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97800000012

第12章 中国人的同情心

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居于“五德”之首的“仁”,它代表着中国人生活的一个侧面。仁是祝福,而同情则是人们互相之间的伙伴之情。现在,我们要论述的是,中国人在行一定的善的前提之下,所表现的同情心的极度匮乏。

我们必须始终记住,中国人口密集,并且这个国家几乎所有地区都会周期性地发洪水,闹饥荒。中国人传宗接代的愿望似乎永远无法遏制,因此能控制人口增长的环境在许多其他国家里都起作用,但在中国却收效甚微。最穷的人也要继续让孩子们早早地结婚,而这些孩子又要生出很多孩子,似乎他们的粮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这些或其他原因,致使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除了干活吃饭,还是干活吃饭。这可以解释为何到处都有按日计酬的务工者,而这种状况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与什么地方的中国人打交道,外国人马上就会觉察到,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有现钱。叫他们做事情,第一个要求就是给钱,干活就是为了吃饭,而前提是他们一无所有。甚至富人们在碰到急用时,往往也筹不齐最起码的数目。有一句最为意味深长的话,说一个人被迫筹钱去应付官司、安排葬礼等诸如此类的事情,称作“度饥荒”,也就是像一个饥饿的人急迫地寻求帮助。除了有钱有势的人家,谁都无法应付这类事情而不需要帮助。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事实,就是贫困而又没有希望,而这个事实对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生计之忧,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习惯,即使在生计之忧不那么急切的时候,人们也习惯过最艰苦的生活。在这个层次上只有钱与粮这两个突出的事实。钱与粮是一对圆心,构成中国这个的椭圆,中国人的全部社会生活都围着它们转。

中国的广大民众普遍陷于深深的贫困之中,他们经常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艰难求生。对于他人所遭受的各种可以想见而又令人同情的苦难,他们都已经司空见惯了。一个中国人,无论怎么具备仁慈之心,实质上都无能为力,哪怕是减轻无处不在的苦难千万分之一,他都做不到,而荒年的苦难又要成倍地加重。一个善于思考的中国人肯定会意识到,减轻苦难是绝不可能的,不管是靠个人的善心,还是靠政府的干预。所有这些办法,即使勉力为之,也只是治标而不治本。他们的治理方法,好比是给伤寒病人分发一些小冰块,每个病人都分到好几个盎司,但是医院、食品、药物、护理,统统都没有。所以,毋庸置疑,中国人没有更加仁慈的有效办法。体制、预测和管理完全缺乏,而慈举善行却还能进行下去,则更是令人奇怪了。如果人们一直碰到无法防止也无力救助的苦难,这种现象哪怕是放在一个最有教养的人所产生的结果,我们也不难想象。现代的战争就足以说明这种现象。第一次看到流血,恐惧万分,因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这很快就会过去,接着就会麻木不仁,但看见一次,就会永生难忘。在中国,总是有一场社会战争,大家对其后果都已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了。

对身体上有任何残疾的人的态度,最能说明中国人的同情心匮乏。对于跛子、盲人(尤其是瞎了一只眼的人)、聋子、秃子、斜眼,中国人都是避而远之的。好像身体有缺陷的人,品质也肯定有缺陷。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那些人对待残疾人倒不是冷酷无情,只是也没有同情心。可能中国人会认为,那些残疾人是因为犯有隐秘的罪恶才受到这样的惩罚的,这种看法与古代犹太人不谋而合。但是西方人不是这样,他们对残疾人的同情都是发自内心的。

假如那些不幸先天残疾或者后天致残的人,忍受不了讥讽,那么他们就没法活下去。最温和的方式是描绘他们的缺陷,以吸引公众注意。药铺的店员对一个病人这样说;“麻子大哥,你是哪个村的?”一个眼斜的人经常会听见别人说“眼睛斜,心地歪”;秃子则经常受到这样的提醒:“十个秃子九个诈,剩下一个是哑巴。”有缺陷的人永远会遭到嘲笑与讥讽,他们必须一辈子逆来顺受,要想心平气和地生活,除非他们对此毫无脾气,充耳不闻。

