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57400000017

第17章

水气病脉证第十四

(论七首脉证五条方九首)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 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衍义〕风水者。肾本属水。因风而水积也。内经大奇病论曰。并浮为风水。注以浮脉为风水。脉浮下焦。主水风搏于下。故曰风水。水热穴论曰。肾至阴。勇而劳甚。

则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入于脏腑。外不越于肌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评热病论曰。肾风。面 庞然壅害于言。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至必少气时热。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转侧。月事不来。烦不能正偃。正偃则咳。名曰风水。今只言外证骨节痛恶风。不言 肿。肾外合于骨。水则病骨。肝外合于筋。风则筋束。关节。故骨节痛。脉浮恶风者。知其风水之证在表耳。皮水者。皮肤 肿也。灵枢曰。

腹胀者。寒气客于皮肤间。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巢氏病源。则以皮水者。腹如故而不渴。与灵枢异。盖肺主气以行荣卫。

外合皮毛。皮毛病甚。则肺气 郁。荣卫停滞不行。然肺气之满。异于他邪。气虽成水。终本轻清。故 然不坚。按之没指。腹亦 而不起。玄府闭塞而不恶风。

郁火燥其液而不渴。当发其汗。散皮毛之邪。外气通而郁解矣。此开鬼门也。正水者肾主水。肾经之水自病也。内经曰。肾者胃之关。关不利。故聚水成病。上下溢于皮肤。 肿胀大。上为喘呼不得卧。标本俱病也。石水者。乃水积小腹。胞内坚满如石。内经曰。阴阳结邪。阴多阳少。名曰石水。又曰。肾肝并沉为石水。注曰。

肝脉入阴。内贯小腹。肾脉贯脊中。络膀胱。两脏并藏。气熏冲脉。自肾下入于胞。

今水不行。故坚而结。然肾主水。水冬冰。水宗于肾。肾象水而沉。名曰石水。因水积胞内。下从足手少阴上逆于肺而为喘。巢氏病源石水者。引两胁下胀痛。或上至胃脘则死。看来上条虽同为石水。与此条少异。此偏于肾气多。肾为阴。阴主静。故病只在下而不动。彼则偏于肝气多。肝为阳。主动。故上行克胃脘也。黄汗者病水。身黄汗出如柏汁。自后条诸证各有所致。其因不一。大抵黄色属土。

由阳明胃热。故色见于外。今之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者。正属足阳明经脉之证也。热久在肌肉。故化痈脓。若巢氏云。疸水因脾胃有热。流于膀胱。小便涩而身面大黄。腹满如水状。此亦黄汗之一也。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泄风。

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衍义〕风者外感之风也。气者荣卫之气也。风乃阳邪。从上受之。故脉浮。荣卫得风而热。故脉洪。洪、大也。内经曰。脉大则病进。由邪之盛耳。荣行脉中主血。卫行脉外主气。风强者。风得热而强也。风热入搏于卫。客于皮里。气滞郁聚而风鼓之为瘾疹。火复助风。腠理开。毫毛摇。则身体痒。痒为泄风。内经曰。诸痛疮疡。皆属于火。又曰。风气外在腠理。则为泄风。久之不解。风入分肉间。相搏于脉之内外。气道涩而不利。与卫相搏。则肌肉 而疮出。风入脉中。内攻荣血。风气合热而血 坏。遂为痂癞也。内经曰。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

