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创新活力,关键在于其整个社会旺盛的创业精神和新创企业生生不息的创业活动,世界其他国家也正在经历一场“创业革命”,鼓励创业、发展以创新为依托的创业经济,构建创业型社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竞相采取的国家战略和政策取向。我国虽然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但是,当今社会掀起的创业浪潮已经表明我国正迈进具有自己特色的创业经济时代,人们崇尚创业、社会关注创业、政府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本书介绍了创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机制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等相关概念,并在对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静态构成。在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主成分分析模型,确定了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形成的主要动因。包括创业利益的驱动、创业成长的拉动、各级政府的推动以及成功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示范效应等,并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重点剖析;在借鉴国内学者提出的创业利益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创业利益的基本内涵,将创业利益视为创业过程中形成的由创业活动相关者分享的经济利益与非经济利益的总称,并从创业利益的承受主体角度,将创业利益划分为创业者利益、创业企业利益以及创业社会利益,提出了追求创业利益是高新技术创业的源泉和基本动力的观点,描述了创业利益因素对高新技术创业的决定过程,进而提出了创业社会利益是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形成动力的基本观点;通过建立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形成条件的理论模型,分析了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形成过程中高新技术创业者和政府的行为,提出了创业企业数量和政府获得的创业收益必须达到一定水平等两个创业机制形成的必要条件;分析了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形成的社会文化条件:市场经济基础、创新文化氛围以及文化开放性。
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作为一个系统是不断演进的,其演进路径为择优行为、机制合法化和机制均衡化。即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经过机制的试错、比较、选择与锁定,从非正式机制向正式机制转化,从机制的非均衡走向均衡状态;分析了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演进中以激励为中心和以选择为中心的两条人为设计路线以及制度的借鉴、模仿和移植问题;探讨了自发演进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落后于硅谷等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主要原因;运用对策模型分析了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设计的有效性问题,进而提出了实现制度的实施效率与制度绩效相统一的制度安排;以硅谷和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对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静态构成以及形成和演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构建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主要对策。
这一研究有助于充实和发展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形成与演进的相关理论,有助于促进我国创业管理学研究与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交叉,深化国家构建创业机制、发展创业经济的认识,有助于推动中国语境下创业管理研究,促进创业理论研究与我国创业管理实践的结合,有助于丰富现有的创业机制研究范式,对于推进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现有多数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研究依据是基于理论的规范分析和直觉的经验判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充分的实证支持,本研究中实证研究方法的大量运用也会丰富国内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研究中以理论研究和规范分析为主的研究范式。同时,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往往与一国或地区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从社会文化特征上分析,具有根植性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本,本研究在中国语境下探究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形成的动力、过程及其演进机理,强化了理论研究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本书的完成得益于两个方面研究工作:(1)2003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创业机制及其构建问题研究》(2003EJJ022)的资助,2005年获《河南省高新技术园区创业机制问题研究》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基金课题资助,2009年陆续获得了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政府支持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09BJY004)、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以创业带动就业机制的形成机理及构建对策研究》(09YJA630035)、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政府构建以创业带动就业机制的对策研究》(2009-ZX-097)等资助。(2)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众多老师和朋友的热情关心和帮助,谨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首先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蔡淑琴教授,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最初论文的选题、到研究方法和视角的选取,最后到论文的撰写和修改无不凝聚着她的心血,她在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广博精深的学术水平以及创造性的学术思想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我,将使我终身受益。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课题组成员朱雪芹教授、宋冬凌副教授、林桢副教授、王晓华博士、李纲博士等给予的热情鼓励与无私帮助,在此深表谢意。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父母、妻子和女儿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深表感谢。谨以此书敬献给所有关心、鼓励和帮助过我的人!
由于创业机制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笔者所做工作仅仅是这方面研究的一次粗浅的尝试,谬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还有许多东西需要进一步完善,望各位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