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市,你可以不知道车站在哪里,市政广场在哪里,可是,你不能不知道月耳巷。
柳市并不大,“东富,南贵,西旧,北贫。”而这西旧的来历,是因为柳市的西边还保留着旧城的风貌,青石路、砖瓦房随处可见。
月耳巷本来是西旧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到了八十年代,一批精明的古玩商人自发组织,在月耳巷建立了一个地下古玩交易市场。
一直到九十年代,柳市文化局把这里整合成为一个正规的古玩交易市场。地下的东西也放到了台面上,声望一时无两。
月耳巷的白天,繁华得跟菜场一样,一眼望去,朝街的古董店面一家连着一家。
那些没铺面的,只好铺张牛皮纸,紧密地摆放着众多物品:古币银元,首饰玉石,砚台字画,瓷器玉壶,香炉佛像……
每天这里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各种珍宝通过不同的渠道流入市场,每个来淘宝的人脸上都带着疯狂的贪欲,希望自己在那么多真真假假的宝贝里找到属于自己那笔意外之财。
在这个巷子里,也有各种有趣或神秘的人出现,他们有的衣着平凡,有的表情凝重,这些人像是海面的沫泡,聚在一起,又各自散去,连同这些人的故事也被慢慢地遗忘在月耳巷那青灰色的地砖下,那整整齐齐的大石块铺成的小巷里,有无数的秘密和珍宝等着被人挖掘发现。
月耳巷的夜晚,和白天是两个极端的对比。青石路、砖瓦房给人一种穿梭到民国时期的诡异感。四周静得让人发慌,就连空气里也透着浓郁的阴冷,寒森森的,像个被时光遗忘的死角,连空气都是凝重的,由于古董商户们平时有事无事也都喜欢谈鬼神之事,说得一板一眼,听的人不信都不行。
远处有人一路走来,脚下的皮鞋敲打在青石路上发出一连串“啪嗒”声,那声音在巷子里久久不散。
这人的怀里也许揣着一个不值一文的赝品,也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他偷偷地走着,谁也不知道这人避人耳目想要保护的是什么?
黑墨一样浓的夜,终于,盖到了月耳巷上。
罗毅的百宝轩就在月耳巷南口第三间,这可是个旺地,像他这么年轻的古董商,拥有这样的旺地实在少见,其原因归咎于他有个很响亮的名号——柳市最年轻的鉴宝专家。而他本人确实有真才实学,只要由他过手的古玩价值总能连翻几倍,不过在罗毅看来,累积财富只不过是附带品,最重要的却是赏玩到各种各样的宝贝,其中滋味不为外人所道。
这一天,罗毅守店铺,从日当正午,到夕阳西下,一个顾客都没有。
罗毅见天色已不早,又望了一下街头,那些摆摊早已经消失不见,悠长的月耳巷一片静寂。
正准备关门,进来一个老相熟,斜对面玉石店的老钱,一进门就高兴地嚷嚷:“我今天搞到个好东西。”
罗毅和他的合作人王珂都竖起耳朵,大家都知道老钱是那种传说中的人精,不是特别兴奋从来脸上都挂着那副菩萨笑,雷打不动地让人猜不到内心想法。
罗毅提起了兴趣,伸出手去,从老钱手里接过盒子,把手伸了进去,入手一片冰凉,只靠双手来感觉,触觉告诉他是一件铜器。他猛地往外一扯,一件五彩斑斓的物件出现在他的眼前。
那是一个鼓,鼓头是和鼓身合为一体,边缘上刻着一道道蚯蚓般的字符,而另外一头却被黑色的布包着,用手指轻弹发出“扑扑”的声响。
鼓身上的图画是以绿色、红色和古铜色为主色调,图画的正中央是个太阳,太阳的四周,是一条河流,河流边围绕着巨鹰、耕牛、奔马等动物,画得栩栩如生。
画上有很多的人物,有的耕作,有的举弓,有的持盾。而最为醒目的是一个身穿五彩服饰头戴斗笠的舞者,双手上举,五指张开,全身呈跳跃状。
那副鲜艳的图画,仿佛是新刷上去的,背景上的绿色仿佛要滴出油似的。但用手一摸,却并非如此。
“这应该是某个少数民族的图画。这类风格的画我有些眼熟……”罗毅沉思起来。
他用指头轻敲着鼓身,这鼓身明显是铜铸的,却不知道是什么时代的铜器,看样子古旧,而图案色彩又新鲜,这时罗毅却开始注意到鼓头包裹着的黑布上。而就在揭开黑布的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定格了,罗毅瞪大了双眼,直直地盯着那面鼓皮。自己身上的汗毛一根根地倒立起来,从后背一直到头皮,“轰”地炸开了!
那面鼓皮居然是一张女人的脸!
是的,那是张女人的脸,美人如玉,人面妆鼓。它的主人应该很年轻,因为整个鼓面看不出一丝褶皱。嘴唇,眼睑,鼻梁的接缝口,都用了一种很细的线缝合了起来。而这又是张美丽的脸,椭圆形的脸蛋,羊脂美玉般的肤色稍微透着黄,证明着历史的痕迹,柳叶眉,微微上翘的嘴唇,完全是一张东方美人应有的面孔。美中不足的是,她的鼻梁却是塌下来的,应该是制作者为了保持鼓面的平整,才故意为之。
罗毅也被这张脸震惊了,震惊中却带着一丝欣喜。收藏鉴宝那么多年,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古怪的东西。结果显而易见,罗毅开始喜欢上了这面鼓,还给它取了个很贴切的名字——美人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