与卫气相干。其道不行。使肌肉 之而有疡。又曰。脉风成厉。厉即癞也。所谓气强者。卫因热则怫郁。停而不行。气水同类。气停则水生。所聚之液血皆化水也。不惟荣卫不能和。筋骨肌肉郁热之邪。且禁固。难俯仰也。至于风气复行相击。荣卫之热与水。皆散溢于肌表。而为洪肿。及风气两解。则水散卫行。汗出乃愈。恶风者。不敌于风。与水同为汗散而表虚。因名风水。不恶风者。卫气不从汗散。外得固腠理。则不恶而得固上焦。则小便通利。所谓上焦有寒者。因风邪在上焦。非真有寒冷也。如伤寒证邪客上焦。则中焦之谷气。不得上输于肺。郁为内热。津液凝积为胃热。热则廉泉开。廉泉者。津液之道也。开则发。涎出流于唇口。此黄汗由身倦浮肿。胃热发出土色也。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衍义〕内经脉沉曰水。脉滑曰风。面肿曰风。目肿如新卧起之状曰水。颈脉动喘咳曰水。又肾风者。面 庞然。少气时热。其有 肿者。亦曰本于肾。名风水。皆出内经也。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骨节痛。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肺胀。其状如肿。发汗则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衍义〕伤寒论。脉浮而紧者。为风寒。风伤卫。寒伤荣。荣卫俱病也。荣卫者。胃之谷气所化。从手太阳所出。循行表里。在外则荣筋骨。温皮肉。在内则贯五脏。络六腑。故浮沉变脉。皆见于寸口。此条首言太阳病脉紧为太阳属表。荣卫所受风水。随在诸经四属。隶于太阳之表者。分出六等。于肝脏所合。则骨节痛。若风水挟木克土。脾合肌肉。则肌肉不利。骨节反不痛。身体重而酸。内经曰。土不及。则体重而筋肉 酸也。因不渴则可发汗。汗则邪散乃愈。此由风胜水也。亦名风水。其汗皆生于气。气生于精。精气若不足。辄发其汗。风水未散。而荣卫之精。先从汗散。遂致虚极。不能温腠理。故恶寒也。若发汗辛热之味。上冲于肺。亡其津液。则肺燥而渴。荣卫不虚。则不恶寒。风水之邪。从肺虚风入。并于所合之皮毛。

遂为皮水。皮水久不解。荣卫与邪并。外不得温分肉。至于身肿冷。状如周痹。内窒胸膈。脾胃气郁成热。故不能食。胃热复上。与外入之水寒相击。故痛聚胸中。

暮躁不得眠也。脾土之色发于外。是为黄汗。若骨节疼痛而 肿者。是肾之候也。咳而喘者。是肺之候也。二病俱见。由肾脉上贯肝入肺。乃标本俱病。言脾胀。

恐肺字之误。灵枢曰。肺是动病则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是也。然病虽更改不动。

尽属在表。故浮紧之脉。皆得汗之但渴与下利小便数亡津液者。不可汗耳。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中风)〔衍义〕内经三阴结谓之水。三阴乃脾肺少阴肾也。盖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皆受气焉。脾为之行津液者。脏腑经络。必因脾。乃得禀水谷气。今脾之阴不与胃之阳和。则阴气结伏。津液凝聚不行。而关门闭矣。关闭则小便不利。不利则水积。积则溢。面目一身。水从脾气所结。不与胃和。遂从土色发黄肿。结自三阴。故曰里水。其脉沉也。如小便自利。则中上焦之津液。从三阴降下而亡。故渴也。是汤见后。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

〔衍义〕趺阳脉当伏者。非趺阳胃气之本脉也。为水蓄于下。其气伏。故脉亦伏。脉法曰。伏者为水。急者为疝瘕。小腹痛。脉当伏而反紧。知其初有寒疝瘕痛。先病者治其本。先当温其疝瘕。治寒救阳而后行。可也。若反下之。是重虚在上之阳。

阳气不布化。而成胸满短气也。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衍义〕此与上条一寒一热。互举其因。此为热消谷。不能上化精微。热浊下流。致膀胱不化。小便蓄成积水。故脉不伏而从热反数也。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浮脉而数。脉浮即热。

