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引起别人注意,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因为每个人在心底都有一种被别人认同的渴望。于是,为了取得别人的认同,有的人不惜一切代价哗众取宠,有的人以唱反调来博得大家的注意。哗众取宠者由于其功利性太强,刚开始可能会获得一些人的认同,但时间一长势必引起大家的反感。专门靠唱反调或“抬杠”非但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反倒经常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世界上,有一种人似乎把跟人“抬杠”奉为自己的天职,大家都说子丑,而他们偏偏认为寅卯。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得与众不同,其实这丝毫不能证明他们的执著与聪明,反而被视为异类。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最终除了口舌痛快之外,将一无所获。 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首先要能够恰如其分地认同别人。只有先认同别人的价值,别人才愿意与自己沟通,进而认同自己。恰如其分地认同别人可以说是与人有效沟通的敲门砖,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相信天底下没有人喜欢整天跟“杠头”亲密接触。
恰如其分地认同别人是一种做人的智慧,也可以说是一种做人的态度。而学会说“您是对的”则是认同别人的一种最为有效方法之一。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说得合情合理,说得恰如其分,说得真诚自信,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将“争论”一词在自己的心中清除,并努力在心中培植出“认同”的大树,培养一种认同思维和态度。 是不是我们有了认同的思维和态度就能真正做到恰如其分的认同别人?当然不是。仅仅有认同别人的思维和态度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让对方感觉到。我们国人最常用的方式是点头,以为自己对着对方点点头即表示认同。这种方式可能在古代比较管用,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注意力容易分散,仅仅用点头的方式有时很容易被对方忽略。最好的办法是:热情地说声“是的”,然后以真诚的目光直视着对方的眼睛,再补充一句“您是对的”或“说得不错” 。 当然,要是我们真的无法接受对方的观点,也不能敷衍人家。这时,千万不要违心地说“您是对的”或“说得不错”,也不要直截了当地说“您错了”(除非万不得已),这样只会挑起一场无谓的争论。要知道,在毫无意义的争论中,是没有胜者的;一定要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陷入争论的泥潭,即使我们是对的。 古时候,有两个人争论一道算术题,一个是书生,另一个街头混混。书生说四七等于二十八,混混说四七等于二十七。两人争得不可开交,以致争论到公堂,请知县大人定夺。结果县令当即判决:赏给书生二十八大板,将混混无罪释放。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位糊涂的知县大人胡乱断了一桩糊涂案:坚持真理的人挨了板子,胡搅蛮缠的人反倒不予追究!可是,我们仔细品味一下这则寓言故事就会发现这个知县大人其实并不是真糊涂,糊涂的反倒是坚持“真理”的书生,知县是想用板子打醒这位糊涂的书生。想想看,一个知书达理的书生与一个认为四七等于二十七的混混争得死去活来,有什么意思,这样的书生不是糊涂是什么,难道不该挨板子吗? 春秋时期的智者老子就说过:“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两千多年后,我们的小平同志将其发展成一条重要的治国安邦谋略,他不知一次地提醒国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因此,大利不抢,大道不争,争而不争,不争而争,实乃争也。掌握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也就学会了说“您是对的”,也就能够恰如其分地认同别人,同时让别人很好地认同自己。 老叟箴言 争论,图的是一时之快,毁的却是一世之业。 认同别人并不是在贬低自己,相反是在寻求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