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经被称为“老大帝国”,从秦始皇称帝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了封建帝制时代,这种专制主义统治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皇帝观念根深蒂固,民主似乎距离中国是如此之远。但是爆发于1911年10月的辛亥革命,结束了这种局面,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但是这些斗争都是自发的,缺少组织和领导。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理论,组织革命政党,先后发动过十次武装起义,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
湖北位居长江腹地,武汉素称“九省通衢”,是水陆交通中心。帝国主义各国很早就在这里辟租界,开商埠,办工厂,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他们的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农村经济破产,人民被迫走上革命的道路。1904年7月,武昌出现了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随后又陆续成立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等秘密革命组织。湖北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革命,在士兵中发展革命组织,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工作,直到武昌起义前夕,新军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参加了革命组织,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同盟会领导人决定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实现了湖北地区革命组织的大联合。1911年夏天爆发的四川保路运动,预示着全国革命风暴的到来。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统治者的武力减弱,武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制定了起义计划。但实际起义并没有按预定计划进行。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革命总机关赶制炸弹时不慎爆炸,文件全被俄国巡捕搜走,机关暴露。蒋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当晚起义。但因命令未能及时送到,起义没有实现。湖广总督瑞激下令搜捕革命党人,武昌机关遭到破坏。
10月10日,瑞激继续按册捕人,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紧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络。当晚7时过后,工程第八营革命党的总代表、后队正目(相当班长)熊秉坤领导该营首先发难。他率领十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守库的本营左队士兵鸣枪配合,顺利地占领了楚望台。工程营左队队官(相当连长)吴兆麟被推为临时总指挥。当天夜里11时左右,革命军以工程营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发起猛攻,督署守兵千余人以强大火力阻击,各路大军均不得手。午夜时分,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瑞激闻炮丧胆,从督署后墙凿洞逃遁。次晨2时,革命军再次发动进攻,终于在黎明前攻下督署。武昌起义胜利。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这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胜利。消息传出,全国和全世界为之震动。
武昌起义枪声一停,湖北军政府即于11日在武昌宣告成立。由于原来的起义领袖被捕、被杀、受伤或逃匿,群龙无首,加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社会上有“名望”的人才能号召组织政府,于是拥戴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旅长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推举湖北咨议局议长、立宪派首领汤化龙为总参议。黎元洪料想革命不会成功,推托不肯上任。革命党人便组织谋略处,担负军政府的领导责任。五天以后,黎元洪再也拖不下去,见清王朝大势已去,才宣誓就职。他上台后,谋略处即被撤销,军政府被改组,立宪派分子及反动官绅纷纷挤进革命政府。革命党人虽然与之进行反复斗争,终究未能扭转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立宪党人控制湖北军政府的局面。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又公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在中国第一次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此外,军政府发布各种文告,号召各省起义,促进了革命的继续发展。在外交政策方面,军政府宣布所有清政府以往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赔款、外债照旧按期偿付,各国在华既得利益“一体保护”,表示革命“并无丝毫排外性质”,这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武昌起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首先响应的是湖南和陕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广东等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如:命令各省官厅焚毁刑具,废止刑讯;取消清朝律令中各类“贱民”条令;保护华侨;禁止买卖人口;废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辫子;禁止赌博、缠足、吸食鸦片。鼓励兴办工商业,振兴农垦业,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普及教育,删除旧教科书中的封建内容。这些政策法令,移风易俗,革故鼎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观念的传播。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都督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的篡权,以及一些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致使南京临时政府权力被袁世凯所篡夺。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远历史变革。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世纪回望,历史的沧桑不能磨灭辛亥革命的意义。
结束了皇帝的历史——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而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清朝政府,在中国大地上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此后虽然有两次复辟,但是很快就被推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谁敢复辟,就是共和之贼,天下共诛之。
1912年4月,袁世凯窃得政权后,利用同盟会的内部分化,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并凭借武力公然向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刀,迫使唐绍仪辞职。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便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各地群众纷纷集会抗议。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在护国军的打击下和全国一片讨伐声中,袁世凯不得不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1917年7月,张勋应黎元洪“调停”之邀,率三千“辫子军”入京,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迅速失败。
这足以说明,辛亥革命已经把中国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这个社会再也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了。
辛亥革命是震惊中外的一次伟大的政治事件,它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的创举,也是整个东方文明史上的创举,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时,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爆发立即在亚洲和世界激起巨大反响,迎来了20世纪世界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