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9月14日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早在1842—1843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的时候,就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兴趣。1843年迁居巴黎后,便着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认真考察前人的研究成果,仔细阅读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并作了大量的笔记。他在这一时期经济学上的研究成果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这实质上是他的雇佣劳动理论的萌芽形式。
1845年2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继续研究经济学。1845年9月至1846年4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们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唯物历史观,揭示了人们的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其后的研究成果,出版的有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这两部著作。
由于积极投身于1848—1849年的欧洲革命运动,马克思一度中断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伦敦,继续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马克思每天都到英国博物馆去看书,废寝忘食,阅读和摘录各种文献资料,写满整整24个笔记本。185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马克思加紧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以便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武装工人阶级。从1857年8月到1858年5月,马克思写下了长达50个印张、篇幅宏大的经济学手稿。1859年6月11日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是从这部手稿整理出的第一部分。这可以说是《资本论》的初稿。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创立于剩余价值理论,这一发现同唯物史观的发现一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马克思完成这一部分的研究之后,从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又写了一部篇幅更巨大的手稿,共23个笔记本,约200个印张,这是继1857—1859年手稿之后的《资本论》第二个手稿。这部手稿是马克思在5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充和深化。在写作过程中,马克思决定使用《资本论》为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只作为副标题出现,全书计划写成4册。
1863—1865年,马克思继续研究和整理他的经济学手稿。根据恩格斯的建议,马克思决定先出版《资本论》第一卷。从1866年1月开始,马克思对手稿进行最后的誊写和润色。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资本论》第一卷终于脱稿。1867年9月14日,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著作《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问世,第一版的印数是1000册。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的二重性出发,进而分析了制造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阐述了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产生和到货币的转化,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实质。
由于长时间紧张的工作和贫困的生活,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他生前没有能够实现全部《资本论》的写作计划。按照他的遗愿,恩格斯承担起整理和出版《资本论》以后各卷的艰巨任务。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动,1885年7月,恩格斯亲自编辑的《资本论》第二卷问世,它包括了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又过了将近10年,1894年12月,《资本论》第三卷已整理出版了,第三卷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至此,马克思《资本论》的3卷理论部分全部出齐。
恩格斯去世后,剩下的马克思的遗稿,于1905年至1910年间,由考茨基以《剩余价值论》为书名单独出版,作为《资本论》的第四卷。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的问世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