对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中国人往往也是过分的坦率。“这个孩子是个傻子。”一位旁观者说。但是,事实上,或许这个孩子并不傻,而这样直接说他智力低下,那么,他那尚未发展起来的心智很容易就会枯萎。而且这样对待一切精神病人或者完全是别的病症的病人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甚至怀疑,有些病症就是这样产生的,或者加剧的。令人难过的是,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行为举止上的细节,发病的原因、病情加剧的症状,都成了公众茶余饭后的话题,而病人必须彻底习惯于别人称他为“疯子”、“呆子”、“笨蛋”等等。

一个民族把生男孩视为头等大事,于是家里没有男孩就会不断地遭遇讥讽,如同传说中的先知撒母耳的母亲,“必须大大激怒她,要使她生气”。不管怎样,一个母亲悄悄地闷死了自己的孩子,大家也不会感到奇怪,因为那是一个女孩。

中国人缺乏同情心,在对待迎亲那天的新嫁娘也是如此。新娘子通常都很年轻,胆怯,并且害羞,突然置身于陌生人群之中,自然会感觉害怕。尽管各地风俗有很大差别,但这个可怜的孩子突然暴露在大庭广众的注视之下,却没人顾及她的感受。有的地方还允许掀起轿帘瞪大眼睛看新娘。另外一些地方,尚未出嫁的姑娘们会在新娘子必经之路旁占好一个有利地形,满手捧着草屑或者米糠,撒在新娘子费时费力地油过的头发上。当新娘子到达公婆家起身出轿的时候,她得像一匹刚买来的牲口一样,接受各式各样地评头论足,新娘当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可想而知。

中国人十分看重繁文缛节,但他们显然顾及不到会让人不快的事情。我有一个中国朋友,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讲失礼的话,说他第一次看到外国人,最感惊奇的是外国人脸上长满了胡子,像猴子一样,但接着他又拍着胸脯保证地说:“现在我已经很习惯了!”老师当着学生的面评论这些学生的能力,他说:在他们面前离门最近的学生最聪明,20岁就会学业有成,但旁边那张桌子的两个孩子是他见过最笨的。他们从没有想过,这样的评论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人的大家庭生活之中,也能体现出他们同情心的匮乏。不同家庭虽有很大不同,但究其本质都不太乐观,很容易看到大多数中国家庭根本就不幸福。之所以不幸福,是由于他们缺乏感情上的联合,而这在我们看来,是现实的家庭生活中最关键的部分。中国家庭通常是个人的联合,持久而又稳定,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也有各自的私心。我们认为,中国的家庭不是家庭,中国家庭里不存在同情心。

中国的女孩,一生下来就或多或少地遭遇冷眼。这一现实对她们之后的全部经历,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地证明了中国人缺乏同情心。

母亲与女儿在狭窄的院落里生活,不免会发生口角,随口乱骂是日常生活中随心所欲养成的自由。有一句特别的俗话,了解中国家庭的人会觉得意味深长。妈妈怎么骂女儿,仍是亲闺女。女儿一旦出嫁,除了无法脱离的血缘关系,就不再与娘家有多大关系了。所有家谱都略去女儿的名字,其理由很简单:她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人家的儿媳妇了。各地方的风俗会要求新娘经常回娘家,这也是人的本性的要求。有的地方,女儿回娘家的次数比较多,而且住得久,还有的地方则回去的比较少,如果娘家的人都死了,那么,她就不会再回去了。不管是哪种风俗习惯,媳妇都是婆家的人,这个原则是不会变的。想要回娘家,就得带上不少活儿回去,可能是大量的针线活,娘家人还得帮着干。并且尽量要带上孩子一起去,这样一来,就不怕孩子没人照看了,关键还在于这些孩子的开销将由姥姥家负责。在女儿经常这样回娘家的地方,那些女儿比较多的家庭,娘家人通常都会担心这种频繁的省亲,庞大的日常的开销让他们感觉这简直就是一种剥削。因此,这类访问经常受到父亲和兄弟的阻止,母亲则非常欢迎。但是,由于各地的风俗规定了女儿回娘家的时节,比方说在新年之后的特定日子以及特殊的节日等等,所以,这类访问不受限制。