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衍义〕寸口、趺阳合诊者何。寸口者。肺脉所过。趺阳者。胃之所过。候脾肺合病。必是二处也。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即热者何。浮为卫。卫为阳。卫不与荣和。其阳独在脉外。故浮脉即热矣。迟脉即潜者何。迟为荣。荣、阴也。荣不从卫。匿行脉中。阴行迟。故迟脉即潜矣。热潜相搏。名曰沉者何。脉者气藏也。荣卫之出阳入阴。乃皆肺脏主之。故百脉朝之也。今荣卫不和。热潜之邪相搏而至。则肺脏之气不得布。故结而沉矣。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者何。脾土中焦。与胃为表里。脾、阴也。胃、阳也。脾与胃行津液化血者也。胃经之阳。不与脾经之阴合。失阴之阳独在表。故脉浮即热矣。数脉即止者何。脉者血之府。血阴也。血实则脉实。阴失则脉缓。今脾经之阴血虚不足。脉被气促而数。数则阴血不得周流于脉。故脉数即止矣。热止相搏。名曰伏者何。藏之于经。表里相资者也。脏在里。以藉经脉之运动。今二经以热止之邪相搏。名曰水者何。脾肺。手足太阴经之脏也。夫阳为火。阴为水。今手足两太阴持。所结沉伏之阴相搏。故化为水矣。内经曰。三阴结为水也。沉则络脉虚者何。肺合皮毛。络脉之在皮肤者。因肺气沉。不发于外。荣血又潜。不入于内。络脉虚矣。伏则小便难者何。小便以通行津液。今脾气复不为胃行津液。则津液不入膀胱。故小便难矣。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者何。

小便难则水积。积则溢。溢则乘络脉之虚。而走注于皮肤。故水病矣。在内经则曰。三阴结谓之水。仲景则举经络荣卫之变而条析之。以核病之源。察脉论证。其可不究心而消息之乎。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紧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衍义〕脉弦为水。紧为寒。卫气喜温而恶寒。水寒则卫气无以温分肉。肥腠理。故恶寒也。然肺者荣卫之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气化出溺。今卫气不行。即肺之治节不行。治节不行。则输化之职废。故不得沾流水道。反走肠间。肠、大肠也。大肠与肺合。若上条之走皮肤。皮肤亦肺所主。二者对出。以明肺之不调。则随其所属而为病耳。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衍义〕脉可一法取之乎。不可也。此脉沉有水。脉出为死者。是脉不可出而浮大也。试以气强为水者观之。非脉之浮大者乎。而风水皮水脉皆浮。怀孕妇病水亦浮。水病岂独取沉脉为例哉。此条之论。盖独为少阴病水耳。少阴者。至阴盛水也。合四时主冬。故脉沉。水之象当然也。少阴经气当然也。当沉。故不可出。出则少阴经气外绝。死之征矣。凡言浮沉迟数之脉。为其各有所由。故不可以一法取之也。虽然。肾脏独病。其水则沉。兼风则不沉。所为出者。非独为浮也。为经气离出其脏。沉之亦无有也。

夫水病患。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衍义〕内经色泽者。病溢饮。溢饮者。渴而多饮。易入肌皮肠胃之外。注云。是血虚中湿。又曰。水、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也。故水在腹。便目下肿也。灵枢曰。水始起也。目下微肿如蚕。如新卧起之状。其人初由水谷不化津液。以成消渴。必多饮。多饮则水积。水积则气道不宣。故脉浮矣。所积之水。溢于肠胃之郭。则腹大。三焦之气不化。则小便难。若脉沉绝者。知其水积在内已甚。脉气不发故也。必下其水。乃可愈。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阴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衍义〕下利血虚液少。故渴。渴而暴饮。水停不散。故小便不利。溢于内外。以成肿满。故小便利而汗出。则所停之水行。而肿满愈矣。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衍义〕心、君火也。其气蕃茂。遇寒水则屈伏。今水客于心。火气郁蕃。不得发于分肉。则身重。不充盛于气海。则少气。烦热内作。则躁而不得眠也。火气不舒。其味从郁所化而过于苦。水积于外。其味从湿所化而过于咸。咸味归阴。苦乃从咸润下。入于胞囊。故阴肿也。如病肾水者。止以咸渗泄。但阴下湿而已。此因苦与咸相合。苦性坚。因火与水相搏。所以咸味不得渗泄。而结为阴肿矣。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衍义〕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布胁肋。今客于经。伤其生发之气。肝脏之阳。故病如此。然肝在下。主疏泄。虽受水郁。终有时而津可微生。则小便得以暂通也。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衍义〕肺主皮毛。行荣卫。与大肠合。今有水病。是荣泣卫停。其魄独居。阳竭于外。

