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常规思维的惯性,称为“思维定式”。这是一种人人皆有的思维状态。当它在支配常态生活时,还似乎有某种“习惯成自然”的便利,所以不能否认它的积极作用。但是,当面对创新时,如若仍受其约束,难免会对创造力产生较大影响。
若一个人只在阳光下待着,他就很难看到黑暗;同样,若只待在黑暗中,也很难看到光明。思维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只会用一个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那他就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在观看马戏表演时我们会发现,大象往往能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事实上,大象的鼻子能轻松地将一吨重的东西抬起来。如果它想逃走,只需要用点儿力就能把木桩拔起!
那么,为什么它不懂得这样做呢?原来,马戏团的大象从幼年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木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木桩对幼象而言,都太过沉重,自然拉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力气也变大了,但只要被拴在木桩旁边,它还是不敢妄动。这就是思维定式。
长大后的大象,其实可以轻易地将铁链拉断,但由于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存下来,所以它习惯性地认为木桩“绝对拉不动”,也就不再去拉扯。
反观人类,也有类似情况。我们虽然被赋予“头脑”这一最强大的武器,但总是会受到习惯和常规思维的束缚,而经常不敢突破思维定式,因此难以找到解决难题的出路。用僵化和固定的观点认识外界的事物,有时也会带来危害。
青少年朋友,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思维定式的小故事吧:
为了让学生在平时养成敢于突破固有思维定式的良好习惯,有位老师在课堂上问一位学生:“如果两个人掉进了一个大烟囱,其中一个身上满是烟灰,而另一个却很干净,那么他们谁会去洗澡?”
那位学生很不以为然地回答:“当然是那个身上脏的人!”
老师嫣然一笑说:“错!那个被弄脏的人看到身上干净的人,认为自己一定很干净,而干净的人看到脏人,认为自己可能和他一样脏,所以,身上干净的人要去洗澡。”
接着老师又问:“后来两人又一次掉进了那个烟囱,哪一个会去洗澡?”
学生回答:“这还用回答吗,是那个干净的人!”
老师又是一笑说:“又错了,干净的人上一次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脏人则明白了干净的人为什么要去洗澡,所以这次脏人去了。”
接着老师又问道:“他们如果再一次掉进烟囱,哪个会去洗澡?”
那位学生支支吾吾地迟迟说不出答案,这时,班上的学生议论开了,有人说,那个干净的人会去洗澡,有人说,是那个脏人。
后来,老师又是一笑:“你们都错了,你们谁见过两个人一起掉进同一个烟囱多次,结果还是一个干净、一个脏的事情?”
上面的故事说明,我们许多人都让固有思维定式引导我们墨守成规地解答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式对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
其实,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问题,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当你在脑海中建立新的思维体系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如雷厉风行、优柔寡断、慎思严谨、粗心大意等。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通往罗马的路各不相同,有的是高速公路,一路顺风;有的是崎岖山路,坎坷而行。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走哪条路是明智的,走哪条路是愚蠢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走哪条路是由我们的固有思维模式决定的。
中国有句名言:横看成岭侧成峰。意思是在每个角度所看到的山峰是完全不一样的。做事情、想问题也是这样,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下看问题,所得到的结果也大为不同。
当我们陷入到一个模式中,并苦苦挣扎时,不妨让自己换一种思维,转一个角度,也许“山穷水尽”马上就会“柳暗花明”。面临问题时,我们不要一味地和自己较劲,一条道走到黑,如果你能换个思维方式想问题,懂得另辟蹊径,相信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对那些懂得变换思维方式的人来说,面对难题,他们总能轻松应对。有人不解其中奥妙,问他们其中诀窍,他们会说:“换一种思维想问题,再难的问题也不过如此。”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尽可能超出原有思维的局限,学会另辟蹊径,有时出人意料的新方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那就看看下面这个笑话吧:
一个聪明的父亲有一个夙愿,就是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父亲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
儿子说:“我的事我自己办,让你帮我找,不如我自己找!”
父亲说:“我为你找的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儿!”
儿子大惊,说:“要是这样,可以。”
然后,这位父亲找到了比尔·盖茨。
父亲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
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
父亲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比尔·盖茨感到很惊喜,说:“啊,这样,行!”
最后,这位父亲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
父亲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
总裁说:“可是我有太多副总裁了,不用你推荐!”
父亲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茨的女婿!”
总裁大喜,说:“这样呀,行!”
于是,父亲如愿以偿了。
这位父亲用一个一般人想不到的方法,得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故事也许很荒唐,但是他的思维方法却值得我们思考。面对难题,也许我们换一个思维方式想问题,找一个独辟蹊径的方法,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在学校长时间学习的青少年,难免会对一些事情或一些题型形成一定的固定思路,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限制,久而久之就会使我们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与做事的习惯。
学习中,很多人一旦发现过去用过的方法和经验不能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时,便会理直气壮地说:“这个问题根本无法解决!”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想想还有没有新方法时,他们也常会满脸疑惑地回答:“还有什么新方法吗?”
“还有什么新方法吗”,从回答可以看出,他们根本就没有寻找新方法的打算,也很难相信会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大量的教学实践都说明,青少年之所以在平时会出现许多解题失误,都是由思维定式造成的。日常生活是多彩的、千变万化的,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变时,思维定式却会使我们墨守成规,难以涌现出新思维,做出新决策。
特别是当新旧问题交替出现,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解决方法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在不放在一起的情况下,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之间的距离都相等呢?
一般情况下,许多青少年朋友都会按固有的思维模式去任意摆弄四个正立的瓶子,但却毫无头绪。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
原来,将其中三个瓶子的瓶口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使四个瓶子的瓶口构成一个正面体的四个顶点,答案就出来了。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是解这道题的关键所在。
在一定情况下,养成敢于突破思维定式的习惯是青少年学习中最宝贵的,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一种挑战。所以,青少年朋友应当在平时自觉养成勇于突破固有思维定式的良好思维习惯,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许多问题并非太难了,无法解决,而是我们将自己的思维固化了,当我们在一个思维模式中竭尽全力后,再找不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就会接受问题的存在,且熟视无睹。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超越原有的思维模式呢?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是忘记原有的思维习惯。不能忘记旧习惯,新的想法就不能浮出水面。
二是当自己突发奇想时,不要马上否定,而是要积极思考下去。让所谓不合理的想法得到实践的验证,如实验、尝试等。
三是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尝试用不同办法去解决的可行性。
四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避免以偏概全。
被问题所困时要大胆突破,学会另辟蹊径。敢于另辟蹊径,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很多时候,经验和思维定式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