媳妇回到婆家,用句形容贼的俗话来说就是——绝对不能空手而归。她必须带一些礼物给婆婆,通常是一些吃的东西。如果儿媳妇忘记带礼物,或者没有能力带回礼物,不久她就会招来婆婆无缘无故暴躁脾气。如果女儿是下嫁到穷人家,或者嫁去之后变穷了,如果她又有几位已经成家的兄弟,她就会发现自己回娘家,用医生的话来说,就是“禁忌”。娘家的几个儿媳与已经出嫁的几个女儿,她们之间准会有一场较量,比如腓力士人与以色列人的子孙,各自把某个地方当作自己的领地,而把对方当作侵略者。如果几个儿媳占据了领地,他们会像腓力士人那样,对无法彻底消灭和驱逐的敌人索取贡品。儿媳妇通常被视为婆家全家的仆人,这一点也不夸张。而要找仆人,显然要找健壮的,发育完好的,而且必须得知道烧饭缝补这类生活技巧。从谋生的角度说来,比起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她们总是要强得多。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健壮的姑娘,丰满而年轻,却要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瘦弱男孩,他们成亲之后的头几年,姑娘们通常都得照顾这些出天花的小丈夫。幼儿常犯这种叫天花的疾病。

中国媳妇的苦难,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所有的中国女子都要出嫁,通常在很年轻的时候出嫁,她们一生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完全受到婆婆的控制,不难想象,她们生活在受虐待的家庭中会遭受多少难以忍受的苦难。自家父母对已经出嫁的女儿鞭长莫及,只能口头上抗议婆家的种种恶行,或者女儿真的被迫自杀之后索要一大笔丧葬费。如果丈夫把妻子打成重伤甚至杀了她,只要婆家控告她对公婆“不孝”,那么,婆家便可以推卸责任了。我们需要反复强调,在中国,年轻妻子的自杀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地方,甚至在短期内,就会发生几起类似事件。一位自杀未遂的女儿被母亲这样斥责:“你不是没有机会啊,为啥没死成?”没有什么话比这句话更让人心痛了。

《邸报》几年前发表了河南巡抚的一份奏折,偶然披露这样一个事实,除了父母杀死孩子无罪,甚至婆婆恶意谋杀了她年轻的儿媳,也不需要负法律责任,只要她肯付一笔罚金。报纸上描述了诸如此类的案例,如一个妇女用点着的香烛烫她的童养媳,再用烧红的铁钳烙她的脸颊,甚至最后还用沸腾的热水把她煮死。这份奏折里还提到几起相似的案例,写进奏折里的案例,肯定是确实无疑的。这种极端野蛮的事或许非常罕见,但虐待严重到导致自杀或企图自杀,这样的事并不罕见。

给人做妾的中国妇女的命运也十分辛酸。她们所在的家庭,能使她们觉得幸福的,实在屈指可数,不断地争吵与公开打斗似乎是家常便饭。“我住的城市的长官”,一位久住中国的外国居民写道,“他十分富有,并且学识渊博,擅长舞文弄墨,为官干练,能引经据典。但他经常欺骗、咒骂、抢掠,甚至折磨他人,以满足他的邪恶念头。他的一个妾逃跑,抓回来之后,被剥光衣服,两脚倒吊在屋梁上,往死里打。”

在中国,穷人最好不要生病。男人们根本不把妇女、儿童的病痛当回事儿,时常任其发展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可能是因为没时间去管,或者是因为男人“无力支付昂贵的医药费”。

在谈及孝心的时候,我们已经说过,年轻人没有发言权,他们的地位无足轻重。年轻的人,其价值主要取决于他们可能成为什么,而不是他们现在是什么。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做法,中国正与之相反,三个旅行者之间,最年轻的人总是最先去承受劳苦。而最年轻的仆人,总是干最苦最累的活。在贫困中历经煎熬的中国男孩,总是不堪忍受各种严重的欺压,奋起反抗,或者离家出走,而这一点儿也不奇怪。那些下定决心逃跑的孩子,几乎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生活。造成他们离家出走的原因有多种,但据我们观察,最为普遍的原因是备受虐待。有一个此类事例,一个男孩刚从斑疹伤寒中复原,这种病人大病初愈之后胃口都特别大,而家里的粗黑面食实在难以下咽,于是他便跑到集市上,花了约20个铜钱,买了一些点心充饥。因为这个事情,他被父亲痛骂了一顿,一气之下,他跑到东北去了,从此再也没有任何音信。

