为你没有奋斗,或者奋斗不够。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曼哈顿奇迹
当年荷兰人用价值大约24美元的玻璃珠和其他小玩艺从印第安人手中换取了现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岛。西方人从不觉得这笔交易是巧取豪夺,更不承认这是得惠于印第安人的好心善意,自顾自地认为是自己的精明能干,同时嘲笑对手无能。《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描绘了一幅典型的“西方天堂”场景,这些场景都成为中国人“美国梦”的映像之一:“一幢白色的别墅像座城堡般地矗立在夕阳照射的草坪上,别墅周围是一道旧式的、散发着清香的木栅栏,正中有一条宽阔的、由鹅卵石铺成的通道,一直通向别墅前面那无穷尽走不到底的一片大森林…
…”高楼林立的美国城市
曼哈顿南部那些最繁华的区域,一座座建筑物富丽堂皇,造型别致的洋楼、成片的绿地,每栋住宅戒备森严,不仅有警卫巡逻,还设有对讲机、电视监控等设施。早晨,清洁车来回打扫,街道整洁整齐。入夜,摩天楼群万家灯火,在夜空中闪烁;公路上,成千上万的车灯,汇成一条闪亮的河流,争放光芒,照得人眼花缭乱。也许初到曼哈顿,会对白天看到的景象感到些许的失望,但这些失望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都不见了踪影。因为曼哈顿的夜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让人无可挑剔。从哈得孙河的另一边看是一种味道,而如果肯花上16美元爬到帝国大厦的顶端,就更会明白为什么这个城市是世界上最具诱惑力的地方,也会明白“不夜城”这个名号,除了纽约,恐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资格享用。夜幕下的曼哈顿,是无论如何也让人无法拒绝的。曼哈顿富人聚居的豪华住宅区派克大道和贫民区哈莱姆之间仅一街之隔,却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这里是纽约贫民区,混乱、肮脏、罪恶的原住地,路过这里的车子司机都要沿路做祈祷。与纸醉金迷的繁华尽现不同,这里呈现出另一幅景象:门窗残破,街道两边的墙上到处是涂鸦,垃圾成堆、臭气熏天,陈旧的房子,布满纸屑、脏物的街道,到处是殡仪馆、小酒店。街旁人行道上,聚集着无事可做、没精打采的人群,夜幕降临,除了暗淡的街灯外,一片黑暗。高楼林立的曼哈顿这就是哈莱姆,是纽约市主要的黑人聚居区。低矮、陈旧的建筑群里面住着的大都是蓝领工人和其他低收入人群。这个区域附近,有一条街,人称醉汉街。社会上流传着这条街上发生过的一些失业或失去劳动能力的工人悲惨遭遇的故事。他们白天流浪街头,晚间,手里拿着酒瓶,喝得踉踉跄跄,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地躺在人行道上。有时,人们在第二天早晨发现,躺在街头的人们中,有的躯体已经僵硬,离开了人间。在曼哈顿,老鼠也欺负穷人。政府的捕鼠队主要在南半部的繁华区域里活动,不愿光临哈莱姆。在黑人区,老鼠比人多,常常发生小孩被鼠咬伤的事件。当地人于是把这条划分天堂与地狱的109街称为三八线。曼哈顿的南北两部分,教堂也带有明显的差异,南半部的教堂一座座盖得庄严雄伟,金碧辉煌。到了北半部的哈莱姆,上帝也得受点委屈。一些教堂就设在陈旧、简陋的小房子里,如果门前没有一个小小的十字架,根本看不出它们也是教堂。
夜色中的美国城市
贫富差距带来很多差别,美国的主流报纸《纽约时报》上声称,医药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但并非每个美国人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受益最大的是受教育程度和收入都很高的富人。美国的贫富差距导致健康差距也在拉大,上流社会比中产阶层美国人活得更长,也更健康;而中产阶层又比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更健康,社会阶层决定着人们的健康与寿命长短。也许曼哈顿最适合两种人,一种就是这些住在downtown又脏又乱又差的地方却仍然不放弃自己理想的人,因为这里总是有无数的可能性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总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还有一种就是住在uptown东区最昂贵的公寓里,过着超级奢华生活的人,因为这里也总是有无数的可能性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一位当了几十年新闻记者、穷困潦倒的美国黑人,深有感触地说:“美国这个社会,好似一座宝塔,少数亿万富翁组成一个个金融王国,高踞于宝塔之巅。广大劳动者,包括像我这样的穷记者在内,被压在宝塔底下,喘不过气来,我们终年忙忙碌碌,不过是给那些站在塔尖上的富翁们的王冠上增添宝石。”贫与富的差距就在这个小小的岛上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而人们却可以相安无事,也许这就是纽约,这就是曼哈顿吧。
●穷的越穷,
富的越富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成了华人成功的“样板”:一个有着和“我们”类似经历的人,可以容易地摇身一变为“曼哈顿”的大老板,她为经历着转型创痛的中国人提供了心理抚慰和现实承诺。无论是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还是在《北京人在纽约》中,都存在着一种“认同的分裂”:在物质上认同美国,在传统、文化上认同中国,奔涌的欲望和严肃的“爱国”感情奇妙地混合在一起,就像可乐配着绿茶喝。很多人总是倾向于一种“美国例外论”的观点,比如认为,在美国不像在其他国家那样存在那么多穷人,在美国,大量的穷人阶层已被中产阶层取代,人人生活得很富裕。然而这不过是个神话。在当今的美国,有3460万人仍然处于贫困中,更为重要的是,这3460万人中大部分人是有工作的。另外,由于全球化造成的美国高薪白领工作外移,使美国正在出现一批新贫穷阶层,他们有工作能力,但却找不到工作,这已经成为了很多美国中产阶层的恐惧。
