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生俱来都有幽默的因子。对于孩子来说,幽默要蹲下来,俯身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才有意思。
女儿从小爱笑,每天乐呵呵地,最绝的是“拾二笑”。大人笑完一两秒后,她才会咯咯地笑个不停。幽默的种子需要很小就播种,才会长得茁壮。父母亲那些夸张的笑脸和表情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小女孩爱耍小性子喜欢生点小气。不高兴时,爱把头低下去,脸藏起来,这是她生小气发出的信号。每当看到她那个样子,全当无事人一样,在她身边夸张地大声地发出惊奇的声音:“这是个什么好东西啊,大家都来看呀!”这个“大家”一下子就把女儿“大”了进来。毕竟是小孩子,哪里有大人那么多的心眼儿,她马上就抬起头来东张西望,我们借势给她个台阶下,让她帮着取样东西啥的,这个小插曲就算过去了。常常这样干,她渐渐也明白了我们的小诡计:“我不看,你们骗我呢!”只要她接了话,生气之说便没了下文。
女儿三四岁时偶尔也有闹得大人心烦的时候。我们知道她最怕走在路上穿得破破烂烂脏兮兮的傻子。每当她一有点闹人的苗头,我们就说:“再闹,傻子就来了。”开始时这样一吓唬还真管用。她马上收敛自己,不过好景不长,这一招渐渐就不灵了。我们这厢一说“傻子来了!”女儿那厢马上接话“快坐下,喝杯茶,抽根烟吧!”就是在这些嘻嘻哈哈的搞笑中,事前她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在“傻子”抽烟喝茶的玩闹声中全部烟消云散了。
会认字开始,她就每天给我们出脑筋急转弯的题。我们猜不出来,她便得意地大笑。为了让她开心,我们有时候故意猜不出来,她就更加得意了。“四个人在打麻将,警察来了,带走五个人,为什么?”类似这种脑筋急转弯的段子,我都是从女儿那里听来的。她已经长大了,可依然保留着这个嗜好。她每次放假回家都给我们呈上一道道脑筋急转弯,来考量爸妈的智商,猜不出还要受到她的奚落:“你们是越来越笨啦!”当下流行的搞笑视频都是她推荐给我看,于是才让我们不至于太OUT啦。
孩子认为好笑的语言或动作,大人应该陪着一起笑,让孩子有成就感(尽管大人认为一点也不可笑)。小时候她把在学校里遇到的、听来的笑话带到家里讲,我们总是饶有兴趣地听,于是知道了他们小学二年级班级里出了几个“神”,以为是啥大人物,一听原来是“东方屁神”、“西方屁神”、“前方屁神”哈!
记得小学刚学写作文的时候,表示路很长很长,她只会写:我们“走啊走,走啊走,走啊走,终于到了”;写春游野炊,表示饭烧了很久,就道:我们“煮啊煮,煮啊煮,煮啊煮,终于煮好了”。后来一直把这当笑话讲,表示一件事我们做了很久才做好,就说:我们弄啊弄,弄啊弄,弄啊弄,终于弄完了。现在每当说着这样的句式她都会笑得直不起腰来。
打小她爱穿上爸爸妈妈的衣服,边甩着长长的袖子,边说:“我是爸爸了,我是妈妈了。”孩子这是从不和谐性物品和身体中发现了幽默感。
上幼儿园时,一天我大学同学来家里做客,饭后和先生下象棋。同学是那种豪放派,下起棋来,立马忘乎所以,把棋子摔得啪啪响,打在我们新买的餐桌上,女儿看了很心疼新桌子,于是用了一点小智慧,化解了自己的不安:“叔叔,你轻一点砸桌子,桌子会疼的!”结果把我的同学弄得很不好意思,连说这个闺女将来一定是个好管家。
人际交往需要润滑剂,幽默就可担当此任。她今天已经成人了,一路走来,性格生得很好。她还会用幽默的良方给爸爸治病呢。
今年寒假,小棉袄一直告诉我们12月15日学校放假,她回家。我们也是按照她那天回家安排的,自然是买好了很多好吃的,还有新衣服,就等小姐回来献宝啦。
14日晚上五六点钟有电话来。先生拎起一听,原来是女儿的声音。先生因为患感冒刚从医院打完点滴回家躺在床上,哑着嗓子,有气无力地和女儿讲着电话。好像他俩在说着感冒的事,“没关系的,你一回家,爸爸的病就好啦!”忽然听到先生提高了很多分贝的声音吩咐我:“快去开门,快去开门,女儿回来了!”
“啊?啊?不是说15号才回的吗?”
当我打开房门,看到女儿已经气喘吁吁地拎着箱子走在楼道里就要进门啦。
得意的女儿:“我这回就是要给你们一个惊喜的!”
再看床上躺着的先生,刚才还是病怏怏的,忽然之间换了个人似的,精神头十足,貌似感冒好了很多啦。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