乔治·D·普伦蒂斯曾经说过:男人是掌权者,女人则是“无足轻重”。这种说法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婚姻的目的,在女方家庭看来,是可以不用再抚养这个女儿了。男方家庭的目的,则是延续香火。这一切就像吃饭一样平常,除非去一味地追究人们的动机,否则,没人会关心这个问题。

普通人家男婚女嫁的目的尚且如此,对穷人来说,这个目的就更为突出了。人们一般这样评论寡妇再嫁:“现在她不会挨饿了。”俗语说:“再婚再嫁,只为吃饭;没有饭吃,散伙完蛋。”在赈济饥荒时,常常看到不少丈夫索性撇下妻子儿女不管,让妻儿们去要饭,或者饿死。许多情况下,儿媳妇被送回娘家,娘家有吃就吃一口,娘家没吃就饿死。“她是你的女儿,你去管她吧。”还有几例中,分发给哺乳妇女的救济粮,有时也被男人夺走,尽管这些例子或许只是个例外,可是真的是时有发生。

或许只从大饥荒的年份的种种现象去判断一个民族,明显不公平,但这种情况是一块试金石,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深层准则,比寻常年景所反映的更准确,更确实。在中国,并不只是荒年才有卖妻子儿女的事件,只不过荒年更加平常。熟悉这些事实的人都清楚,近年来许多闹饥荒的地区,妇女儿童像骡和驴一样被公开拍卖,唯一的根本区别只在于前者不赶去市场。1878年那场大饥荒,波及整个东北三省,甚至还有向南蔓延的趋势,路上的车辆上几乎全都坐着卖往中部省份的女人和女孩,以致有的地方已经很难雇到马车,因为所有的车辆都正忙于把新买来的女人转卖到别的地方去。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年轻妇女从饥馑之乡或人口过剩的地方,卖到因动乱而人口减少的地方,以及常年娶妻困难的地方。这种稀奇事情最令人觉得悲哀的是,这些中国家庭的成员被迫卖到各个遥远的省份,而这或许是全家人的最好出路。对于被卖者和卖者来说,能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大概就是这样。

我们曾经提到过,漠不关心家人的病情,是因为得病的是“女人和小孩”。天花在西方被当作可怕的瘟疫,它也不断造访中国,以至于中国人已经不指望逃脱其蹂躏了。但是,他们不愿多想,因为得天花的主要是孩子。人们经常可以遇见因小时候得天花而两眼全瞎的人。无法容忍身体发肤受到丝毫毁伤的中国人,却对孩子生命的价值看得如此无关紧要,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小孩死了,甚至根本就不去掩埋他的尸首,他们的口头禅是:“扔了!”草席一卷,随意地抛在荒郊野外,松散地盖着,很快就成了野狗的美味。有的地方,还有流行一种恐怖的风俗:把孩子塞进乱坟岗的死人堆里,以防止“鬼魂”回家骚扰!

中国人对天花满不在乎,他们自然体会不到我们对天花的恐惧,但是,他们害怕伤寒和斑疹伤寒,就像我们害怕猩红热一样。如果一个人出门在外,得了这其中的任何一种病,那么,他就很难受到适当的看护,甚至完全没有看护。面对所有恳求帮助的人,人们通常都会简要地回答说:“这病会传染的。”许多发热病症确实也会传染,而云南某些山谷里,最可怕的疾病或许就是这种疾病了。贝德禄先生在《华西旅行考查记》中描述说:“很快,患者就会感到极度虚弱,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全身上下极度疼痛,不久即陷入精神狂乱,十有九死。”据当地人讲述:“病房里到处都是鬼魂,甚至桌子和床垫也在扭动,发出讲话声,会回答所有的问题。不过,也有几个人冒险走进房间。传教士确切告诉我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怕传染,患者就像麻风病人一样地遭人嫌弃。如果家里有个长辈染上病症,最好的看护就是关进一个孤零零的房间,并在他旁边放上一壶水。房门紧闭,门的一侧放着一根竹竿,焦急不安的亲戚每天两次用竹竿捅一下病人,检查他是否还活着。”

