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市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城不在大,有特才行。特色才有影响力,特色才有生命力,特色才有竞争力。农产品有特色才能卖得好;工艺品有特色才能赚到钱;小吃店有特色才能有顾客。生产有特色的商品,提供有特色的服务,用特色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应当成为创业者的追求。经验表明,选择好创业项目、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找到科学的方法,就能“短、平、快”地实现创业致富目的。
创业农民
创业模式
打造农业品牌是关键
彭堂贵,江西柘林湖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利用柘林湖优质库湾湖水,建有网箱4000箱,带动100户农户,创办永修县柘林湖特种水产开发中心,辐射农户1000户以上,主要从事以鳜鱼为主要品种的网箱养殖和营销,所产“柘林湖”牌鳜鱼获中国(九江)农产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2600万元。2008年10月25日,由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创业之星”评选活动中,彭堂贵荣获全国“2008创业之星”光荣称号。
庐山西海风景优美,山水资源丰富,周边库湾众多,发展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打好“山水开发牌”,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三溪桥镇政府从政策上鼓励、从宣传上引导、从资金上扶持广大渔民参与水产养殖,涌现了一大批的养殖大户,彭堂贵就是他们中的领头人。
1997年,彭堂贵从汕头返回家乡,苦苦思索创业出路,在镇里养殖能手郑志林的宣传与带动下,彭堂贵开始利用柘林湖优越的自然环境网箱养殖鳜鱼,第一年鳜鱼出手后获利近4万元。赚钱后的彭堂贵不是坐享其成,而是想方设法带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于是在他的带动与宣传下,周边群众对网箱水产养殖热情不断高涨,鳜鱼网箱养殖的规模日益扩大。他们不满足于鳜鱼的单一养殖了,尝试着网箱养殖鲈鱼、鲶鱼、乌鱼、甲鱼等多种鱼种。
2005年,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生意经的彭堂贵因势利导,联结周边鳜鱼养殖大户注册资金200万元,成立了永修县柘林湖特种水产养殖协会,从事集鳜鱼等特种水产养殖、收购、销售一体化经营,使水产养殖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这样,不仅便于管理,便于规模的扩大,便于适应市场变化,便于抗风险,而且还可以形成链式发展模式。如今有60余户养殖户加入协会,会员人数达到112人,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的养殖模式,一改过去的你争我抢,互相抬价压价等不利于发展的现象,使三溪桥镇的鳜鱼网箱养殖产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协会所有的养殖户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党员带领一组,养殖户一有困难就找他们帮忙解决,个人实在无能为力的,就集体商量,形成解决方案。
为了打响庐山西海的鳜鱼的品牌,特种水产养殖中心向上级部门申请注册了秀域牌鳜鱼,且得到了省委农工部的大力支持,三溪桥乃至永修有了第一个水产类的商标。
创业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良好的开头让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过程中的管理、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第一是鱼苗的供给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养殖规模扩大的需要,彭堂贵就亲自到县白莲渔厂学习,了解鱼苗的繁殖和饲养,虚心请教,向老专家们请教在实际养殖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进行了数次饲养实验成功之后,彭堂贵还把技术传给周边养殖群众,如今建立了3个鱼苗基地,总面积近10亩,每年都有近10万鱼苗。有了自己的鱼种,群众再也不为鱼种而焦虑。
第二是饵料的严重不足。由于鳜鱼食料以小鱼为主,仅靠收购渔民的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到外面采购,可又放不了几天,于是彭堂贵又投入近20万元建起了冷冻库,一些养殖户的小鱼饵都放在冷冻库中,只收取少额的电费。
