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青少年在学习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从心理学上来看,厌学是指青少年消极地对待学习的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表明: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
有的青少年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青少年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青少年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有的青少年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有的青少年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
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的厌学和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从青少年的表现来看,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绩,严重的则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朋友,你是不是有厌学情绪呢?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在于你是怎么对待它的。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看看这个高中生的苦恼吧:
我现在是高一的学生,可是初一时班主任说的“你要承认别人比你强”这句话一直给我留下了不自信、自卑和厌学的阴影,让我不能以平常心对待现实的学习,想起那句话,我就想哭。
我很不愿承认我是差生。我看到教科书就精神紧绷,做题时感觉脑袋很重,很不舒服……
“我非常不喜欢上学,我不喜欢我的学校、我的老师,更不喜欢我的同学们。我明知道这样不对,可又改变不了自己的想法,提不起任何上学的兴趣。我该怎么办呢?”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说“不想上学了”、“读书没意思”,这就是典型的厌学表现。长此以往势必贻误学业。厌学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表现和自我认识存在差别,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外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会引起青少年的这种消极心理。那么,我们如何来克服这种厌学心理呢?
1.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能力低下,而导致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于是他们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青少年首先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学习成绩提高了,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还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学习的速度。产生厌学心理的青少年,不是不想学,而是太想学好,他们为了赶上去,可能会不分昼夜地学习,想一下子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做法,不仅没使他们成绩提高,反而使学习效率更低。
2.要注意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差,也是青少年厌学的一个原因。有些青少年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还有的青少年不会交往,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比如厌学情绪就会产生。因此,这些青少年要注意改善自己的交往方式,与同学和老师处好关系。
3.发展自己的某一项特长。大部分学习成绩落后的青少年,可能有其他方面的一技之长,比如说劳动、音乐、体育等,但在强调学习成绩的学校里,他们的这些特长受到压抑,没有发挥出来。
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所以你如果有某种特长,要尽量发展、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