中华民族是一个性情温和的民族,家庭内部肯定处处洋溢着关爱,可能我们观察的不够仔细。疾病与麻烦特别能唤醒人性中的最好一面。在一家为中国人开办的外国医院里,我们亲眼见证了许多事情,不仅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充满挚爱,而且妻子对丈夫、丈夫对妻子也充满挚爱。甚至陌生人之间也会相互关心。中国母亲非常具有同情心,她们不忍心看着别人的孩子饿死,于是,就会用自己充溢的奶水去哺育那些失去母亲的婴儿。

没人愿意帮助别人,除非有特别的理由。这个特点反映了中国社会关系的多重特点。一个聪明的男孩,尽管没有机会上学,但是他希望尽量读点书。尽管他身边有不少读书人,可是就是没人愿意教他,原因很简单,他们那么辛苦学来的知识,不愿意轻易传授给别人。只要这个男孩一提出想学习的意愿,那么,他肯定会招人冷嘲热讽。这些在私塾里苦熬了十几年的读书人仿佛在说:“这个小家伙凭什么想走捷径,几个月就想学会我们多少年苦读的东西,然后过几天就忘记?让他像我们一样自己请老师好了。”尽管“自学”成才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真正学到知识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有的人甚至最起码的识文断字都不会。

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都很吃惊,中国人对于落水的人通常都是见死不救。几年前,一艘外国汽轮在长江上起火,成群的中国人目击了这个事件,他们几乎没有营救乘客和船员。当落水者尽快逃到岸边之时,许多人连衣服都被抢走,有的还被当场弄死。应该把不久以前在英国发生的一起沉船事件,与中国的这一事件做一个比较,然而,英国的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当然,也不是完全麻木不仁,1892年秋天,一艘英国大汽轮在中国海岸搁浅,当地的渔民和官员都不遗余力地营救幸存人员。只不过,总的来说,中国人对几乎到处存在的各种苦难还是抱着冷漠的态度,这样的事情仍然存在,尤其是人在旅途之时,有句谚语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在中国旅行,人们对陌生人缺乏帮助和友善,这极为明显。一场夏雨之后,地面道路无法行走。不得不起身赶路的人会发现“天、地、人”联合起来同你作对。没有人会告诉你,你走的这条路前面马上就是泥沼。如果你陷在里面,修路的人也不会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我们已经谈到过中国的公路没人关心。所有这样的路在一定季节里都是坑坑洼洼,每当出门人一头栽入泥坑而又无力自拔的时候,便会发现不知从哪儿围拢过来一大群看热闹的人,而他们自然是“袖手旁观”,除非你跟他们说你会报答他们,特别是答应给他们钱,那么,这些旁观者一定会踊跃帮助你的。更令人发指的是,当地人还经常在难走的地方挖个深坑,特意让旅行者陷进去,因为这样,出门人就不得不出钱来雇他们帮一把!如果对这样地方的道路有任何疑虑,最好继续往前走,不要去理会当地人的劝告,因为你永远都不能肯定,他们给你指的路是“明道”还是“黑道”?

我们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外国人举家搬往中国一个内地城市,受到当地人亲切热诚的欢迎,不少邻居甚至还主动把日常用品借给他们,让他们用到自己备齐之后再还。这样的例子肯定存在,但这绝对是个例外。很明显,最为常见的接待是,周围人们完全漠不关心,除非他们感到好奇,想来看看新来的人是什么样子。那种恨不得把新来的人的底细摸透的劲头,就好比贪婪与敌意一定会去招惹肥鹅,甚至拔光肥鹅的羽毛。对于那些遭遇不幸的外国人,我们从没听说中国人有任何主动帮助的举动,尽管自然也会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听说不少事情,说一些水手在陆上旅行时,从天津到烟台,或者从广州到汕头,期间没有任何人免费赠送他们一些食物,或者是留他们住宿一晚。

那些运送死人回家的人,想得到店主的允许去住店,通常很困难,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我们知道这样一件事情:死者的兄弟被迫整夜守在街上,因为店主不许棺材进门。把死尸摆渡过河,则要索取高价,而且我们也已经听说过几件这样的事:把死尸双层包好,再用席子裹起来扎好,让它看起来像货物,以免别人怀疑。还有一些骇人听闻的事,说某严冬,山东潍县的一个店主,拒绝几个冻得半死的出门人进店,害怕他们死在店里,硬是把他们赶到街上,结果这几个旅客真的都冻死了!