三是销售难题。刚开始三溪桥镇的网箱养殖鳜鱼规模小,产量少,只需在周边城镇就能完成销售。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多,鳜鱼的销售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销售不通,养殖就不能形成利润,将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为解决销售问题,彭堂贵四处奔走,上网查询,成功与广州、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签订了供销合同,同时他又自购2辆保鲜运输车,每周往返于各城市之间,这样鳜鱼的销售和运输的问题就同时解决了,养殖户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但他仍不满足现状,又亲自奔走青岛、威海等地,在青岛、威海等地设立中转站,将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成功地走出国门。
2008年,彭堂贵和养殖协会又建起了一栋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庐山西海活鱼全席”饮食楼,以庐山西海所产的各类野生鱼类为主要原材料,现捕现做现吃,从原材料到烹饪手法上最大可能地保留了鱼味的鲜美,致力打造出一个纯天然的绿色特种水产品名牌来。
2009年,他又把眼光投向了新品种——鱤鱼。元月5日上午,鱤鱼人工繁殖与集约化养殖技术鉴定会在西海温泉胜利召开。应三溪桥镇县政协委员、全国创业之星彭堂贵创办的华昊养殖公司永修分公司邀请,原省委领导张逢雨,江西劳动力促进会领导,南昌大学生物系教授,镇党委书记张义红,省、市、县省科技和水产部门相关领导及专家组参加了此次鉴定会。经专家组实地考察和鉴定,华昊养殖公司永修分公司的鱤鱼人工繁殖与集约化养殖技术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同时填补了我国大型经济鱼类的又一空白,更有意义的是为物种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广大的养殖户提供了一种高档名贵鱼类优质苗种及养殖品种。
如今养殖协会的鳜鱼网箱养殖发展到近3000箱,池塘养殖鳜鱼近500亩水面,甲鱼近200亩水面,产值5000余万元,纯利润达到500多万元。
“珍禽极品”的养殖者
曾宪凯,男,彭泽县金江乡人。2003年6月,在外打工返乡后,花费2万余元从外地引进种孔雀18只,通过精心喂养,于2004年3月中旬开始产蛋,全年共产蛋200余枚,由于经验不足,场地太小,无法分群饲养,造成无精蛋特别多,只产出60只小孔雀,令他大失所望。可在饲养过程中更是雪上加霜,有冷死的,有病死的,有患寄生虫而死的,最后只有40余只成为商品鸟。
接受了教训,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为此,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禽类资料和养殖方法,借鉴有经验养殖户的防疫法和繁殖法,使他饲养的孔雀得以生存、繁衍。
2005年春季,曾宪凯把孔雀按组分离饲养,增加精饲料,该年8月份就开始产蛋了。同时他坚持每天写篇日记,观察孔雀的进食量、饮水量、排便和精神状况等,皇天不负苦心人,这年年底出售了180只商品鸟。为了以后的发展壮大,选留了40余只做种鸟,净赚了2.3万元,固定资产6万余元(种鸟价),淘得了第一桶金,全家人非常高兴,信心十足,有了发展养殖的新希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到了2006年,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养殖规模,在养孔雀的同时,他增养了山黄鸡,因混合饲养是养殖行业的最大禁忌,无形中形成了严重的交叉感染。因鸡是放养,到处乱跑,在外带进病菌来了,所有的孔雀全部患病,出现精神萎靡、羽毛蓬乱、双翅下垂、弯腰弓背、不进饮食、拉稀色白、水多粪少、口中流涎等现象。虽然经过全力抢救,但还是损失惨重,种鸟死去30余只,商品鸟死去70余只,经济损失多达5万余元,全家人的心情一下子掉进冰窖里去了,幸亏他父亲有点医学知识,查找所有资料,调整治疗方法,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全家人忧心忡忡,召开了家庭会,讨论是否继续养下去,大家意见不一。最后,他父亲说:“大家什么怨言都不要说,就算是交了点学费,现在主要是必须掌握孔雀养殖业的发展前景、饲养方法、疾病防治。”经过商讨,统一思想,认为孔雀养殖业前景看好,只要养殖方法对头,疾病治防等措施跟得上,就能赚大钱。
2007年,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大了防疫措施,经过精心调治,细心喂养,迁移场地,妥善管理等多种措施,所剩的孔雀基本恢复健康。到了春季,种鸟又开始产蛋了,之后便孵出200多只小孔雀。到目前为止,已有商品鸟260余只,种鸟80余只。按照估价预算,今年有6万余元的纯收入,固定资产(种鸟价)10万余元。如此推算,每年的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现在正在新建养殖场所,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经过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2008年曾宪凯重点提升了孔雀出栏的成活率,在小孔雀的疾病预防上更新了措施,管理上更加科学化了,全年共成活小孔雀260多只。由于孔雀的出栏率高,孔雀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现有的场地无法满足分类管理,为此,他大幅度扩大了养殖面积,2009年,孔雀的出栏控制在350只以内,加大了孔雀疾病的预防控制,质量有了提升,打出了孔雀品牌效益。