则水充满皮肤。肺本通水道。下输膀胱。为尿溺。今既不通。水不得自小便出。反从其合。与糟粕混。成鸭溏也。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衍义〕脾居中及四肢。与胃合。为其脉自足入腹。属脾络胃。为阴脏也。中主藏物。

今水在脾。而脾胃之气不行。蓄积于中。故腹大。四肢不得并水谷。故苦重。谷精不布。故津液不生。胃之贲门不化。则宗气虚而少气。胃之幽关不通。则水积而小便难。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衍义〕足少阴之脉。起足心。循内踝。贯脊属肾。络膀胱。为胃之关。今水在肾。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为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也。夫肾为水之海。然水在海者。其味必咸。咸必渗走囊外。湿如牛鼻上汗也。咸水之病作。则心火必退而衰微。惟孤阴而已。故逆冷也。心火退伏。则荣卫诸阳尽退。不荣于上。而脾胃谷精亦不循脉上于面皮。故瘦也。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衍义〕分腰上下为便利发汗何也。盖身半以上。天之分。阳也。身半以下。地之分。

阴也。而身之腠理行天分之阳。小便通地分之阴。故水停于天者。开腠理而水从汗散。水停于地者。决其出关而水自出矣。即内经开鬼门洁净府法也。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音怯)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衍义〕仲景脉法。寸口多与趺阳合。何也。盖寸口属肺。手太阴之所过。肺朝百脉。

十二经各以其时来见于寸口。脾胃二经出在右关。胃乃水谷之海。五脏皆禀气于胃。则胃又五脏之本。所以经脉尤为诸经之要领也。邪或干于胃者。必再就趺阳诊之。趺阳。足跗上冲阳。胃脉之源也。此条寸口沉为水迟为寒者。非外入之邪。即脾胃冲脉二海之病。因水谷之阳不布。则五阳虚竭。虚竭则生寒。下焦血海之阴不生化。则阴内结。内结则生水。水寒相搏。十二经脉尽从所禀。而变见于寸口也。脾与胃为表里。脾气衰。则不能与胃行其津液。致清浊不分于里。而为 溏。胃气衰。则不能行气于三阳。致阳道不行于表。则身体分肉皆肿。

二经既不利。则趺阳之脉伏矣。邪在血海。血海者。冲脉所主。冲脉与肾之大络。

同出肾下。男女天癸之盛衰皆系焉。内经曰。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自越人以两肾分左右。右肾为男子藏精施化。女子系胞成孕。则冲任正隶其所用之脉也。王叔和分两肾于左右尺部。皆以足少阴经属之。其表之腑。亦并以膀胱足太阳配之。但在左尺足太阳下注一说。与三焦为表里。尝考其由。出自灵枢。

谓足三焦下输出于委阳。太阳之别也。手少阴经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癃闭。又曰。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膀胱是孤腑也。今以邪搏血海。血海属右肾之藏。三焦是其腑。是以男女亦必从阴阳气血表里而分。在女则是其阴。血海者病。在男则是其阳。三焦者病。冲脉非大经十二之数。附见于足少阴脉者。是故男子少阳脉革。为三焦气不化。气不化。则小便不利。妇人少阴脉细。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为血分。虽然。小便不利。因水者。

不独由于气。亦或有因血所致。如前用蒲黄散等方治血。概可见也。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

