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一座座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为我们讲述着哈尼族大地艺术家的传奇故事。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它是哈尼族人民与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的和谐互补的人类大创造,是文化与自然巧妙结合的产物。哈尼梯田不是一般的梯田,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称它为“世外梯田”,并将其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
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哈尼族人民在大地上的雕塑艺术,梯田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梯田17万亩,是红河州哈尼梯田的核心区。无论你登上元阳哪一座山的山顶,都会看到如山如海般汹涌而来的梯田。元阳县境内山岭密布,哈尼族人民因地制宜将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随着山体的不断变化梯田坡度也不断变化,大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
元阳梯田之所以如此壮丽和独特,首先是特殊的地理结构造成的。
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的地形分布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因此,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天气寒冷,而滇南低海拔地区则全年无冬,气候温暖。从滇西北到滇南,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著,降雨量也越来越大。而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地区就是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年均降雨量可达1397.6mm。这就使从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长江水系到滇南江河水系流域,梯田稻作文化越来越发达,并最终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形成最发达的梯田稻作区的地理环境。
其次,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梯田必然形成为最壮丽、最独特的奇观。
元阳地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中部突起,两侧低下,鸟瞰全境,山地连绵,层峦叠嶂,地形呈“V”形发育。境内最低海拔为144米,最高海拔为2939.6米,海拔高差2795.6米。县内气候多属亚热带季风类型,但因地形复杂差悬殊,立体气候突出。河坝区年均温度25度,最高气温42度,高山区年均温度11.6度,两区温差达13.4度。在由河坝经下半山、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所以,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便进入此地区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后的千百年间,哈尼族人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他们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灌溉问题。
哈尼族人以数十代人毕生的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的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所以梯田可以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人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他们随着山势地形的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也奋力开田,正是因为哈尼族人的勤劳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千奇百态、变幻莫测、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
哈尼族白鹇舞的由来
白
舞是哈尼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因舞蹈动作是模拟白鸟的生活、姿态而得名。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贫病交加的哈尼族老人倒在一棵大树下,当时这棵树的枝头上正好立着一只美丽的白鸟。善良的白鸟来回飞翔找寻药草并喂到老人嘴里,直到老人痊愈后,白鸟才展翅飞向远方。
为了感激和怀念善良的白鸟,老人就用芭蕉叶摹仿白的翅膀跳起了舞,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白舞。 白舞寄托了哈尼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理想,是善良和吉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