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出征前的准备
周遇吉和周文瑞上奏的折子明确的写呈兵部:皇家近卫军初创,现已训练出一些低级军官和骑兵希望在战场获得实战经验。建议配合远海水师北方船队春季和东江镇的进攻行动。
涉及皇家禁军兵部不敢核准,上报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力主支持。其他人对派士兵上前线不感兴趣。况且该奏折未要求拨给出兵的粮饷。只是在统军将领方面严格限制。周遇吉是一方军镇总兵建议不核准擅离天津。具体领军由天津镇酌情上报兵部。然后就呈御览了。
崇祯看到这份奏折当然是欣喜的。当时情况是京师三营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战力。虽然名义上有内宦控制,和皇家联系紧密。但难保不出魏忠贤之类逆贼。当时为除魏忠贤崇祯是淡很大风险的。所以有一支想皇家近卫军这样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军队,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支军队建立快一年。是否有战力就要拿到战场去检验。况且现在辽东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什么进攻收复失地的捷报。有的只是诸如象袁崇焕防守建奴进攻所创造的大捷。东江一镇虽经常有报捷文书,但天高皇帝远。他也不敢真相信。如果真有大捷,那建奴的兵马又如何能经常威胁宁锦一线呢。也不怪袁崇焕对毛文龙有看法。这个新年过得很不舒畅,陕西的饥荒已闹得流贼四起。地方官员也不再能够压得住了。破城杀官已屡见不鲜。
朝堂上的群臣正为二月的京察斗个你死我活。虽然现在东林和浙党之间有韩矌和温体仁做润滑剂。但韩矌在东林影响不算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南方士子都怨他在万历天启年没对敌人下辣手,以至于东林在后面遭到几乎要灭顶的威胁。孙承宗虽然也是东林但基本不管这类事,况且他是北方人和当然的东林大佬间私谊甚浅。所以朝上御史各为各利益集团搜集材料写成奏折上奏皇帝。弄得崇祯一头雾水。朝里面基本分不清谁是好人了。
这时户部给事中刘懋上折说,全国驿卒站冗卒甚多,请裁。预估可节约朝廷几十万金。皇帝看着高兴,就要照准。高起潜得到过文瑞的意见。所以提醒皇上现北方灾情很重,如果猝然裁撤,那就会出现大批丢了职业又没有土地的流民。所以此策虽好建议缓行,可以现在南直隶试行,观效果再推行到北方。崇祯不允。坚持要准。高起潜无法,只能写信告诉周文瑞,让他另想办法。
崇祯对周文瑞是抱有极大的希望的。所以内阁折子一上就照准,并批复此次北上配合东江作战,由周文瑞这个监军道全权统领。为状行色特赐皇家近卫军旗一面。内库藏黄金丝绦甲一副,镔铁锁子甲五十副,雁翎刀五百把。另赐御酒一百坛以状行色。并让曹化淳下密旨给周文瑞:此战如果建功,将大赏有功将士,兵部优叙。另下旨给袁崇焕要他积极配合东江的战役,对物资供应应尽量满足。
旨到天津,高起潜的信也到了。文瑞想着这驿卒一裁,估计李闯王就要反了。吓得不轻,但又没什么好办法。想了一夜,一时把对皇上重视近卫军这次行程的高兴冲得一干二尽。第二天一早就写了几封信出来。一是给老师孙承宗的,另外的两封给高起潜和福建郑芝龙的。都做急件派发。建议老师对此策要压一下,缓一缓。
第二天皇家近卫军校场集合,周遇吉当着三万多将士的面将皇家近卫军军旗授予周文瑞。此旗为大红(明朝五行属火,一直有火克金(元)之说,而皇上姓朱,所以崇尚红色)
上绣日月两个篆字,四周围绕四条飞腾的龙,旌上有皇家近卫军字样。周遇吉将旗交给文瑞时郑重嘱咐。旗在人在,人亡旗也要在。另外要把甲和刀发放下来。被文瑞阻止了,说是这些东西还是建功以后再给吧,酒也留着到建了功再喝。周遇吉深以为然,也不强加。
