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到历朝历代的医家和养生学家都重视“节欲”在养生中的作用。但是,欲求本身乃是人类的一种正常需求;真正需要节制的只是过度的欲求。
尽管欲求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但人们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生活环境的限制,或者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或者是由于各种社会规范的约束,人的欲求能够顺利满足的,只能是有限的一部分。当欲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失落感,进而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此时,适当地节制欲望可以有效地调整身心状态。此外,即使客观条件允许,过度的纵欲也是有害身心健康的。节欲对于心理养生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黄帝内经》倡导“志闲而少欲”,这就是要人们节制自己的欲求,保持较为超脱的心态。我们要不为物欲所扰,保持恬淡心境,可使自己达到身心健康;而过度的欲望,则会造成我们身心的莫大灾难。
我们需要以淡泊心态对待名利问题。诚然,要让人们完全放弃名利,那通常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放任自己的欲望膨胀,恐怕就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对于名利的追求,要讲求“中节”。在各种欲求中,中医养生也很注重对于性欲讲求“中节”。节欲与中医心理养生提倡的“清静养神”密切相关。人们适当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达到内心的清静,实现清静养神。情感、情绪会影响人们的欲求,人们通常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产生欲求。另一方面,人们的欲望能否得到满足,也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情感。《黄帝内经》认为,如果人的欲望得到顺利满足,就会产生欢喜愉悦的情绪;如果欲望的满足受到阻碍,就会产生忧愁的情绪。因而,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人的欲望,可有助于产生愉悦的情绪。
这里所说的满足人的欲望,与前述的节制欲望,看起来是有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第一,《黄帝内经》关于满足欲望可产生愉悦情绪的论述,是对于人们的心理现象的客观描述。欲望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情绪,并不一定就有利于身心健康。这样的纵欲行为,虽然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却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第二,《黄帝内经》认识到满足欲望对于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因而,中医心理养生提出,对于欲望要保持“中节”适度,不赞成过分地压抑人的欲望,也不赞成纵欲。包括性欲,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过度膨胀的欲望常常是得不到满足的,同样会带来沮丧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欲望的中节适度,也是明智的。
第三,中医心理养生关于“节欲”的主张是主动地、自觉地实施的。这样主动实施的“节欲”行为,可以有助于达到内心的清静,进而产生愉悦的感受。这与过度膨胀的欲望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得不到实现,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欲望,因而产生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并不是一回事。
如果对于生活的享受,能够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这样的享受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人们的一些欲求,往往背离了有利健康的原则。
1.现代人与名利
现代社会,财富的积累达到了极度的丰盈,而传媒的发达又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于是,现代人对于名与利的欲求,便空前地膨胀起来。对于现代人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名利欲望与心理养生的关系,是最为关键的。首先应该承认,对于名与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也是人的正常欲望。对于名利等欲求的过度压制,会使生活变得苍白而沉闷。完全禁绝名利欲望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但是,从心理养生的角度看,如果听凭名利欲望的过度膨胀,显然也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把对于名利的欲望放到一个适度的位置上。例如对于金钱的态度,我们就应该达观一些。在金钱和地位方面,人与人是不可能完全平等的;但在健康快乐上,却是有可能人人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所拥有的条件下追寻快乐。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安心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与宁静;有钱人如果想到致力于慈善事业也是有利于求得心理平衡的。
2.现代人与美味佳肴
人对于美味佳肴的欲求几乎是无法克制的。但是,现代人经常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又对健康不利。古人早就认识到饮食对于健康的影响,三国时期的嵇康指出,不良的饮食习惯与情志因素共同作用,会对人身体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人的血肉之躯,受到不良饮食与情志因素的内外夹击,怎么能够承受得了呢?如果人们能够养成健康的、合理的饮食习惯,则是有利于身体与心理养生的。
3.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的欲求
现代人生活在电子技术创造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可以极度地满足人们视觉、听觉等感官的需求。不可否认,休闲娱乐对于调节心境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对于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欲求也要有所节制。譬如,现代电视媒体日益臻于完美,为人们提供了最方便的信息渠道和休闲娱乐方式,也形成了吃完饭后就蜷缩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电视一族”。古代虽然生活简陋、物质贫乏,但古代医家以其睿智和预见,从维护健康出发,对于类似这样的生活习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黄帝内经》中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这是很中肯的告诫。此外,观看电视进行休闲娱乐还是一种被动的消遣方式。现代的人们应该把看电视、上网等休闲方式置于适度的范围内。同时,应该多进行更积极的休闲娱乐,譬如旅游、体育锻炼、唱歌、跳舞,或者发展诸如摄影、绘画、书法等爱好。多进行户外的休闲娱乐,多亲近自然,多与社会人群接触,对于心理养生是很有好处的。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一定就是健康的福音。譬如,有人从自己原来居住的小屋中乔迁到高楼大厦中,却心情郁闷不舒;人们摆脱了贫困艰难的生活之后,如果沉溺于享受之中,也会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官的幸福感只能持续几个小时,是不能持久的。而对于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所带来的伤害,却可能会持久地存在。所以,我们应该节制自己对于感官享受的过度欲求。
那么,现代人该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求呢?
1.古人的忠告
《养生论》:“善养生者……清虚静泰,少思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这里,对名利“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指的是在心理上要主动地淡泊名利,而不是内心充满对于名利的欲望,却勉强压抑自己的欲望。淡泊名利带来的是心理愉悦,强压欲望带来的是焦虑和痛苦。显然,前者比后者有利于心理养生。对滋腻厚味的饮食“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指的是要使健康饮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生活常态,远离滋腻厚味饮食的诱惑,而不是面对丰盛厚味的饮食却竭力控制自己的食欲。古人的这些忠告,对今人是很有意义的。人的自制力往往是有限度的。培养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的诱惑,都是心理养生的明智之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的许多诱惑具有生理的或心理的成瘾性。沉溺于诱惑之后再自我解脱出来,那或许将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2.现代人的心理调节方法
现代人的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对于人们节制自己的欲求或戒除一些有害健康的嗜好是有效的。我们应该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尝试按新的生活模式来生活,体验新的生活模式带来的新鲜感和愉悦感,并把新鲜的感受与原有的生活感受进行对比,或许就会发现,新的生活模式更适合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