孔雀美丽吉祥,属珍禽极品,也是新兴养殖行业,其身价昂贵,大有发展前途,它全身是宝,集观赏、食用、药用、工艺、文化等多种实用价值,特别是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全人类提倡享用绿色食品,有“水中老鳖,禽中孔雀”之说。三星级以上的宾馆经常供不应求,而全国性存栏量极少,所以孔雀养殖是我们农民朋友目前发家致富的理想项目,可以利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荒地山坡等外都可大量饲养。
养殖“豪猪”鼓起腰包
彭泽县浩山乡新岭村的包明先,在村民眼中是个“能人”。10年前,他就带领乡亲外出江浙一带务工,帮助村民靠打工经济脱贫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是村民和用工企业都十分信赖的“包工头”。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用工企业因自身困境不仅削减工资标准,而且开始纷纷裁员,包明先和他的村民们在外的处境也颇感困难。2009年春节过后,包明先没有和往年一样四处张罗村民外出,他利用靠打工积攒的钱,在家中因地制宜创办起了豪猪养殖场,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之路。
包明先的养殖场有5间小瓦房,隔成5个猪圈,地面上铺了一些稻草,干净整洁,这就是豪猪的“家”。“我养的全是母豪猪,目前大的不到两岁,小的只有两个月。猪种是从村民手中花高价买来的,真正的山里货!”包明先的脸上洋溢着一种自豪。经过一番对比考察后,包明先发现城里人现在都时兴吃山里的野味,而野猪人工难以饲养,豪猪在人工饲养情况下,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好等特点。许多城里人都喜欢到乡下来买豪猪吃,也有很多乡亲都想养殖豪猪,但猪种难谋。包明先与家人商量决定后,他说干就干。为了找到好的豪猪种,他们四处打听寻找,好不容易才从村民手中买到了一只。由于是第一次饲养,他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摸索豪猪喜吃什么,喜欢什么时间活动。
“豪猪的经济价值很高。它的肉比一般的猪肉好吃多了,瘦肉率将近百分之百,而且这种猪的肉很细嫩。同时,豪猪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肉、脑、胆、胃、箭刺都可入药。豪猪的箭刺除药用外,还是制作浮标和装饰品的高级原料。2008年年底,广东的豪猪价格都涨到每公斤300元。”一说起他家的宝贝豪猪,包明先有一肚子的话。据介绍,目前在彭泽农村市场,豪猪的价格一般在120元/公斤,高的时候达到了140元/公斤,一只豪猪平均重10公斤,一只就可以卖1200多元,下崽的母豪猪价格更贵。一年下来,他就可以赚到六七万元,这样比外出打工要强多了,还可以兼顾到家中的农活。
起步艰难,这是许多创业者的共同感受,包明先同样遇到了许多困难。“我现在就是想把养殖规模扩大,目前猪舍的位置已经测量好了,由于建房时把多年的积蓄都用光了,现在还缺一些资金。”获悉返乡农民工创业可享受小额贷款优惠政策,包明先用豪猪抵押贷款,把养殖规模搞大。同时,他也在考虑怎样靠自己的示范带动,积极为乡邻们致富想点子、出力气,带动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金龙火腿是“富根”
刘富根,安福县工商联副会长,省、市县个协理事。
此人1963年出生在赤谷乡上元村的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那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就取名为“富根”。小时候学徒做过木工,后来在村任林业主任。1988年在村创办全县第一家村办企业赤谷火腿厂;1992年在县城创办第一家私营火腿厂取名金龙火腿厂;2001年在县工业园投资1千万元创办“安福县金龙火腿食品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我的创业目标就是立足传统农产品优势,把金龙火腿这一具有安福火腿特色和市场优势的传统食品发扬光大,使金龙火腿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目前,公司占地18亩,兴建了2条粗加工及精品火腿包装生产线,达到了年加工10万余条火腿的生产规模,可实现产值近千万元,解决了近60余人就业,并能使每位在岗人员月薪达到1000~1500元。在自己有了收获的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养猪专业户和近30余户火腿加工户,解决了近300余人的就业岗位。
作业一名企业老板,刘富根始终秉守“重质量,守信用、创品牌、争市场”的经营理念,走“龙头产业带基地、标准生产出精品、生态产品创品牌”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不断提升“金龙火腿”的品牌竞争力,为安福争光,让“安福火腿”在全国赢得一片新天地!
