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寓言的摇篮,寓言是神话之后出现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它承继了神话的浪漫主义传统,这已为世界各民族的寓言文学发展实际所一再证明。庄子是战国时代荆楚文化的代表。南方楚国,文化传统不同于中原地区,楚民族信巫好鬼,重淫祀,保留着丰富的神话传说,这种文化背景,自然会熏陶作为大思想家的庄子,并且提供了《庄子》寓言产生的文化基础。《庄子》吸收了古老神话中丰富的养料。通过对神话的合理利用,创造出了神话与故事相互渗透,浑然一体的寓言。这些寓言,往往富于浓重的神话色彩;而庄子在运用神话时,又常常包括别致的寓言意趣。这种寓言、神话水乳交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庄子往往根据表述思想观点的需要,对神话传说作了加工改造,从而寓意其中,在神话中加进了新的成分和新的含义。庄子是如何改造、利用神话创作寓言的呢?
首先,《庄子》寓言直接取材于古代神话。《庄子》寓言中的许多人物如浑沌、倏忽、神农、黄帝、广成子、王倪、被衣,都直接来自神话传说,其中神奇荒诞的故事也是对神话故事的再创造。通过这些寓言,宣传了作者的思想观点,抛弃了原来神话中的原始思维特征,赋予了故事以新的内容,体现出人类思维随着社会的前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理性特征。庄子抛弃了原来神话中原始人类对于至高无上的帝神的崇拜意识,把它改造成宣传自己思想观点的具有全新意义的寓言,其主旨即是“无为”、“为者必败”,也即庄派顺其自然,率任天性的思想主张之体现。
其次,庄子往往运用神话式的虚妄幻想即极度的夸张和拟人化手段来创作寓言,从而继承和发展了神话的浪漫主义传统。《庄子》寓言中的真人、至人、神人、圣人,都被描写成“其寐不梦,其觉不忧,其实不甘,其息深深”。“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超人”。这些借鉴神话而创造出来的寓言,想象更丰富,情节更离奇怪诞,浪漫主义的幻化色彩更加强烈。
《庄子》这类“神话寓言”。一方面保留了原始神话的蛛丝马迹,为我们研究神话提供了许多材料,从中可以大略窥知原始人类的生活图景,有助于人们对于原始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这些寓言打破了神话传说的原始思维框架,舍弃了那种对世界现象的虚妄理解,把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提高到了自觉意识阶段,从而注入了理性思维的新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人们的思维,对于人类思辨力量的加强,推动理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其意义是重大的。而且,不论在题材的选取、改造上,还是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这些寓言都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秀峰摘自《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全文9000字)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4年第5期,又《新华文摘》1994年第5期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