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
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北人至态之日,重行吊礼;礼无明文,则吾不取。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释义”
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中,不到办丧事的人家去;如果不写信致哀,就过了节再穿戴整齐亲往吊唁,以示慰问。北方人在冬至、岁首这两个节日中,特别重视吊唁活动,这在礼仪上没有明文记载,我是不赞同的。南方人不兴迎接客人,见面时只是拱乎而不弯腰,送客仅仅离开座席而已;北方人迎送客人都到门口,相见时躬身为礼,这些都是古代的遗风,我赞许他们这种待客之礼。
“学家教”
俗话说:“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人与人的交往,都要遵循一定礼仪。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不能仅仅凭借个人喜好和感受,还要懂得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才能成为受人欢迎的好孩子。并且,孩子从小学会文明礼貌,就能有效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通过不断提升个人修养为日后发展打开新天地。
1.良好的礼仪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许多父母经常抱怨,孩子调皮捣蛋,有时候甚至是“人来疯”。与孩子计较吧,他们还是孩子,如果放纵他们,怎么能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呢?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场合,孩子不守规矩,没有礼貌的行为让人很讨厌。
王华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平时家里没有客人来时,他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但是,一旦家里来了客人,他就像有了保护神似的,开始放肆起来。比如,王华会在客人面前向父母索要玩具,提出种种过分的要求;家长当着客人的面,不好意思管教孩子,只能任由他“胡作非为”。
不可否认,孩子调皮一些,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不分场合乱来,就值得父母注意了,而如果不对孩子加以引导,让他们遵守一定规矩,日后管教起来会更难。比如,孩子随便打断别人说话、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大吵大闹、在长辈面前称呼不当等,都不能用孩子顽皮来解释,对这些情形,父母只有引导他们掌握相应的交往礼仪。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登说过:“文明的举止,还有这背后所蕴藏的对人的体谅、关心,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良好的礼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而这种修养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孩子缺乏教养,不懂礼貌、礼仪,即使有胆量也会带有野蛮的色彩,即使有学问也会显得迂腐,即使有聪明才智也会看起来滑稽,即使率直也会变成粗俗……是啊,人们都喜欢和懂礼貌的人交往,当孩子以良好的举止、得体的言行与人交往时,他们就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
比如,在学校中,孩子懂得遵守同学之间交往的礼仪,就能帮助他们与他人和谐相处,在融洽的校园、班级环境中生活好、学习好,健康成长。一般来说,同学之间的交往礼仪包括:
(1)同学之间的日常相处要诚恳谦虚,相互尊重。具体来说,同学之间讲话时要采用恰当的语言,语调要平和适度。比如,同学间可以彼此直呼对方的名字,但时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而当有求于同学时,则要使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而在男女同学之间,男同学应该主动关心、照顾女同学。
(2)同学之间忌讳打听对方的隐私。孩子往往认为,大家既然是朋友,就应该无话不谈,但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特别是与那些不太熟悉的同学,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做到彼此融洽相处。至于私自翻阅别人的日记或私拆私藏别人的信件,则更不允许。
(3)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当同学遭遇挫折、失败,甚至是不幸时,要积极主动进行问候,并给予帮助。有的孩子之所以不能和同学搞好关系,就是因为好胜心太强,比如同学在学习上暂时落后时,嘲笑、冷笑、歧视对方,这种做法无疑会让双方彼此敌视。
无论时在学校、家庭,还是将来走向社会,与人正常交往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作为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帮助掌握与人交往的一般原则,学习基本的礼仪。懂礼貌、有教养,孩子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让孩子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
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首先要让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的外表,包括衣着、坐、立、行的姿势和言谈举止上,可以反应出他的修养、禀性、文明和教育程度。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帮助孩子修炼自己的言行,这使懂礼节、有教养的基础。
在这里父母可以询问孩子:喜欢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如果一个人打扮得怪里怪气,交腿斜靠马路边,说话时歪着膀子,你愿意和他(她)交朋友吗?估计孩子一定作出否定的回答,因为不喜欢和这样的人往来,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接下来,父母要告诉孩子应该注意自己的仪表,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
具体来说,孩子在保持个人良好的仪表方面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保持良好的站姿、坐姿和走路姿势。
体育老师常要求人们要“坐如钟,站如松”,是很有道理的。“坐如钟”就是坐得正,上身要自然挺直、挺胸、两肩放松,不要歪扭,大腿和小腿基本成直角,脚平放地上,使上身重心落在臀部,犹如巨钟端坐之势。看人的时候,要把头稍微抬起;看书的时候,眼睛与书本的视线要成直角。这样的形体姿势显得端庄、大方、自然、舒适。不但看起来美,而且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也有非常有益。生活中,有的孩子坐、卧的时候歪七扭八,时间长了就容易驼背,甚至容易造成近视,影响心脏和肺脏的功能。
站立的时候,重要的是身体要像挺拔的青松一样,把身体的重心放在两只脚上,头要正,颈要直,挺胸收腹不斜肩,两臂自然下垂,臀部不向后翘,从头到脚成一条线,两眼平视。走路的时候,则要在正确的站立姿势基础上注意挺胸、收腹、梗颈,保持躯体正直,挺胸腰正,下肢摆动要协调,做到步伐稳健、轻松自如。
(2)掌握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
比如,到别人家里做客的时候,坐在沙发上不能跷腿抖动,女孩穿裙子要把裙脚收好等。递给别人物品的时候不能直接递过去,最好是双手送过去。接受对方的东西时,则要双手接过来。搀扶老人、小孩的时候不能用一只手去拽,而要两只手并用,保证对方的安全。
在待人接物方面,首先要学会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学会替对方着想;其次,要在行动上表现出应有的照应、关爱、体贴,这就是礼仪的具体内容了。
(3)注意自己的容貌、穿着打扮等,给人留下好印象。
孩子充满朝气,应该给人精神饱满的感觉,可以通过加强体育运动保持活力,注意调节饮食。当然,孩子的面貌还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状态。孩子如果总是闷闷不乐、心胸不开阔,就很容易把不开心写在脸上,无形中会把这种不良情绪带给他人。
在穿着打扮上,父母要让孩子注意衣着符合自身特点。具体来说,要给人以美观、整洁、得体、协调、舒服的感觉。当然,选择服装应因人而宜,一般来说,第一步要考虑它的颜色、款式和本人的气质、性格、肤色是否协调。此外,还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
良好的礼仪是一种教养,当孩子保持良好的仪表、以尊重的心态与人交往时,就能打开身心的大门,迎接对方的善意会应。孩子从小懂得了这个道理,并且努力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专家建议”
(1)让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因为清洁卫生既是仪容美的关键,也是礼仪的基本要求。道理很简单,一个人无论多漂亮、服饰多华贵,如果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么必然会破坏自己的美感,让人敬而远之。所以,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洗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当然,不要让孩子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
(2)引导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学会换位思考。孩子由于年纪小,以及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往往只注重个人感受,不能体会他人的需求;所以,让他们学会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就更能将心比心,懂得尊重对方,更好地遵守交往的礼仪。经验表明,善于替他人考虑的孩子,更能赢得他人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