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关键,让孩子觉得大人对他也是重视的。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和他交朋友,和他分享快乐与成功,使他在失败或沮丧时不感到恐惧和无助,才能为他排遗成长中的烦恼。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给予其正确的指导。抽时间分享他们的心里话,听他们啰嗦,分享他们想分享的一切久而久之,朋友关系就逐渐建立,那么我们想象中的朋友似的家庭关系也许就能建立起来了。
父母同孩子互动,孩子会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广博的知识以及对世界更深刻的认识。好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生活中的点滴!
研究表明,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质量对孩子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孩子对事物和人的认识、对人思想的了解、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都开始于与父母的互动。研究显示,孩子的情绪情感是否稳定,取决于孩子与父母在活动中形成何种关系。可以说,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的健康发展绝对离不开与父母积极而科学的互动。现实中,不少父母由于忙于工作,缺乏与孩子的直接互动,有的家长雇保姆照料孩子,有的家长让自己的老人看管孩子,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入全托。其实,这三种形式都不能代替父母与孩子的直接互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特别要注意提高与孩子的互动质量。
家长应坚持与孩子的正确互动,避免与孩子形成错误的互动。
一个10岁女孩看一部电影之后问妈妈:“我会不会死呀?”妈妈很生气地说:“闭嘴!你这么小就想到死,多不吉利!”这就是错误的互动。孩子的问题没错,妈妈的反应和回答却是错误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妈妈对孩子不够尊重,反映出一种不民主的非平等的关系。第二,妈妈错误地传递给孩子一种迷信的色彩,增加了其对死亡的恐惧,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第三,妈妈打击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失去了一次进行死亡教育、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的机会。
家长应坚持与孩子的平等性互动,减少或避免与孩子的不平等互动。由于家长与孩子在体力、知识经验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往往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不平等的互动,家长往往是主动的一方,孩子就成了被动的一方。然而,研究却表明,平等性互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自主、自信、自尊、独立性、创造性、社会适应性、尊重别人的态度与合群互助的精神,不平等性互动则相反。
家长应坚持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同时并用。这两种互动对孩子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家长要同样重视。直接互动的形式有语言互动、行为互动、表情态度等。高质量、高频率的语言互动不仅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语言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可以转化为孩子的素质。行为互动,无论在孩子掌握语言之前还是掌握语言之后,其作用都十分巨大。尤其对孩子的技能、能力、习惯、经验、品行等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身教胜于言教是有科学根据的。表情态度对孩子的感染力是极其显著的。无论是直接对孩子的表情态度还是在孩子面前对他人的表情态度,都会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无论消极的还是积极的表情态度,都会以同样的性质转移到孩子身上。所以脾气暴躁的家长会有爱发脾气的孩子;对人和事热情的家长就会有热心肠的孩子。
间接的互动形式主要是孩子与由家长创设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互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环境之子。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环境的质量决定人的质量。同理,家长有意无意创设的家庭物质环境和营造的精神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严肃认真地考虑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家庭环境。
家庭中的互动,主要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交往活动,这是家庭日常活动中最基本和普遍的现象。良好的互动会对孩子顺利成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不良的互动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还会给家庭带来许多烦恼和问题。那么父母如何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呢?
父母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必须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阶段,这个阶段有什么表现。哪些表现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比如,3至4岁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的特点,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是边做边想边说,也就是说,做、想和说是同步的,在他们玩的时候,父母如果不让他们说话,就违背了孩子的心理特点,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再如,上小学的孩子害怕和焦虑的情感开始萌发,这时期有的孩子开始害怕单独一个人在家玩或睡觉,天一黑就不敢一个人下楼,有的甚至上卫生间也要父母跟着,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这时期的特点,认为他越大越没出息,无端地进行指责,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所以,父母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就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互动并非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合适的互动环境可以促进互动的顺利进行,而不合适的互动环境则会影响互动的效果。那么在家庭中,适当的互动环境应该具有什么条件呢?
(1)合适的时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虽然发生在每时每刻,但成功的互动应该具有一些时间条件。比如,孩子吃饭时和睡觉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谈学习上的事情,更不要批评他,和孩子谈事情,要在孩子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当孩子情绪低落时最好免谈。
(2)适当的场合。一般说,当家里有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时,或者有邻居或亲戚等其他人时,父母要避免谈论孩子的缺点,和孩子在别人家的时候也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指责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既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有时候还会有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