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10100000008

第8章

三界章

三界者。众生果报分段依处。分齐有三。从阿鼻狱至他化天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从初禅梵天至阿迦腻吒天。并无女形。亦无欲染。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从无边空处至非想非非想天。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于此三界。凡圣粗细出没不同。有其四种。一者系业分段三界。二者不系业分段三界。三者余习变易三界。四者不舍世间变易三界。问变易及不舍世间同无流法。因何在三界。答变易等身。为慈悲故在于世间。如涅槃经说。常乐我净。能以大悲还入世间故在三界。此三界中。大分天位有二十八。欲界六。****十八。离广果天。出无想天。成十八。无色有四。此中义相名数粗细。并皆不同。当知。一乘三乘小乘等义。并皆差别。如华严经。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辅天。梵眷属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密身天。少密身天。无量密身天。密果天。此中不开无想天。不烦天。不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加其四天。总三十二天。又正法念经云。从阿鼻狱至非想天。于中粗细众生。次第相叠间无空处据此因缘。一类众生。即不可说其分齐。法华经云。此土常安稳。当知。三界内有粗细众生。粗者见劫坏。细者常安稳。佛所以不同说。欲显众生界无尽。乃至因陀罗微细等义。并皆不同。小乘三界唯一同坏。初教三界其义即空。终教三界即如无分别。一乘三界所谓无尽无分别。余义如别章。

四辩章

无碍辩者。谓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知名字智名法无碍。知义之智名义无碍。言音辩略名辞无碍。令他乐说无碍。通达无滞故名无碍。以后得智为体。若约小乘。四无碍辩。是其实慧。大乘初教其慧即空。若至终教其慧即如。若至圆教即四十无碍。如下经第九地中说。四无碍智。依十种差别。一依自相。二依同相。三依行相。四依说相。五依智相。六依无我慢相。七依小乘大乘相。八依菩萨地相。九依如来地相。十依作住持相。后五是净相。此据教辨。若据实德。即普贤门中无尽辩也。余义如别章。

道品章

道品有三。一小乘道品。回心亦同。二直进道品。谓但六波罗蜜。三一乘道品。谓无尽道品。小乘道品名。与回心初教同。何以故。二处见修不别故。名虽不异。义即全别。小乘道品。唯在观中。大乘道品。通其观外。理智复别。小乘道品。为人无我智。回心道品。为法无我智。问何故直进菩萨道品不与回心同。答回心道品。为引愚法小乘故。名同小乘。直进菩萨。若同小乘分别更增。于理不便故省之耳。道品者。初四念处。谓身受心法。四正勤者。谓未生之恶。方便令不生。已生之恶。方便令断。未生之善。方便令生。已生之善。方便令增长。四如意者。谓欲定.精进定.念定.慧定。五根者。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者。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者。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猗觉支.舍觉支.念觉支.定觉支。八正道者。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体归于十。谓净信精进念智慧及喜猗觉品相应舍思戒三摩提。信分为二。谓信根信力。精进分八。谓四正勤为四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支。正精进。念分为四。谓念根念力念觉支正念。智慧分八。四念处为四。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见。喜为喜觉支。猗为猗觉支。舍为舍觉支。思是觉数。谓正思惟。戒分为三。谓正语正业正命。三摩提是定。定分为八。谓如意为四。定根定力定觉支正定。尽无生智是菩提。随顺彼法。势用胜故名助道。亦可。大乘助道当法而成。不以十义相摄。何以故。缘起各别故。直进菩萨。用六波罗蜜以为道品。六行至果名波罗密。六行助果名为道品。直进与回心。俱异于声闻。何以故。道品即空故。终教即如。一乘道品。如经下文离世间品二千答者是。所以知之。由离世间重问行法。复经文中义。义皆有劝进之辞。既普贤愿行。广大无边。道品亦不得少。义归于此。广如别章。