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结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瘥。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瘥。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衍义〕此水病。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等病。当时记其说者以为异。非异也。是从色脉言耳。脉沉为水。紧为寒为痛。水寒属于肾。足少阴脉。自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凡肾气上逆。必冲脉与之并行。因作冲气。从其脉所过。随处与正气相击而为病耳。要知其病始由关元。夫五脏六腑。在内有强弱荣悴。尽见于面部。分五官五色以辨之。关元是下纪足三阴任脉所会。寒结关元。其肾部之色。必微枯而黑。知是久痹之证。非一日也。及阳衰之后。荣卫失常。阴阳反作。寒结之邪。冲肾气而上。故作此证。医不治其冲气。反吐下之。遂损其胃。致水谷不化。斯津液不行。而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也。由是扬溢于面目四肢。浮肿并至。冲气乘虚愈击。更有象若奔豚喘咳之状。必先治其冲气之本。冲气止。肾气平。则诸证自瘥。未瘥者。当补阳泻阴。行水扶胃。疏通关元之久痹。次第施治焉耳。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方见湿病)〔衍义〕脉浮表也。汗出恶风。表之虚也。身重。水客分肉也。防己疗风肿水肿。通腠理。黄 温分肉。补卫虚。白术治皮风止汗。甘草和药益土。生姜、大枣辛甘发散。

腹痛者。阴阳气塞。不得升降。故加芍药收阴。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者。加白术四两。(古今录验)〔衍义〕荣、阴也。水亦阴也。卫、阳也。风亦阳也。各从其类。水寒则伤荣。风热则伤卫。

脾乃荣之本。胃乃卫之源。荣伤。胃即应而病。脾病。则阴自结。不与胃和以行其津液。胃病。

则阳自壅。不与脾和以输其谷气。而荣卫不得受水谷之精悍。故气自削。不肥腠理恶风。不充分肉皮肤。唯邪自布。故一身悉肿。其脉浮者。即首章水风脉浮是也。续自汗出者。为风有时开其腠理也。无大热者。只因风热在卫。

而卫自不成其热也。不渴者。以内无积热。外无大汗。其津液不耗。故不渴也。用越婢汤主之。与前条所谓里水脉沉者相反。何亦用是方治之乎。盖里水为脾之三阴结而化水。不得升发。故用是汤发之。此证表虚恶风续自汗出者。亦欲发中焦之谷气。以输荣卫。东垣云。上气不足。推而扬之。是二证虽有表里之分。

皆当发越脾气。以一汤治。或曰。麻黄能调血脉。开毛孔皮肤。散水寒。石膏解肌退风热。今不言药。而云发越脾气以愈病。何也。曰仲景命方。如青龙、白虎。各有所持。岂越婢而漫然。天人万物。气皆相贯。邪之感人。必客同类。当假物之同类者以祛之。则用力少而成功多。非惟祛之而已。且能发越脾气。无一味相间。岂非仲景有意于名方哉。夫五脏各一其阴阳。独脾胃居中而两属之。脾主阴而胃主阳。自流利者言之。土固五行之一。自生成者言之。则四气皆因土而后成故万物生于土。死亦归于土。然土不独成四气。土亦从四维而后成。不惟火生而已。故四气有水之阴。即应于脾。风热之阳。即应于胃。饮食五味寒热。凡入于脾胃者亦然。一有相干。则脾气不和。胃气不清。而水谷不化其精微。以荣营卫而实阴阳也。然甘者土之本位。脾气不清。清以甘寒。要而行之。必走经脉。要而合之。必通经隧。经隧者。脏腑相通之别脉也。是故麻黄之甘热。自阴血走手足太阴经达于皮肤。行气于三阴。以去阴寒之邪。石膏之甘寒。自气分出走手足阳明经。达于肌肉。行气于三阳。以去风热之邪。用其味之甘以入土。用其气之寒热以和阴阳。用其性之善走以发越脾气。更以甘草和中。调其寒热缓急。二药相合。协以成功。必以大枣补脾中之血。生姜之辛。益胃中之气。恶风者阳虚故加附子以入阳。风水者。则加白术以散皮肤间风水之气。发谷精以宣荣卫。