美国贫困家庭根据一项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年度经济报告结果显示,美国老百姓兜里的钱正在减少,穷人的队伍日渐壮大,而富人的腰包却越来越鼓。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美国新增170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这使得美国穷人总数达到了3460万,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2.22%。这也是在过去10年中美国首次出现了贫困人口数量连续两年增长的情况。美国国家城市联合会公共政策研究办公室的主任比尔·斯普里格斯表示:“这个数据让很多美国人感到非常震惊和恐惧,这似乎是过去30年以来人们收入减少的最大证据之一。因为经济无法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人们在贫困中越陷越深。”随后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又刊登了哈佛大学一项颇具典型意义的调查。哈佛大学通过对购买价值百万美元豪宅的富翁们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富豪比过去更加有钱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近几年美国经济不景气及失业率居高不下,大部分普通人却越发囊中羞涩。种种这些都应了那句俗话,富的越富,穷的越穷。美国某主流报纸资深记者大卫·施普勒出版了一本反映美国贫穷阶层的书《工作的穷人》,这本书经过6年多的实地采访,走访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们,才最终写成的。在这本书里,施普勒毫不客气地打破了所谓“美国是一个能够实现勤劳致富的国度”的神话。大概是因为每个人都于心有戚戚焉,该书刚一出版立刻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美国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另一个样子,“工作的穷人”们勤劳而诚实,这些都是美国精神中备受推崇的美德,但是不公平的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回报。施普勒辛辣地说道“少得可怜的薪水、无休无止的工作、没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和完善的福利制度”,这就是他们所获得美国梦的真实写照。“作为一种文化,美国人缺乏对贫穷的了解,对产生贫穷的原因也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也就缺乏对症的解决手段。”——大卫·施普勒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GaryBecker曾经说过:“穷、富都不会超过三代,贫穷不会变成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
他曾经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重光环让他的话格外有说服力。不过现在他却改口了,虽说改得有点勉勉强强:“我仍然相信即使你家境平常,你在美国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翻身,可是我们得到的数据却始终没有能够证明这一点,也许这让我们越发难以坚持原来的看法。”从1970年以来,美国人的贫富差距就始终在扩大,但仍然会出现一些振奋人心的例子。穷孩子致富数不胜数,社区大学越来越多,为穷孩子提供教育机会,社会体制也在不断变革,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各个阶层的美国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与阶级机构严格划分、泾渭分明的欧洲相比,美国人显然认为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美国人远比欧洲人更能容忍这几年贫富差距的扩大。只要有希望,美国人相信,只要他们的孩子努力就能够改善目前的生活,那么贫富差距再大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本杰明·富兰克林一个杰出的凭借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例子就美国总统本杰明·富兰克林,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商人,而他是一个大家庭中的第八个孩子,但最终他凭借着自我奋斗白手起家,从社会底层开始到赢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后在政治和外交领域蜚声海外。这是美国人津津乐道的励志故事,激励着那些出身贫寒的孩子们,只要努力,你不会一生贫穷。布什的司法部长就出生于一个父母连小学都没读完的贫穷移民家庭,而商务部长出生于古巴,当过货车司机,身为富家子弟的小布什很为自己班子里这几位出身低微的高官而深感自豪。这样看来,不管这一代生活得怎样,而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总统,成为政治精英,成为商界奇才,万丈雄心和孜孜不倦的努力比出身重要,但现实和理想总有差距。有学者用了10年的时间,发现美国社会阶层的坚固程度始料未及,阶层的变动幅度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大,相比之下,穷小子想要翻身,在法国和德国比在美国还要容易一点儿,而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则对于穷人而言提供多得多的机会。在美国社会,一项涉及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收入方面,父辈的优势至少会有45%传给子女,有时候可能达到60%之多,可以说,影响你竞技状态的,不仅仅是你父母的经济状况,连你高祖父的收入状况都对你是穷是富至关重要,谁说穷不会“遗传”?但是,美国民众和美国政府仍然坚信美国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机会,所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所以不需要通过政府之力减少那些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的因素,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或者要求雇主提供健康保险,这种人为的干预自由市场,会极大地损害经济增长。这种毫不动摇的信念塑造了美国当今的政治和经济政策,政客们所有的一切都倾向于让穷者更穷,富者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