十二部经章

一修多罗者。此方名线。亦名契经。亦名涌泉。祇夜经者。此云重颂经。伽陀者。此云不重颂经。和伽罗那者。此云受记经。忧陀那者。此云无问自说经。尼陀那者。此云因缘经。阿波陀那者。此云譬喻经。伊帝日多伽。此云本事经。阇陀伽者。此云本生经毗佛略者。此云方广经。亦名方等经。阿浮陀达摩者。此云未曾有经。忧婆提舍者。此云论义经。经以五法为体。谓音声名味句偈。问云。造者为偈体。偈用句为造者。只有四法。何故今云五法为体。答若据小乘。即无别偈。以造者为体。只有四法。今据大乘。随异缘别理亦非一故。得随事以五法为体。若愚法小乘。即据教实入苦谛摄。何以故。贵无我理故。毁其事教。大乘初教。即是空义。是真实性。何以故。会事入理故。与理善为因缘故。若终教义。一切是真如。若一乘无尽教。即无尽也。非谓十二。余义如别章。

第五会明十回向章

十回向者。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如相回向。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回向者。是何义。无回向是回向。回向有三义。一回向实际。二回向无上菩提。三回向众生。此三义中。识旧法故回向。非今回与故回向。何以故。实际有二义。一菩萨所修行法。从真如流。先是如法。二菩萨所修为显本性。即是本性道具如。既本有具亦非新回向。菩提亦有二种。一菩萨所行从果德智流。所有人法即从果德。二能成果具即入助道。复从果德。三回向众生亦有二义。一菩萨成就所有人法。并众生所与。何以故。若无众生即不成故。故即是众生物。二菩萨成就人法。行德与众生为道具。即属众生故非新回向。回向者智也。此义通三乘。初教即空。终教即如。一乘教所目。及是一乘趣向方便。又十数者。即显无量故。入一乘摄。余义如别章。

第五会依其五教明顺善法数义

云集说偈品初法数处释。夫法数者。自性故名法。轨则故名法。亦对意故名法。数者法数也。所有理事。对缘发起。在俗数中故名数也。欲知分齐。略有五重。即是五乘人所轨教也。其初分齐者。如维摩经云。有厌欣二门。初厌门者。是身无常无疆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怗。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是身无人为如水。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诸仁者此可患厌。二欣门者。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等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教义当人天厌欣二境。乃至梵世亦入此教。若约分齐。义当趣向声闻方便及初教之初等。其义分齐。当一切法空唯有名。名有二种。一分别名。二思惟名。由二种名。建立一切法。当知。阴入界等一切法。依初教初。如是建立。人天邪善根不入此教。又依愚法小乘。声闻缘觉。依分别遍计性。立其法数。所有世间出世间名数分齐。并如毗昙婆沙所定评正义者即是。正法数诸部执。所显法相分齐者。即入从小乘。由同分别遍计故。不入大乘摄。但是名数并是诸境。仍与正小乘。作回心向大乘方便。宜可准知。此即当五乘之中声闻缘觉二乘法数分齐也。又第四大乘教者。依维摩经。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法常寂然。灭诸相故。法离于相。无所缘故。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法无形相。如虚空故。法无戏论。毕竟空故。法无我所。离我所故。法无分别。离诸识故。法无有比。无相待故。法不属因。不在缘故。法同法性。入诸法故。法随于如。无所随故。法住实际。诸边不动故。法无动摇。不依六尘故。法无去来。常不住故。法顺空随无相应无作。法离好丑。法无生灭。法无所归。法过眼耳鼻舌身心。法无高下。法常住不动。法离一切诸所观行。准蕴一门界入一切诸法。并皆如此。其相即空。若无如实空。即一切法不成。何以故。由即空故。其义分齐。当初教终。欲说法时。亦有仪式。夫说法者。如说色门。色以碍为义。碍义即空。何以故。碍义即遍计分别故。又因缘碍义。即无分别故。故说法时。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譬如幻士为幻人说法。当建是意而为说法。当了众生根有利钝。善于知见无所挂碍。以大悲心赞于大乘。念报佛恩不断三宝。然后说法。说者即空说是不断三宝。余皆准此。又维摩经云。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愿故。不入是菩提。无贪著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虚空故。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智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无取舍故。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无异是菩提。诸法平等故。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何以故。为一切法皆如也。故据此分齐。义当终教。所有阴入界等一切法数。依此而知。若无不空真如。即一切法不成。由无住本立一切法故。又维摩经云。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难曰。是真入不二法门。义当顿教。默绝万法。阴入界等染净诸法。并皆同此。若无维摩默不二理。即一切法不成。所以知之故。对****云。不待名言及余根境。是名实有。一切皆是实有。即显待名言根境。是假有也。又依无尽圆通教门。即华严经第八回向百句如相。义当略教。普贤性起当是广义。即无尽圆通究竟宗也。所有无尽法数及余乘数。皆一乘所目。即是一乘。由同在海印定中成故。不在定说。同教者。入一乘远方便摄。又安立非安立门者。即三乘义。顿教渐教相望说也。渐由依教。是安立门。亦名依法住智说。顿教名为非安立门。又亦五教门中。当自宗说。不藉名言根境。是非安立门。藉名言根境。是安立门。宜可准知之。