此次出征虽然旨意下来,但行程没这么早,因为三月初北面海上还有浮冰,不利航行。所以还能准备一些时间。其间周文瑞又到李之化主持的军器监挑选了五百支长的燧发枪。五百支短铳。
孙元化知道文瑞要出征了,终于从他埋头的研究中脱身前来。此人实在不适合做官,一有自己喜欢的新鲜事物就埋头钻进去,再也不理会旁事。还好天津开府不久,原来只是军卫。所以百姓习惯由军队最高长官管理。再加上李之化在旁协助才算不出大事。
这次孙大人来是为了送周文瑞新式武器的。炮的铸造比较简单,孙元化在宁远就有铸炮的经验,只是受了周文瑞的启发,要求野战用炮要轻便和移动迅速。所以孙彷照佛郎机炮并把它改小为四磅炮,并加装了架子和轮子便于野战使用,虽然全炮自重还在四百斤左右,但比以前已大为改善。
而且由于他对弹簧的研究,终于能够在跑架上制作减少后座力震动的装置,使炮和架子一体,不用象以往那些炮只能固定后再发射了。
由于时间较短,所以新式火炮只有造出两门,可根据发射药的大小来调节火炮的射程。
最远可到两里。最近在三分之一里也就是约一百五十米。算是这时代最好的火炮了。
炮弹有三种:一种为实心弹,为铸铁的用来击伤敌阵或敌防御工事和城墙。不过由于口径小,攻坚威力要大折扣。
第二种是开花弹,即空心铸铁弹内埋火yao,在发射后有延时引信引爆,弹片杀伤敌军阵。但由于采用的是那时的芦管引信(芦管reed内藏药捻按不同射击距离裁剪长短)部分不能引爆。
第三种是霰弹外形象圆筒,是有薄铁皮制作,底部木质封口,内装铁珠。发射时由于炮膛内外压力差而使炮弹在一定距离内形成弹幕。但由于弹丸的扩散速度较快,只能在短距离有效。经孙大人试验,一般只能在半里左右形成弹幕,但杀伤力巨大。
文瑞想五百步兵两门火炮在这时代算是高配置了。孙大人为此特意准备了实心炮弹两百发,榴弹四十发,霰弹四十发.
孙大人又那出自己制造的宝贝枪来。他受帕里奥和周文瑞介绍,知道西方有在火铳内刻膛线来稳定子弹发射,而使射程大大提高,试验了下。终于造出三把枪来。射程答到两百五十米到三百米,但枪实在太难造了,为此他付出了五十支滑膛枪的代价。周文瑞还是很满意,知道这东西就是现代标准化制作都很困难。能造出三支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私下给了孙元化五千两,让他继续这枪的制作。
孙大人又拿出一把短铳,文瑞一看笑了,居然是左轮的前装版。想当时他也是随口一说。这孙大人就钻了进去,而且居然还有成果。实在令人佩服。孙元化却说,这东西确实不错,不过也不算什么,明军原来就配有三眼铳,只是没这机巧罢了,这制造不难。他拿了十支给文瑞,说是这东西射程太近。没什么威力。所以就拿着防身把。文瑞大是感谢。不过拿在手上就感到重量了,近代左轮单枪管,这把枪是五根枪管的怪物,拿手上有差不多一把步枪的重量。想想确实实用价值不高。他看了后建议孙元化改成三管,并加长枪管,提高射击距离。孙元化说那没问题,简单,要做多少,文瑞建议先做两百把试验后再定。结果孙元化只化了三天,就送来了。
文瑞拿着这种改良的三眼铳找到了吴三桂。因为这次五百火器营出征,骑兵营也出两百骑兵参战,一是保护周文瑞安全,二是做斥候和通讯的作用。他把火枪给吴三桂看,吴三桂因为有了演习的震撼,也对火器开始有了很大的兴趣,拿到枪后就去试验,结果枪的发射当然比弓箭要轻松的多。不过马上行军不能事先装弹,而在马上装弹也不十分方便,所以也很是踌躇。文瑞建议可以下马射击,以马为掩护,只有方便。吴三桂也觉得只是个方法,马上把新送来的铳交到教官手中,让这次护卫的两百骑兵加强练习。
吴三桂和周文瑞是把兄弟,这次出征,他把自己的两百关宁骑兵给文瑞。文瑞再三推辞只带了一百老兵,加上一百新兵。马到是带了四百多匹,怕有损失到时找合适的马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