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苍为了向人间展示他们的艺术精品,选定了我们这块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土地;把这盆雕塑置放在长江南部的一片青山秀水之间,从而,我们母亲的山水有了一个骄傲的象征。
一切,都被笼罩在烟云之中:街上涌动的是云,窗户里飘出的是云,树梢里晾着的是云,行人身上披着的是云……云,把庐山瑰美的风姿全掩着,只给了人们一个任意的想象。
庐山,我仰望已久的名山,诗山。
此时,她就在我的眼前、我的头顶。我尽量敞开兴奋的、新鲜的胸襟,等待着诗思飘入。没料到,这里接游的公共汽车开得这么快。左边是斧削般的峭壁紧贴车身,右边是万丈深渊白云腾绕,而越是急转弯的地方,司机把方向盘打得越急。我坐在最后一排座位上,每经险处,总见车头悬出路外,心不由提到了嗓子眼儿;刚刚光临的一丝诗兴,早被“玩命的”公共汽车颠进了那望不见底的恐惧中。全车乘客也无不惊愕,有的甚至神经质般跳起喊出声来。直到车过半山腰之后,茫茫云海把山下的大地盖了个严严实实,大家再不感到汽车是在空中疯跑,情绪才松弛一些。
乘坐数十人的“大交通”,显得毫不笨重,仍像在追捕什么猎物一样,一个劲地奔驰着。它从一个个深涧纵身跃过,葱茏四百旋,转眼被抛在脚下。
登上山顶,才知这里刚刚下过一场雨。
一切,都被笼罩在烟云之中:街上涌动的是云,窗户里飘出的是云,树梢里晾着的是云,行人身上披着的是云……云,把庐山瑰美的风姿全掩着,只给了人们一个任意的想象。
想象,比现实的接触更美,每个憧憬过爱情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按照古人的说法:云之上,便为仙界。
遗憾的是,我们这些凡胎生者已步入“仙境”却不知然。路上,许多游人埋怨老天爷不为自己作美,不住地叹道:
“瞧这鬼雾!”
“好大的雾呀!”
我想到古人来到庐山,也曾有这么埋怨的。唐人钱起就咏过“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的诗句。
其实,叫云也好,叫雾也好,反正是同一种水气,只是传统的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成见:凝集在天空的水汽是云,飘散在地面的水汽是雾。然而,我认为此时此地应保留这一成见,称云。否则,一字之差,将使我们忘记自己早已腾离地面,游兴就会被扫之殆尽。
我来庐山已有两天了,不时大雨如注,终日不见云散,反倒愈来愈浓。不能再等下去了,先期前来在这里疗养的两位老战友为我做向导,带我冒雨游览了植物园、含鄱口、花径等几个主要名胜。
我最大的愿望是到仙人洞旁,站在石松下“纵览云飞”。但赶到那里,云在脚底流走,云在怀中翻滚,数米之外什么也望不见。那凌空的险峻、远天的壮观,全为白云所障。“近览”都不行,还谈“纵览”?
归期到了。三天的云中生活,使我领略了“另一个人间”的静谧、缥缈、幽空和柔润。虽然没看到多少名胜,但到这云的海洋、云的世界走一遭,不枉!比乘坐飞机,从浩瀚云海一掠而过所享受到的要多许多倍。尤其是雨后从深深云幔中传出的泉流声,节奏感很强,昼夜不绝于耳,有如仙乐,使人忘却了四野的一切。可以说,这奇妙无比的境界,全靠云的精心设置。于是我断定:
没有云,就没有“仙境”;
没有云,就没有神话。
是的,庐山的云,曾给人们多少神秘的幻感,只是它裁不下,带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