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齐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一位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做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白石老人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富兰克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龇牙咧嘴。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宋代的理学家、政治家杨时年少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
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他们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们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
过分的打扮不如培养优雅的气质,有气质的女孩人见人爱,就像花与花香的关系,花固然美丽,但花香更沁人心脾,而花香就是气质。气质美是一抹梦中的花影,一缕生命的暗香,时时影响着她们生活的态度,面对岁月的流逝,要拥有一份从容和淡泊!
培养女孩谦虚的心态能提高女孩优雅的气质,而气质才能真正展示人的内涵和魅力。就如同一座山上有了水就立刻显现出灵气一样,一个女孩只要插上了气质的翅膀,就立刻神采飞扬、明眸顾盼、楚楚动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