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宫外的太监宫女,胡青华又带人彻底搜查了一遍坤宁宫,直到确定宫中再无活口后,才将赫舍里的尸首与那些太监宫女堆在一起,让人寻来木柴架上,命人上前将火点燃,烧了不多会,就传来尸体烧焦的味道,让人有些呕心。
见尸体烧得差不多了,胡青华又让李大光在坤宁宫放了一把大火,很快坤宁宫就火光冲天,确认大火再也控制不住,胡青华才带人赶回养心殿,还没见着康熙,就在那凄惨的哀嚎:“皇上,皇后被天杀的反贼害了啊!”
“你说什么,皇后她遭了反贼毒手?!”
正在那等待宫外援兵的康熙听了胡青华的哀号,有些不敢相信这个噩耗,快步冲上前去抓住跑过来的胡青华肩膀,拼命的摇晃:“不会的,不会的,你一定是骗朕!快告诉朕皇后她还活着,你快说啊!”
胡青华被康熙摇的头都晕了,心里骂了他祖三代,脸上却是嚎啕大哭,极尽伤心的样子,手舞足蹈的在那尽情表演。
“皇上,臣死罪,臣无能啊!臣对不住你,臣赶到的时候,皇后娘娘她已经被贼人所害!臣没能救得了他啊…..皇上,你要节哀啊!”
胡青华刚说完,就见康熙一个站立不住,竟然往后倒了下去,吓了一跳,一抹好不容易挤出来的眼泪,上前将他一把抱住,不停的按他人中,心里默念:大哥,你可别吓我,快醒醒啊,老子还等着你的赏赐呢…..
孝庄听到皇后遇难的消息也是大吃一惊,见康熙晕过去更是紧张得不得了,忙让苏麻喇姑过去帮忙。几个宫女七手八脚的找来了几条湿巾手忙脚乱的替康熙擦拭着额头,苏麻喇姑掏出随身携带的醒神丹喂康熙服下,胡青华又在旁边是不断的用下摆扇风,一阵忙活后,康熙终于醒了过来,众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康熙就是在人群中搜寻胡青华的身影,看到祖母孝庄正关切的看着他时,竟然将视线移了开来,见胡青华正靠在身边,康熙咽了咽喉咙,伸出苍白的手握住胡青华,虚弱的问道:“你快告诉朕皇后是如何遇难的?”
胡青华忙道:“臣一路追赶那些反贼,见他们往坤宁宫方向窜去,当即带人赶了过去,不想等臣赶到时,皇后娘娘已被贼人所害!反贼见臣赶到,竟然在坤宁宫放了一把大火,四下逃散,臣所带人马不多,无法将那些天杀的贼人拦住…”说完两腿一弯跪了下去,将脑袋用力往地上撞去:“皇上,臣无能,臣废物!就是因为臣动作慢了一步,才致皇后蒙难,你就杀了臣吧!”胡青华这可是真磕,几下撞上去,脑袋已经见血。
见胡青华的脑袋磕出了血还在不停的磕,康熙也是不忍,虽然皇后的死让他近乎崩溃,但理智还是让他在太监的搀扶下晃悠悠的站了起来,伸手扶住胡青华,不让他再磕下去。
“如果不是你,朕早已被贼人放火烧死,你的朕的救命恩人,朕怎会杀你!再说皇后遇难实属意外,你无须自责,朕也不会责怪于你,快起来吧!”
胡青华小心的从地上站起,小声的抽咽:“皇上,如今宫内尚有乱民作乱,还请皇上示下,臣好领人前去将他们剿灭!”
康熙无精打采的摇摇头道:“不必了,朕已着人趁乱出宫,想必图海、富灵阿他们很快就带兵赶来,你领着你的人守住养心殿即可,朕现在心乱如麻,你们让朕静一静。”
“臣领旨!”
大功已经到手,那些平叛的事就留给其他人做好了,胡青华乖巧的没有再提带人平乱的事,而是装作一幅忠心耿耿的模样,拎着一把大刀守在康熙周围,一双眼睛警惕的扫视着那些个太监宫女们。
正巧此时一片乌云挡住了大半个太阳,余下的那束阳光恰巧射在他的身上,顿时让胡青华整个人笼罩在光辉之中,颇有“残阳如血,壮士如歌“的豪壮味道,一众宫女太监都看得呆了,周培公、李大光他们也为自家大人自豪不已,康熙在边上看了更是大生感慨,此人不仅对我至忠至诚,更难得如此勇猛,真是上天降给朕的一员勇将!今天若不是他,我早就命丧大火之中,等乱党平息之后,定要好生赏赐于他才是!
康熙在那里默念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寻思事后要如何封赏胡青华,那边孝庄却道:“皇上,这胡青华今日保我祖孙二人,护了咱大清的命根,其功甚重,你说当如何个封赏才好?”
康熙没想到孝庄先提出封赏,脸上不快的神情一闪而过,跟往常一样恭顺的说道:“老祖宗说的甚是,孙儿本想着等叛乱平息后再对其进行嘉赏,不过老祖宗既然现在就要赏他,孙儿也是赞同的很,却不知老祖宗想如何赏赐于他呢?”
