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欧各国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工人运动逐渐从自发的经济斗争转向有组织的政治斗争,这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并结合工人运动的实践,创立了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1848年2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人类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1)历史的召唤
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以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作,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丑恶也日益暴露出来。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1837年,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危机的直接受害人仍然是劳动人民。因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尖锐,同时,大工业的出现,加强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又有利于各地区工人的联系。西欧无产阶级开始组织起来,从个别的自发斗争逐渐走向有组织的斗争,从单纯的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1831年和1834年法国爆发了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1836年到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是“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武装起义,尖锐地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意识到了无产阶级的本质。
在这三次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不断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不仅建立了工会组织,而且还开始建立了政治组织。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为争夺统治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士”了。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无产阶级已经开始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
(2)成长与转变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要求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犹太人的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担任了一些激进的资产阶级活动家在科伦创办的《莱茵报》的编辑,很快成为该报主编。从此,《莱茵报》在马克思的主持下,面目焕然一新,革命民主主义色彩越来越鲜明。
1844年2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第一、二期合刊)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重要文章,表明马克思已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他以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指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弊端的根源,并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消灭私有制度的不可避免性。《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的发表,是恩格斯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的标志。
(3)共产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曼彻斯特来到巴黎,会见当时正在巴黎过政治流亡者生活的马克思。从此开始了他们的伟大合作。
为了把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应邀加入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它的改组工作。同年6月,恩格斯出席同盟在伦敦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向大会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席了这次大会。会上审查了新的组织章程。大会通过章程后,又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负责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在伦敦正式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言》还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并且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诬蔑,批判了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正式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面前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