中国的罪犯往往不会受到惩处,原因是负担不起告状的费用,或者是不想被公开。不少通奸案就这样按乡规民约解决的。犯规的人要遭受一大群男人的痛打,这是条非常熟悉的中国原则。“人多势众”,有时打断腿,有时打断手臂,更常见的是眼睛被抹上生石灰,双眼被活活弄瞎。我确实亲眼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并且时有发生。有一个极其聪明的中国人,他不熟悉西方人的思考方式,当他听到一个外国人责备这种做法极其残忍时,竟然毫不掩饰他的惊讶说,这样处理案情,在中国已经是“很宽大了”,就比方说他自己,他只是被弄残废,实际上,把他杀了也不过分。

“为啥你老来这儿混饭?”一个大嫂对她丈夫的兄弟说,这个兄弟离家数年,在外头惹了事,并被人用生石灰抹瞎了双眼。“这儿没你的份。要硬的有刀子,要软的有绳子,你自己瞧着办吧。”这段谈话,是这位无法医治的盲人亲口告诉我的,他只是想解释一下,他希望恢复一点视力,如果一点都恢复不了,他将在“硬”或“软”之中选择一个,以便他脱离苦海。并且这种暴行的受害者去告官的话,通常是徒劳无功。不利于他的明证简直是铺天盖地,审判的官员也会认为他罪有应得,而且加重刑罚也不为过。即使他打赢这场官司,境况也不会比过去好,通常只会是更糟糕,他的众多邻居更是怒气冲天,这样一来,想保住性命都是一种奢望。

必须理解的是,尽管中国人认为人命关天,但事实却是,人的生命犹如野草一样卑微。偷盗是中国人最为恼怒的罪行之一。在一个人口多得难以维生的社会里,偷盗对社会的威胁,其严重程度被视为仅次于杀人。

有个分发救济饥荒的钱粮的人,发现有个疯女人偷盗成癖,被人用链条拴在一只大石磨上,仿佛她是只疯狗。如果公众知道某个人是小偷,或者公众讨厌某个人,那么,这个人就可能有被简单讯问一下就处死的危险,这与加利福尼亚早期的维持治安的做法如出一辙。有时是用刀,最常用的方法是活埋,并且美其名曰——“吞金自尽”。实际上,这是一件非常残忍的惩罚。我认识的4个人,就都曾受过这种死亡方式的威胁。有两例已经进行了第一步,被捆了起来,其中有一次坑都挖好了。他们之所以没有被活埋,只是因为行刑一方某个长者出面干预了。还有一次,发生在我熟悉的一个村庄里,一个大家都知道是疯子的年轻人,是个不可救药的小偷。住在那个村子里的他家的亲戚,只与他母亲“商量”了一下,就把他绑了起来,在村子附近结冰的河面上凿了个洞,然后把这个年轻人扔了进去。

太平天国风起云涌的那几年,波及甚广,人人自危。这样的时候,一个陌生人稍有嫌疑,就要接受严厉的审问。如果他的回答没有说服抓捕他的人,他就不好过了。

就在距离我写这些文字的地方几百码处,20年前不久,发生过两起这样的悲剧。当时的各级官员发现自己执法时力不从心,就发了一份半官方性质的通告,要求捉拿一切可疑人等。有一次,村民们看到有人骑马而来,看上去似乎是个外省人,而他又没说清自己的来历。而人们又发现他的被褥里包的全是金银珠宝,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从哪里偷来的。这个人就被绑了起来。村民挖了个坑,把他推了下去。与此同时,村民又发现一个人在惊慌逃窜,只是因为有的旁观者认为他有可能是同谋,于是,这个人的命运便同前面那个人一样了。有时候,这些陌生人还被迫自挖坟坑。中国各省各地的人,对没有法律的年代里的肆无忌惮深有感触,上了点年纪又能回忆起当时情形的人,都可以证明这类事情数不胜数。1877年的一次匪夷所思的剪辫子事件,一时间人心惶惶,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都弥漫着紧张和惊慌,毫无疑问,有许多受到怀疑的人也被这样除掉了。不过,在一定条件之下,任何民族都会有这样的惶恐时期,这不是中国人的独有现象。

