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为弥勒坐像,体态端庄,比例匀称,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历时90年。佛像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它比山西云岗石窟中最高的大佛要高3倍,比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高18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的修建过程
海通大师结茅于凌云山中,见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凶猛,舟辑往往颠覆,因此发愿修造大佛,减杀水势。他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为开凿大佛募集资金。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居然前来索贿,遭到大师严词拒绝。他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专横地说:“那你试试。”海通大师从容的剜下一只眼睛,放在盘子里送给他。地方官惊骇的面如土色,奔逃而去。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修造佛像的工程终于开始了,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大师去世了,工程也因此而中断。
修造乐山大佛的工程中断十年后,工程受到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的重视,他捐献自己的俸金,工程在海通大师的弟子领导下再次开始。由于工程浩大,在章仇兼琼的努力下,唐政府特别拨发麻盐税作为工程资金,工程进展迅速。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章仇兼琼被调任户部尚书,离开了四川,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拿起了修建乐山大佛的接力棒,他捐出自己的俸金,全力支持工程的开展。在三代工匠的努力下,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大佛终于完成,前后历经90年时间。
排水系统布全身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从而为后世有效的保留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延伸阅读
乐山大佛的发鬈用石块嵌就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