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麟阁牺牲后,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努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秘书率警卒十余人于7月29日在永定门外找到了他的遗体。由于头部被炸,几乎难以辨认,在场的人们无不失声痛哭。随后,人们将遗体运回城内入殓,暂埋于雍和宫附近柏林寺内,隐去姓名。
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冯玉祥将军闻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吊佟赵》一诗,悼念佟麟阁及与其一同牺牲的赵登禹将军。
佟麟阁生前对父母极为孝顺。父母有病,必亲自奉汤喂药,每逢休假必回家看望双亲。但自“七·七”事变以后,他为国而忘家,虽南苑与北平城内寓所近在咫尺,却从未返回。激战前,他的父亲病重,家人多次让他回家看看。他挥泪写信给夫人说:“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
而佟麟阁夫人彭静智女士,勤俭持家,温柔贤惠,被冯玉祥称为“模范夫人”,佟麟阁常对子女说:“我事业成就,一半归功于你们的母亲。”他还把夫人的贤德,撰拟成词,刻于手镯,赠与夫人:瑞卿夫人,随我廿年。戎马颠簸,历尽艰危。含辛茹苦,风雨同舟。尊老育幼,克勤克俭。镌此数语,以志不忘。
佟麟阁殉国时,他的父母均还在世,为保证老人的身体健康,佟麟阁夫人一直隐瞒丈夫阵亡的事,每日强颜欢笑,只说佟麟阁南下抗战,安慰二老。二老念子日甚,每天倚门望归,佟麟阁夫人便伪拟家书,以缓释老人的担忧。
抗战终于胜利。1946年4月5日在北平八宝山忠烈祠,北平市各界隆重举行入祀大典,供奉一同牺牲的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的灵位。随后,为纪念烈士,将佟麟阁遗骸移葬于北平西郊风景区香山南约一公里的兰涧沟山上。
1979年8月1日,北京市委统战部发出通知,定佟麟阁为抗日阵亡的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佟麟阁修墓立碑,一米多高的汉白玉碑上镌刻着“抗日烈士佟麟阁将军之墓”。
1980年7月28日,北京市政协和北京市民革在香山举行扫墓仪式,隆重纪念佟麟阁殉国43周年。
1985年8月13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馆内展出了佟麟阁的遗像、史料、墨宝等,并有塑像一尊,以使后人永远纪念。
附:生平小传
佟麟阁,中国抗日英雄,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1892年出生于农民家庭。
1908年,在高阳县衙任缮写员。
1912年,投笔从戎,参加冯玉祥部队。
1914年,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6混成旅1团3营连长,驻陕西。
1915年,入四川,后转战驻扎河北、江西、陕西、河南等地。曾任陆军第11师步兵11旅旅长、陆军31师师长。
1925年,任冯玉祥部国民军第1师师长。
1926年,兼任陇南镇守使。同年夏,率部参加与直鲁联军张宗昌等部在南口的战役。
1927年6月,冯玉祥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佟麟阁率部出潼关进河南,后并入国民党军队,随军北伐,进攻平津等地。
1929年,蒋介石编遣部队,排除异己,他退伍回乡。
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对蒋介石,失败后冯余部改编为29军,宋哲元任军长,佟麟阁任副军长。
1933年初,日军进逼热河,29军奉命调至长城一带迎敌,他参加了长城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长城抗战失败后,回驻张家口,兼任张家口警备司令。
1933年5月,日军进逼华北,冯玉祥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省抗日同盟军,佟麟阁任察哈尔省代主席兼第1军军长。
1933年8月,抗日同盟军失败,被迫撤销,佟麟阁改任张家口公安管理处处长,一度到北京香山隐居,消愁度日,等待时机报效祖国。
1937年初,应赵登禹等人邀请,出任29军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教育长、军训团团长。“七·七”事变爆发后,佟麟阁主张奋起抗战,坚决反对对日妥协。
1937年7月28日拂晓,日军集中机械化部队,与空军联合,向北平南苑、西苑、北苑发起全线进攻。日军第20师团主力与华北驻屯军1部,在40架飞机配合下,从东、南两面向南苑阵地进攻时,他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督战。由于敌机猛烈轰炸,部队联系中断,当他得知军部已下达南苑部队立即撤回城内的命令时,即决定到大红门附近掩护,阻止无秩序的后撤,亲自在掩护阵地指挥。下午1时许,各部队撤退完毕,他自带卫兵向城内撤退时突与日军遭遇。在身陷重围、腿部中弹负伤后,仍激励官兵坚持战斗,奋勇杀敌,指挥大家转移。不幸又遭日机轰炸,弹片击中他头部,伤势加重,壮烈殉国。时年45岁。
§§第二十章 孤城奋战视死如归,以身殉国流芳青史——记王铭章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