孝庄看了看胡青华,对康熙道:“你是皇帝,如何赏赐臣子自当由你说了算,我是妇道人家,不便干予,但人家立下如此大功,这赏赐也不能太薄,免得寒了这等忠心臣子的心。”
康熙也看了一眼胡青华,斟酌一下说道:“胡青华今日之功,非大赏不足以慰其功,现他不过是一区区五品的委署骁骑营参领,孙儿曾抬他入了镶红旗,不如就提他为镶红旗都统兼任前锋营参领,老祖宗以为如何?”
镶红旗都统!胡青华听了咝的吸了一口冷气,这可是从二品的大官了,再加上前锋营参领,那可都是有权有面子的官职,太他娘的值了!内心狂喜,脸上却不敢作出任何表情,只静静的站在那,生怕他一谦虚,康熙就收回成命一样。
“甚好,镶红旗都统是贝勒保泰兼着是吧,那也是个不中用的东西,就让他卸了差事吧。”
孝庄没有反对康熙的提议,而是走到胡青华面前说道:“哀家起初见你,还以为你是个滋事生非的轻佻人,这才将你逐出宫去,不过自从听了你那首诗后,对你印象就大为改观,皇上平日里对你的忠心更是赞不绝口。今日果然印证,若不是你进宫救驾及时,怕我祖孙二人都要命丧贼人之手,如此救命大恩,民间尚讲究个知恩图报,我等皇家自然更不会亏待于你。这么着吧,皇上赏了你有品有职的大官,哀家便再赏你个一等子爵,让你世代相袭,你看可好?”
孝庄话音一落,胡青华立即下跪谢恩:“臣谢皇上和太皇太后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接着又惶恐的说道:“皇上与太皇太后对臣的赏赐太重,臣内心惶恐,不知如何报答皇上和太皇太后的这番恩情,但肝脑涂地,粉身碎骨而已!”
孝庄道:“哀家用不着你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只要你心里装着咱大清,装着皇上就行了,好了,快起来吧。”
“臣领旨!”
胡青华刚起身,便见多隆气喘乎乎的跑了过来,一见康熙与孝庄都站在那里,不由的一阵激动,叫道:“万岁爷,援兵来了!”
…………………………..
今天状态非常不好,就一更了,请大家不要介意。另外,我没有描写康熙的太后,将她作淡化处理,基本不作提及,金庸在鹿鼎记中有很多多章节是描述那个太后的,不过我不想写她,因为在康熙初年时,这个太后象征性的摆设大于实际意义。康熙有生母孝康章皇后和孝惠章皇后两个太后,以下是关于这两个太后的资料,仅供了解一下,可看可不看。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皇帝皇妃,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元年(1662年),她被尊封为慈和皇太后,正所谓母以子贵.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佟妃15岁时生下爱新觉罗·玄烨,就是后来清圣祖康熙。佟佳氏幼年入宫,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后妃,名不见经传。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下皇三子玄烨。由于当时顺治皇帝正在和董鄂妃热恋,皇帝宠爱的是董鄂妃而不是佟佳氏,所以只有17岁的她一直被冷落,直到顺治皇帝去世,情况也没有改观。按照皇宫的规矩,后妃生下皇子就被奶妈抱走抚养,作为亲生母亲根本见不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即便是偶尔见到孩子,也只能是母子匆匆相见,像作贼一样,还来不急多抱一会自己的孩子,就被奶妈抱走了。
被丈夫冷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每晚只能独守空闱、以泪洗面了,也许正是这种经历,使得她身体孱弱。直到玄烨即位,她的地位才青云直上,与孝惠章皇后并称两宫皇太后。然而,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孩子报答养育之恩,她就于康熙二年(1663年)撒手人寰,年仅24岁。距她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被正式尊称慈和皇太后只有短短4个月的时间。相对而言,从玄烨即位到她病故,正是她和儿子接触最多的时期,在她患病期间,玄烨日夜在身边服侍,亲自为她尝药,甚至忘记了自己吃饭和睡觉。据康熙皇帝后来回忆,他本来对母后并没有过深的印象,也难怪,幼年的他和母后没有过多的接触。偶尔见到母后,只能从她黯然的眼神中看到无限的忧伤。只有在他继承大统之后,他们母子才可以毫无障碍地想见,此时,她们母子的感情正处在上升的阶段。然而,命运确对佟佳氏是如此不公,也许这正是大多数顺治朝后宫中嫔妃不幸遭遇的缩影。
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佟佳氏与世祖福临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在康熙朝享受皇太后之尊的是仁宪皇太后(即孝惠章皇后)。仁宪皇太后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位皇后。来自蒙古科尔沁部,是孝庄的侄孙女。她不是康熙的生母,但因为其正宫皇后的身份,所以是康熙的嫡母。孝惠笃信佛教,想必是个性格比较平和的人。她跟康熙相处的很好,康熙对她也非常孝顺。外出的时候,康熙会亲自为太后推车。后来太后病危(康熙那个时候年纪也不小了,而且也有很重的病),康熙不顾自己的身体,日夜守候在太后身边。太后清醒的时候总会轻轻呼唤康熙,而康熙也都毕恭毕敬的称“臣在”来回应太后,可见母子感情很深厚。
.....................
真的很犹豫这书要不要再写下去,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