与麻黄、石膏为使。引其入土也。越婢之名。不亦宜乎。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防己茯苓汤方防己(三两)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衍义〕此证与风水脉浮。用防己黄 同。而有浅深之异。风水者。脉浮在表。土气不发。用白术、姜、枣发之。此乃皮水郁其荣卫。手太阴不宣。金郁者泄之。水停者以淡渗。故用茯苓易白术。荣卫不得宣行者。散以辛甘。故用桂枝、甘草以易姜、枣。内经云。肉蠕动。名曰微风。以四肢聂聂动者。为风在荣卫。触于经络而动。故桂枝、甘草亦得治之也。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越婢加术汤方(方见上内加白术四两)甘草麻黄汤方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衍义〕此条但言里水。不叙脉证。与前条里水用汤俱同。何两出之。将亦有异乎。

前条里水证。只就身肿。小便不利。亡津液而渴者。大抵一经之病。随其气化所变。难以一二数。其经之邪无明。其变不可详。惟在方中佐使之损益何如耳。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则已。脉沉者。

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附子汤方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杏子汤方(缺恐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衍义〕少阴主水其性寒。此条皆少阴证也。非独脉沉小者属之。但因其从风出于表。水不内积。故曰无水。若不因风。只是肾脉上入于肺而虚胀者。则名曰气水。然肾水风水。已有治法。独气水分脉浮沉。发其汗。由少阳水寒之邪。其本尚在于里。阴未变故用麻黄散水。附子治寒。脉浮者。其水已从肾上逆于肺之标。

居于阳矣。变而不寒。于是用杏子汤。就肺中下逆气。注谓未见其汤。恐即麻黄杏子石膏甘草汤。皆发汗散水者。独附子、杏仁分表里耳。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见消渴中)〔衍义〕此病水不言病形之状。惟言止用蒲灰散。何也。大抵此证与首章同。然彼以发汗。此得之于厥。故治法不同。厥者逆也。由少阴经肾气逆上入肺。肺与皮毛合。故逆气溢出经络。经络之血泣。与肾气合。化而为水。充满于皮肤。故曰皮水。用蒲黄消经络之滞。利小便为君。滑石开窍通水。通以佐之。小便利则水下行。逆气降。与首章皮水二条。有气血虚实之不同。只此可见仲景随机应用之治矣。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

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 芍桂酒汤主之。

黄 芍药桂枝苦酒汤方黄 (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解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醯代苦酒)〔衍义〕汗本津也。津泄则卫虚。水血同类。阴也。水入则荣寒。寒则气郁。郁则发热。

水热相搏于分肉。则身肿。荣出中焦。荣之郁热。内蓄于脾。则津液不行而渴。卫虚。腠理不固。则汗出。脾土发热。则黄色见于面如柏汁也。所以补卫为要。黄益气。入皮毛。肥腠理。退热止汗之功尤切。故为君。桂枝理血。入荣散寒。通血脉。

解肌肉。用之调荣以和卫。故为臣。荣气因邪所阻。不利于行。芍药能收阴气。故佐桂枝。一阴一阳以利其荣。苦酒醋也。用之使引入血分以散滞。注一方用美酒。美酒性热入心。可以致烦。醋但刺心而不烦。未审孰是。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荣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 汤主之。

桂枝加黄 汤方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 (二两)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衍义〕黄汗病。由阴阳水火不既济。阴阳者。荣卫之主。荣卫者。阴阳之用。阴阳不既济。而荣卫亦不循行上下。阳火独壅于上。为黄汗。****独积于下。致两胫冷。