七财章

七财者。谓信施戒闻慧惭愧。资用成佛是财义。此是三乘义。若为一乘目。即入一乘教。若据别教门。财义即无尽。故下经文。道场神指其宝藏。任善财取。证会上地显资财义。余如别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荒古第一帝神

    荒古第一帝神

    “谁说凡血脉不能修炼?”“谁说凡血脉不能成为盖世强者?””我不信!““我要让这地因我而颤抖!”“我要让这天因我而失去天威!”
  • 不解之结

    不解之结

    和之前的文一样是短篇,两万字以内。渴望父母疼爱的大家小姐,一直被父亲宠爱的私生女,同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你要的,我要有,你没有的我也我要有,两人的那般的处境竟是一个女人嫉妒造就的,即使没有冲突也不愿意和好如初,就是看不惯你。
  • 知道我经历的什么

    知道我经历的什么

    生活里没有任何波澜,无理想无抱负无追求的“三无青年”李强,忽然有一天被古灵精怪的妖怪附体,从此踏上了一段疯癫之旅……
  • 嫡女郡主

    嫡女郡主

    慕容倩雪,一个原本平凡普通的女子。因为一场寿宴莫名成了郡主。又因为寻找梦中的泽哥哥,稀里糊涂的嫁给了世子。没想到他就是自己找了好久的泽哥哥。。。。。
  • 嫡女逆袭:妖王请放手

    嫡女逆袭:妖王请放手

    。她本是一介废柴,受尽各种凌辱。这一朝穿越,她要夺回属于她的一切。…姨娘挑衅,杀!妹妹设计,杀!表哥辱我,杀!妖王纠缠,“你给我滚。”男人一笑而过,轻柔的环住她的腰身,抱她往寝宫走去……
  • 爱的差班生

    爱的差班生

    一个成绩差,脾气差,性格差的女生,打架,逃课,迟到,早退,无恶不作。她唯一的优点,就是没有优点……课堂之上,她调戏老师,下课之后,她欺负同学。可是她却把自己的双生弟弟宝贝的跟个什么似的,要是谁敢动李俊一根毫毛,她准要和那个人拼命。而这看似平凡的背后,却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姐姐,为什么你要是我的姐姐,来生你不要做我的姐姐好不好。”李俊低泣,所有的痛楚都在一个转身后表露无疑。
  • 空之罪妖精的尾巴之起源

    空之罪妖精的尾巴之起源

    一个处于少年时期的少年,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穿越到了妖尾的世界,展开无数旅程!!!
  • 星云之神树之子

    星云之神树之子

    他是狼族王子,她是神树之女,她将他视为爱人,他却一次一次的伤她,当她为他而死,他才如梦初醒,可现在,还不晚,
  • 零界降临

    零界降临

    一场世纪疫病,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两者结合出惊世骇俗的医学成果“零”计划,造福无数人类,却为地球人类灭亡种下恶果。失去了人类,地球依然运转,新进化的智慧生命创造出新纪元,却不知道毁灭过去的黑暗正一步步重新涌现,吞食他们的新文明和新世界,历史正要上演重复的命运。一个从不知“死”字怎写的野小子夜山河,对世人最敬仰的三公主夏绯玲一见钟情,为了能为她效力和治好三公主的绝症,登上世界禁地玉龙雪山。经历一场奇遇,他终获仙果,下山找夏绯玲时,却发现她莫明失踪,不得不进入统治着新世界的王国中心,找寻她的踪影。夜山河因而一步一步发现了新人类世界隐藏的迷题和真相,被卷入了世界覆灭的命运漩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