中国人极度的残酷,最为突出的表现了中国人的同情心匮乏。不过,中国人普遍相信,在中国的穆斯林比中国人自己更残忍。然而情形也许是这样,任何一个了解中国人的人,心里都确信,中国人对别人所受的痛苦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任何别的文明国家都望尘莫及。尽管孩子在家中全无管束,但他们的受教育生涯一旦开始,那种宽松的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三字经》是这个国家最为普遍的启蒙教材,里面有句话:“教不严,师之惰。”这条箴言的执行情况各不相同,得看老师的脾气与学生的天赋,当然,严厉的处罚肯定很普遍。

我们看到过一个刚从老师那儿出来的学生,老师拳打脚踢地教学生科举文章的秘诀,此时这个学生的样子就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打搏斗,头破血流。学生因老师生气而受辱骂的情况,非常普遍。另一方面,遭到辱骂的孩子又让母亲极为气恼,于是,一气之下,孩子又被母亲打了一顿,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不难想象,因为孩子闯祸而责打孩子的母亲,很可能会在特别恼怒的时候,对孩子实施了一些残酷至极的举动。

中国人的刑罚制度,也反映出了中国人缺乏同情心。很难从这个国家的法制出发去确定什么合法什么不合法,因为地方风俗会认可许多违法的事情。其中最为有意味的是竹杖刑罚,杖责的数目时常是法律规定的十倍甚至百倍。我们还没来得及提到中国监狱里的犯人所受到的令人发指的刑罚。任何一本关于中国的优秀作品中都有不胜枚举的例子,比如《中国总论》和《古伯察游记》。

古伯察曾经提到,他有一次看到一批犯人在被押解去衙门的路上,双手被钉在囚车上,因为押解人忘了带脚镣。中国犯人若不能买通关节,就要受到故意的残酷折磨。下面这个说法最能证实上述看法了:尽管中国人有“心肝”,但绝对不“仁慈”。几年前,上海有家报纸报道了该地衙门因为他们敲诈一个新来的囚犯,官员判处了这两个老囚犯,他们挨了3000竹杖,还用铁锤敲断了他们的脚踝骨。中国有句俗话劝告说,“死不进阎王殿,活不进衙门”,这个说法其实就是真实的写照。

也许有人会质疑上面的实例,那么,下面这段文字引自1888年2月7日的《邸报》:“云南巡抚说,该省的一些农村地区,村民们有一个令人恐怖的做法:抓到在地里偷粮食或果子的人,都要活活烧死。他们同时强迫小偷的家属订立个字据,同意这样做。然后,再强迫他们亲手点火,以防止他们以后去告官。有时实行这种可怕的惩罚,只是因为弄坏了一株庄稼,甚至为泄私愤而故意编造,来置人于死地。这种令人恐怖的做法,简直骇人听闻,但在云南动乱期间确实存在。当局在不断竭力铲除这一疯狂陋习,但没有成功。”

福州附近的某地方还有强迫寡妇殉夫的习俗,当地中国报纸几年前有过详细报道。寡妇被迫悬梁自尽,然后焚烧尸体,最后立一道贞节牌坊!政府极力制止这种残酷的习俗,但是收效甚微,只有个别地区遵从了这一规定,不过那也是短暂的执行。

中国人有许许多多的需求,政治家们认为陆军、海军和军械库是必需的,睦邻友好的外国人说,中国需要货币、铁路和科学的指导。但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个国家的情况,不正说明中国最为深刻的需要,就在于更多的同情心吗?中国需要同情儿童,这种同情18个世纪以来已经成为全人类最珍贵的财富,而人们却并不知晓。中国需要同情妻子和母亲,这种同情18个世纪以来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深入。中国需要把人当作人来同情,明白仁慈的降临如同天降甘霖,既保佑祝福者也保佑被祝福者——神的感情,塞涅卡称之为“心灵的缺陷”,但基督教的影响已经培育了它,直到它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在表现同情心的时候,人类才最接近于上帝。

同类推荐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本书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就当代中国最突出和重要的问题——城市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高屋建瓴、独具匠心的谋略与筹划,尝试在邓小平城市化思想的研究领域展开初步探索。
  • 全脑超能阅读力

    全脑超能阅读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技巧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班级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班级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班级规范管理,就要重视班级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班级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热门推荐
  • 飞船探索

