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我始终不渝地喜欢着一位高尚的女性:张海迪!不是因为她是名人,也不是因为她是个残疾人却做出了非凡的成就,而是因为她有一颗会思想的头脑,不为光环迷望眼的坚定意志,还有一种坚持不懈的高尚品格。
张海迪现在有一串辉煌的头衔: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令张海迪名噪一时,美誉多多。其中两个最是了得: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从此张海迪成为青年的楷模。二十多年来,她一直没有停歇,一直坚持不懈地进取,尤其令人难忘。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张海迪一路攀登的历史更让人感动:
1960年,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她便无法上学,在家自学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十五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后来,张海迪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等,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作为一个残疾人,可想而知她活着该有多么难。尽管如此,她却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一刻不停地读书,思考。自1983年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便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
坚持总是有意义的。思考总是有意义的。很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学习,坚持思考,用坚持的精神补偿残疾让她失去的学校生活。2007年,她以作家的身份被邀请到德国班贝格国际艺术家之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工作。2009年,她出版了《我的德国笔记》,记载了她在德国工作学习的日日夜夜,也是她生命中最单纯最美好的纪念。
我看到她在阿尔卑斯山脉前拼尽全身力气“站”起来看雪山的照片,非常震撼。这是个精神意志实在太强大的人。她不能行走,但她的脊柱比谁都强硬。
张海迪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痛苦的,她的痛苦远远大于欢乐。张海迪说,从来没有一件让她真正快乐的事。试想一个高位截瘫的人,每天坐轮椅,还要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张海迪的写作是痛苦的,她得了大面积的褥疮,骨头都露出来了,但她还在写。她做过多次手术,每一次都痛苦不堪。快乐对她来说该是多么的难!甚至在她得知患了鼻癌后,还有一丝的欣喜:终于可以解脱了!她的鼻癌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实施手术的,她清晰地感觉到刀把自己的鼻腔打开,针从自己皮肤穿过。张海迪说:她最大的快乐是死亡。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我们健全之人,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而愁苦经年,特别是遇到痛苦和挫折的时候便轻言放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海迪致敬?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