设阳火热甚。及肌肉则发热。****寒及筋骨。则历节痛。若起居饮食过节之劳。

必伤脾胃。将荣卫不充于腠理。而食入所长之阳。即与劳气相搏。散出为汗。又或日暮气门不闭。其津液常泄为盗汗也。凡汗出必当热解。今汗已反发热者。

是邪气胜而津液亡也。斯肌肉无以润泽。久久必枯涩而甲错。发热不已。其热逆于肉里。乃生恶疮。若邪正相搏于分肉间。则身重。汗出已。虽身重辄轻。然正气又从汗散而虚。荣卫衰微。脉络皆空。久久邪气热生风火。动于分肉脉络间。

必作身 。 即胸中痛者。由胸中属肺金主气。行营卫之部。气海在焉。即虚之气。

不胜风火之击。是以痛也。又从腰以上必汗出者。腰以上阳也。阳与荣卫俱虚。

腠理不密。故津液被风火泄出也。腰以下阴也。为孤阴痹于下。故无汗。所以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者。即内经所谓痛痹逢寒之类也。剧则不能食。身疼烦躁。小便不利者。为荣卫甚虚。谷气不充。不能食。荣卫不充于分肉。故身疼重。胃中虚。热上注心中作烦躁。小便不利者。因津液从汗出故也。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

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衍义〕人之血气荣卫。皆主于谷。谷入于胃。化为精微。脾与胃以膜相连。主四肢。

脾输谷气于三阴。胃输谷气于三阳。六经皆起于手足。故内外悉藉谷气温养之也。寸口以候荣卫。趺阳以候脾胃。脾胃之脉虚寒。则手足不得禀水谷气。故逆冷也。手足逆冷。则荣卫之营运于阴阳六经者皆不利。荣卫不利。则逆冷之气。入积于中而不泻。不泻则内之温气去。寒独留。寒独留。则宗气不行而腹满。

脾之幕在季胁章门。寒气入于幕。止当少阳经脉所过。且少阳为枢。主十二官行气之使。少阳之腑。三焦也。既不得行升发之气于三焦以化荣卫。必引留幕之寒。相逐于三焦之下输。下输属膀胱也。

当其时。卫微营衰。卫气不得行其阳于表。即身冷。营气不得行其阴于里。即痛。阳虽暂得前通。身冷不能即温。斯恶寒也。阴既前通。痛应少愈。然营气未与卫之阳合。孤阴独至。故痹而不仁。必从膻中气海之宗气通转。然后阴阳和。荣卫布。邪气乃从下焦而散也。下焦者。中渎之官。水道出焉。前后二窍皆属之。前窍属阳。后窍属阴。阳道实。则前窍固。邪从后窍失气而出阳道虚。则从前窍遗尿而去矣。为大气一转而邪散。故曰气分。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去芍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是症与上条所叙不同。名气分即同。与下条亦同。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术汤方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 。即当散也。

〔衍义〕心下。胃土脘也。胃气弱。则所饮之水。入而不消。痞结而坚。必强其胃。乃可消痞。白术健脾强胃。枳实善消心下痞。逐停水。散滞血。

附方外台防己黄 汤。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

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为肿及阴。难以屈伸。(方见风湿中)头汗者风。腰以下肿者。水甚于风。故表无他病。当治腰下为要。然是汤前条治风水在表。此可治风水在下之病。何也。考本草防己疗风水肿。手脚挛急。李东垣亦以治腰下及足湿热肿甚。脉浮头汗。虽曰表无他病。然与表同。故可通治。

同类推荐
  •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箓放生仪

    金箓放生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化珠保命真经

    化珠保命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请缨日记

    请缨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漫威里的农药系统

    漫威里的农药系统

    苏韩望着眼前刚抽到的吕布牌末日机甲和孙尚香牌末日机甲,心中开始纠结今天打紫薯精应该穿哪一套比较上档次一点。托尼.史塔克:“嗨苏韩,我用这个反浩克装甲和你换一套末日机甲行不行?小老弟?”苏韩望着刚刚空投下来,陷在地里的反浩克装甲和身旁闪闪发光的两套末日机甲,心中愈加纠结起来......开了本新书...咳咳咳,《我在天堂有求必应》,不好看直播自切然后女庄,求一波支持~
  • 斗气元素