    飞船探索

    地球环境被破坏,人类驾驶飞船飞往宇宙。林枫在宇宙中探索。
  • 传奇情

    传奇情

    一个全新的游戏却勾起了一段曾经热血沸腾的游戏生涯,曾经一起奋战过的老伙计们,曾经深爱的女人,在他都不知道那段生活到底是真是还是个梦的时候,他再一次踏上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游戏生涯,也从此让他的生活翻天覆地!
  • 曲月

    曲月

    这本书主要是一些名著和学术论文的杂感,以及关于自己对生活感悟的点滴,愿过往留存,愿未来可期。
  • 青蛙与乌云

    青蛙与乌云

    【双洁,1v1】“媳妇考虑再造个娃不?”“滚”“好嘞~”
  • 旷野战魂

    旷野战魂

    这只是一场游戏,却又不仅仅是一场游戏。你以为他只是在闯关“吃鸡”,可他又不仅仅是简单的杀敌“吃鸡”,你还会遇到很多熟悉有趣的关卡,他们都在这里。一场貌似游戏的穿行,冒险背后的故事,人心深处的渴望。没有外挂,没有金手指,没有无敌无双,唯一能叫做“挂”的就是你可以活到游戏终结。然而那旅途会遇到什么,就像人世无常,陷在一个个局中。究竟是作他人的棋子,还是闯出自己的天地,拭目以待。当然,所有的故事开始于旷野,一觉醒来,冒险启程。
  • 我们的青春,是不被原谅的

    我们的青春,是不被原谅的

    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一段重来的青春,仅仅是一次梦中的相遇,能否换回逝去的感情?如果再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会怎么选择,是让遗憾继续,还是勇敢的追爱?我做了一个梦,一个真实而冗长的梦。要命的是,我想留在梦中,且甘愿留在梦中。十年的等待,我只是希望你真的还在。陈满,我也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爱你,但事实证明,我是真的爱你。 看过了这个世界那么多的纷纷扰扰,我还是觉得,拿整个世界来换,都不如一个你好。
  • 迎兰而上

    迎兰而上

    兰花从第一眼见到萧然,心里便种下了一颗种子。她开始围在他身边,追逐着他的脚印,即使面对萧然身边众多的女子,她也不曾介意过。却也在萧然打掉自己孩子后,告知自己即将成亲时而伤了心。她逃离到了南方,来到了那个曾经有过美好记忆的地方。·········当她们再次相遇时,兰花是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矮胖的小商贩,而他依然是最潇洒的爷。··········兰花搀扶着喝醉的萧然放置于床榻上,身子脱力的坐在地上,看着床榻上的人轻声说了句:”我已经放下了,四郎也放下吧!“,随即转身离去。萧然睁开眼,看着离去的背影低喃道:”放下了么?可是我放不下了。“·······
  • 玲珑一生

    玲珑一生

    权妃万贵妃荣华跋扈了一生,缠绵病榻的时候才知道。 自己的病是枕边人下毒害的。对家族而言自己不过是可以随时抛弃的棋子。 怀着怨恨而死,再次醒来,却变成临安知府的独女邵华珑,化身成为家里老小捧在手心的珍宝。 报仇?算了吧,好不容易重来一次,她只想完成前世的夙愿,平安喜乐一生。 此时她最大的烦恼,就是要选谁做夫婿帮她完成这个梦想。 皇亲贵胄不要,当官六品以上的不要,太有钱的不要。 只求下半生吃饱穿暖,小日子过了舒心就好。 可为什么前尘往事里的那些人纷纷跟春笋冒头似的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 穿越灵界去修仙

    穿越灵界去修仙

    卫言脑袋昏昏沉沉睡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啥?这个世界竟然可以修仙!啥?法宝丹药竟然都可以变出来!最重要的是我身边怎么突然多出一个小女娃?!我可还是单身啊!这是喜当爹吗?!卫言感觉整个世界都凌乱了......
  • 斗罗之妖尾四代会长

    斗罗之妖尾四代会长

    武魂觉醒后就注定了一辈子的前路?废武魂注定没有出路?兽武魂恶性变异后就是废物?没错,你说的很对,但是,这一切已经是历史了!要问为什么?从我武魂觉醒的那一刻,这一切终将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