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世上存在着正义无法打倒邪恶,你是愿意变成邪恶将其打倒,还是就这样坚持正义?
不管怎么说,邪恶将永存。
而对于“Monster”来说,打败要改成“拯救”更为合适。Johan和Tenman以不同的形式结束了与恶的战斗,可是所有人都是输家。内心里狂暴的Monster一旦被释放,带来的只有斗争与死亡。本书的主题包涵很多,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人性和世道,真理与欺骗。名为Monster的情感在这其中迷失、发狂。哥哥Johan为了妹妹,“代替”她成为一个Monster,这个逻辑本身就很奇怪,为什么要“代替成为”呢?只是洗脑、除去记忆的话,一切就都能多少恢复了吧?Monster并不是必须存在的人,这个道理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Johan却义无反顾以保护的名义去害死一个个友善的或邪恶的人,也许他本身内心就充满了破坏的欲望,明白自己的能力,希望自己才是那个“被选中的人”,而让妹妹射杀自己那一幕则是真正爱的体现——杀死魔鬼,然后活下去,这样一来妹妹内心的Monster大概也会永远安静下去。结尾处对母爱的质问或许是畸形性格的发源地,与爱无关,哪个更“重要”才是Johan关心的。Johan想问哪个才是“被丢弃”的对象。爱与欲望在冲撞,让Johan陷入矛盾之中。
再来说说Tenman途中的几个故事。印象较为深刻的有士兵与小女孩,中年人与Anna的故事。其他故事虽然也极为精彩,但始终比不上前面两个的特殊性和启示性。在战场上杀死小女孩母亲的士兵收养了她,但小女孩一直没有心存感激,反而冷面相对。刚开始时一眼便下了“战火温情与救赎”的老套题材,结尾之处却出人意料。Tenman的加入让一直不愿表达情感的两人终于如父女一般走在了一起。仅仅只是用筷子夹土豆的简单小事,孩子的微笑轻松冲破了仇恨。多年的冷血杀手与砂糖的故事让人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就在于展现一枚硬币的两面吧。“再次杀人很简单,只要忘记砂糖的味道就可以了。”年长者对即将走上修罗之路的小女孩如是说。在扣下扳机前一秒,只要完全忘记个人的存在,忘记内心普通、随意的日常的一面,杀人就不会带来一点负担。那究竟是什么让冷血杀手金盆洗手?是作为普通人的自我,是那个享受生活的自我。
人究竟无法做到像机器一样生活(能做到的不是疯子就是已经成仙了),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小小的爱好,下棋、喝coffee,不管做什么,都是自己身为“人”的证明,而那个偶然却相似的动作,唤醒了杀手作为“人”的记忆和自我,此刻,杀手不再是谋命的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拥有个性的平等的人。
“人啊,也只有在死亡这件事上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