    斗气元素

    一代天骄,以厨入武。天级灵丹吗?比不上老子一道菜呢?本作品无尿点,请方便完观看,尿裤子概不负责,菠萝小天出品,必属精品
  • 丧劫

    丧劫

    丧尸混乱末世时代下,被用丧尸病毒制造出的“人形丧尸体”代号S-07在完成搜寻古墓任务时,上古墓穴意外崩塌,被吞噬在了永恒之墓中。苏醒,睁开双眼,末世异种丧尸,带着异种病毒重获肉身,来到了他未曾知晓的修真世界,开启了恒古至今从未有过的修真之法!每周六更新…(」?ω?)」
  • 吾家有女亦有子

    吾家有女亦有子

    初为人妇,仅因为丈夫不受宠,公公便冷眼欺压;初为人母,仅因为是女儿便被嫌弃;初有一子,仅因为只能二保一,便被送去打胎;初次病重,便被怀疑卧床装病;术后初愈,便被公婆刁难……
  • 你是我的满世欢喜

    你是我的满世欢喜

    (可盐可甜,可强势聪明可害羞可爱,有时还有些二的女主+可温柔可霸气,占有欲极强的吃醋男主+联手虐渣渣+无误会,无小三。)第一次见面,她是众人眼中的笑话,与他只是陌生人。第二次见面,她和他谈生意,他却说她丑!却不想,之后的日子是连陆先生都逃不过的真香定律!“陆总,你觉得我还丑吗?”“丑?我何时说过?”“陆先生,这些女人中你觉得谁最漂亮?”“都不及你漂亮!” 婚后。 宁小姐问陆先生:你为什么见我的第一次就认定喜欢我。 陆先生:不是第一次。 宁小姐:怎么可能,你在哪里见过我? 陆先生:梦里。
  • 身在永乐间

    身在永乐间

    一梦六百年,身在永乐间。不曾为过客,瑀瑀独行前。升斗日日艰,富贵刻刻闲。但求身已过,不负在人间。
  • 不做童养媳

    不做童养媳

    当你的男朋友和你的好闺蜜同时背叛你时,是什么样的感觉?换做以前,童雨田大概只会淡淡一笑,说一句:“很狗血的烂剧情。”但是,当这样的事实“活生生”地摆在她面前的时候,童雨田就怎么也无法笑出来了。还没从这样的打击中回过心神,结果一朝穿越她却变成了一个小娃娃,被穷苦的夫妇收养,最后又被卖到了林家当了童养媳。突然又冒出了一个和自己有婚约的少爷?还有,那个害的她心死身也死的负心汉的前世究竟是谁?
  • 一夜书

    一夜书

    这是一本有关废柴崛起的书,但是成为大佬到底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并没有人会真的去计算。一个处在风暴中心的少年,一步步去追寻自我,去求问真相,前方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呢?当有一天,真的走到“我不是我”的那一步,又该如何抉择?真真假假如何辨识?恐惧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 学霸高冷人设又崩了

    学霸高冷人设又崩了

    初见,她的小秘密被戳穿,一冲动就招惹了食物链顶端的男人。从此之后过上了反被压迫的悲惨生活!洛晓央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抱着全部家当,离家出走。隔天惊现传闻,初湛养的小宠物抓回来之后,强行掉马甲。她是自卑软弱,人人可欺的小透明,在人生低谷遇见他,从此之后开始了疯狂逆袭的人生。世人皆知,那个传闻中高冷到不可一世的少年盯上了一只小宠物,从此视他人于无物,人设崩的一塌糊涂。(1V1甜宠~)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