政府搭台拓展市场
周任才是万载县鹅峰乡涂泉村四组村民,1992年从鹅峰中学高中毕业后即在家务农。1997年开始外出到广东省佛山市从事玻璃钢模具制作,经过11年的实践,周任才对玻璃钢产品制作技术已全面掌握。
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周任才所在的厂因生产成本过高、企业经营资金回笼困难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不好。正好,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于是,周任才夫妻俩盘算,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较低的劳动成本、可靠的个人客户等在家自己小批量做。
说干就干,周任才夫妻才拿出家里所有积蓄在万载工业园旁新建了一幢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的厂房,2008年底创办了“江西万载玻璃钢制品厂”,主要生产汽车保险杠、汽车驾驶室顶盖、环保垃圾桶等玻璃钢系列产品。
2009年春节前后,县、乡、村各级领导经常到周任才厂里了解情况,帮助周任才解决生产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如,在县就业局、乡政府劳保站、村干部的努力下由乡劳保站巫仁山、村主任易长生担保贷款5万元的资金。
2009年2月中旬,经试产已成功做出了玻璃钢汽车保险杠10多个,已投放市场,深受用户好评。至此,企业已投入资金35万多元,并在外订购了几十万元设备,已全部用尽了周任才夫妻的全家积蓄,现在企业马上要正常生产扩大规模。然而,碰到的新困难主要是产品销路和资金不足。如何使产品尽快走向市场?周任才夫妻正在走出去开拓市场。
2009年3月4日下午,万载县县长带领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再次当面听取意见。周任才夫妻诚恳地提出,希望上级领导帮助提供产品销售信息,如果遇到有需要使用玻璃钢材料产品的销售信息,能否优先考虑使用我们农民企业生产的产品,帮助我们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还有资金上能否将厂房加以抵押,再贷些款。县长当场作出答复:要求县科委会同县财政局、县发改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原则,对产品进行认定,认定后的产品将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本县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政府采购时,应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其中,对于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可以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由采购人或政府进行首购或订购。
周任才夫妻俩十分感动:“有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使我们增强了信心,一定会努力把企业办好,为家乡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市场是创业之命
就业是民生之本,企业是就业之基,市场是企业之命。没有市场,企业就没有命。政府包办企业打天下是行不通的,但政府为企业开拓市场服务是必须的。这一点,新建县返乡农民工余彦彬是非常清楚的。
余彦彬是个市场打拼的能手,虽然在北京中关村当了一名收入不错的IT白领,但并不留恋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希望能有一天,自己当上经理,到广阔的市场去闯关。
2008年5月,因公司裁员,余彦彬回到了新建县松湖镇港北村。连续几个月,他都在市场上转。这时,县劳动部门和镇里的干部找到余彦彬,鼓励他利用在外务工掌握的市场信息、人际关系和技术创办一家企业。经过一番考虑,余彦彬决定办一家生产电脑提包的企业,客户就是自己熟悉的各地IT经销商。当地政府部门非常支持,积极给予帮助,不仅协调村民腾房给他当生产车间,还发放小额贷款弥补资金不足,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
2008年8月,余彦彬迈开了在家乡创业的脚步。港北村从此有了余彦彬的生产车间,这是一间120平方米的破旧民房。他招收的都是返乡农民工,工作效率比较高。11台机器开足马力,员工们手脚麻利地缝制着电脑包,左边堆着一摞一摞的成品,院子里还有一堆堆的边角料。
要自己打出一片天地,闯出市场,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创业前,家人持保留意见;办厂之初,由于员工业务不熟,生产的电脑包费用比从外面调货的成本还高。有一次,4000多个电脑包,因为提手部位质量不合格,全部被退回来。还有一次,从外地调来的货刚到,却碰上下大雨,物流公司不肯卸货,但经销商又急着要货。为了信守承诺、保住订单,余彦彬不得不另加1500元钱请物流公司卸货,而这笔生意利润只有1000元。
短短半年时间,余彦彬硬是在市场上立住了脚。如今,他每天和络绎不绝的电脑包经销商打交道,他只有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余彦彬说:“我现在每个月要卖1万多只电脑包,但自己生产的只有3000多只,大部分要到外地去调货。”目前跟他合作的电脑包一级代理商有5家,每个月都有稳定的订单,流动资金达50多万元。
“有市场就有活路,有订单就有未来。”如今,余彦彬正忙着扩大规模生产,用争取来的20万元小额贷款和20万元政府担保贷款,紧锣密鼓地建设新厂房,这将成为他创业的一个新起点。
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否则就没有生存的基础,没有活路。创业的关键点在于瞄准市场。江西返乡农民工创业,要的就是余彦彬这样的能够解决企业生存问题,能够解决企业活命问题的创业者。一个地方创业群体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江西要崛起必须要造就千千万万的能在市场上打拼的创业者,既不是八面玲珑的外交官员,也不是左右逢源的政治人物,他必须是市场上能打胜仗的战将。
创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