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怎么样,好看的话给点儿票
既然决定在自己的家过年,为了联系方便第二天李青城去邮电局交钱申请安装一电部话,本以为怎么着也得等到过年后了,出呼预料的是正赶上他们搞突击会战,三十的下午电话竟然给按上了,于是就先赶着给祁山县的李海田、李费容母亲和其他几个老关系拜了个早年。
当天晚上在自己家看的电视,但还不到半夜母子俩就被舅舅叫回去包饺子、守年夜。青县过年的流程和祁山县大同小异,也是没什么意思,除了看电视为也就没有什么娱乐,倒是过节后是买衣服的淡季薛美娜不用再去看摊,两个人又可以整天的呆在一起。
而且李青城和母亲虽说已搬到了自己家里住,但除了睡觉外大多数时候还是舅舅家过,这也就方便了两人有一个幽会的安乐窝,以至卫秀雪开始和舅舅、舅母商量是否安排两家的人正式的见个面,给两人把关系确定下来。
对此李青城自然乐意,可内心里过的并不轻松,自从年前给卫秀雪说亲的事发生后家里几个人都在有意的回避这个话题。年三十的下午按祁山县老家的规矩,由卫秀雪操持、李青城动手在自己的家里供起了父亲的灵位,每天祭奠直到出了正月十五为止,同时每天自己出去玩耍时李青城有意无意的关注下母亲的行踪,几天下来一直正常,心里就不禁有些羞愧。
很快过了初五,乡里来了电话说是让去准备养牛场的事,虽说买的牛要到正月底才能分批运过来,但棚舍、草料等要准备的事多的很,李青城总不好当甩手掌柜,只的告别了家人和美娜,在初六上午自己开车带着母亲给准备的大堆行李回了西孝村。
牛场里负责技术的洪青云回青云城过节,打听下说得过正月以后才回来,是连平时的假一起歇了,李青城也没个能够说上话的,就觉着比较郁闷,过两天青牛公司在县里留守的人员过来巡视,给每家都发了几本奶牛饲养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让自己先看,说是过一段时间还要办培训班,给各家都培训一个技术骨干。
初九乡里主持着给新入住的养牛户分了牛舍,牛场西侧新盖的一排中有四个分给了李青城,按容量计算这次采购的七十多头牛只能用一半,显然是乡里对这里的发展寄寓了厚望,不过有些另人不快的是牛棚只起了架子和圈墙,做棚顶用的石棉瓦却没有,经办人的意思是乡里的资金紧张,让使用者自己解决。
李青城有些不高兴,觉着这有些上了贼船就被反手被敲诈的意思,但也没办法只得准备自己掏腰包,好在二姥姥不认这个头,直接找了高乡长去讲理后终于给解决掉,接着分乡里出钱给准备的青储饲料也是打半天架才没被又扒层皮。
自家的牛棚确认了地方,二姥姥开始指挥着二姥爷个和两儿子一起出力,只用一天的工夫就在圈边上盖了个只有两张床板大的小屋,准备以后看牛用。
牛场里准备的事情也非常的繁忙,清场、搭棚、绑架子,买牛缰、饲料、手推车、铁锹,一件件的没完,力气活儿李青城倒是不用插手,只管跑路、出钱,没事时就在边上看着占脚助威,一天下来也是累的要命。
李青城仍住二姥姥家的里间,怕他不习惯住炕还特意在屋地里搭的床,从外屋烧的土墙、土炕自他来后就烧的格外勤,既不怕煤气、温度也不低。
二姥姥知道李青城金贵,每餐饭菜都格外仔细,好在卫秀雪早有准备,一来就让李青成带了不少的油、面、肉、菜,老两口伺候人除了费些事外还能得些实惠,李青城的舒服日子也算过的安心。
家里的黑白电视只有中央和省、县三个频道,没事了李青城只得啃发下来的几本养牛的书解闷,翻的没意思了就找另外有字的东西看,想起切诺基的后备箱里还有薛美娜的一摞课本,也就一起提了进来,大致的搂一遍,心里发笑,这和乡里先发的养牛的东西还挺配套,美娜不想上学了,自己倒可以学以至用读个农科。
农村里的生活虽不适应但也得坚持,中间抽空跑回家去两次,补充下自己的物资,和美娜见个面也很滋润。过了正月二十第一批牛快要运过来了,剩下的事情虽然不多,但相关的人也都紧张起来,头天刚从家里回来,李青城集中了精力准备把所有的事都过一边,以防有什么落下了到时侯措手不及。
准确的消息传过来,还有两天牛群就要起运,乡里统一组织开始给牛棚里备料,先用推车把青储饲料运到牛棚里,堆的一道山岗一样,以备随时取用,酒糟、麸皮、豆饼等精料也都从库房里倒过来,一麻袋、一麻袋的摞好,等到喂时再开封按比例拌和到一起。
时间紧,活儿累,粮囤哥俩又因为忙给自家的地里运粪过不来,连二姥姥也顶上来了,这样李青城就没办法再偷懒,虽然给他的是些装车、敛堆等轻巧的打下手活儿,也累的浑身上下出了层汗。
快到中午时二姥姥回去作饭,又干一阵二老爷先歇了手蹲到一边过烟瘾,李青城裹紧大衣坐在一个麻袋上晒太阳,把胳膊、腿的来回伸展几下,觉着有些酸疼。
身上出的汗已经捂干,只觉着自己的皮肤滑溜溜的有些发痒,回去后要是能够洗个澡就好了,李青城自己摇摇头,可惜大冬天的没有这个条件,下决心以后日子长一些一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加上身子疲惫,坐会儿后脑子发沉、眼皮打架就要睡过去,忽然听着远处一嗓子:“吃饭了,过来接东西”。
是二姥姥把作好的饭送到牛场来了,食物的诱惑现在比睡觉大,李青城一跃而起,赶在二老爷的前面迎了上去,接过二姥姥手里的一个包袱,就近找背风的地方打开,盆盖上面放的大饼,一阵阵菜香正从里面冒出来,也顾不得卫生了,双手在衣服上来回擦几下,就撕下块饼,打开盆盖盖在里面的菜上一抓,拿起来递进嘴里,不错,又是粉条炖酸菜,李青城被烫的吸着冷气,吃的非常的痛快。
“慢点吃,先来点儿稀的,小心压住凉气”,二姥姥在边上冲着老少爷俩吆喝,紧吃几口压住饥荒劲儿,李青城才抬起头来顾别的事,见二姥姥身后还跟着个半大孩子,穿个破旧的带帽子的棉猴捂的非常严实,手里抱着个用棉套包住的桶状的东西,知道里面装的一定是稀饭、热汤一类的东西,便紧走几步赶过去接。
双方举手交接,四目相对,李青城看清了来人,心中一颤,差点儿连嘴里嚼着的大饼和舌头一起吞到肚子里去,原来对面的来人竟是年前在方圆的饭店里遇到过的那个…那个…那个女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