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奎山
“卖菜呀——”傅学勤的声音听上去颇有些苍凉。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老魏正在县农业科当一般干部。这个县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的所在地,所以被称为革命老区,光是省城下来的知青就有两千多人。为了加强对这些知青的管理,县里抽调了大批干部做这项工作。老魏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抽调下乡的。老魏带了四五十个知青下到这个大队,当时被称为带队的。知青们都称老魏为“魏叔”。老魏当时三十几岁,正是当叔的年龄。
知青中间有一个人叫傅学勤,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因其能言善辩,被大家称为军师。傅学勤好找老魏请教问题。魏叔,博学勤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我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啥问题呀,老魏不知对方是计,傻呵呵地笑,你说吧。傅学勤不笑,依旧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样,魏叔,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对吧?老魏说,对着哩,是很有必要嘛。傅学勤又说,毛主席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对吧?老魏依然没有识破傅学勤的用心,说,对嘛。傅学勤的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来的,魏叔,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毛主席的这两句话呢?老魏嗯嗯啊啊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为了挽回面子,几乎是有些悻悻然地说,知识青年有毛病嘛,所以应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贫下中农哩?贫下中农也有毛病嘛,比如小偷小摸呀,好占个小便宜呀什么的。所以,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嘛。傅学勤仍旧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说,哦,原来是这样,贫下中农也有毛病,小偷小摸呀,好占个小便宜呀什么的。直到达时,老魏方发现被傅学勤钻了空子,急忙又解释,当然了,是个别人的事,是极少数人的事,贫下中农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好人。傅学勤说,魏叔,您的意思是说,贫下中农当中也有坏人?老魏几乎有些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那样说嘛,那不是我的话嘛。尽管老魏再三表白,也晚了。不久,在村子里就传出了这样的话,老魏说,贫下中农也有毛病,小偷小摸呀,好占个小便宜呀,贫下中农中间也有坏人呀,等等。贫下中农听了,对老魏就有些意见了。特别是一些女人家,下地干活的时候,十有八九好干些顺手牵羊的勾当,听了这些关于老魏的传言,就恨恨地骂,老魏这混蛋!老魏和知青不一样。知青自己单独立伙,初开始下乡的时候,吃的是从公社粮站买回来的商品粮,柴、菜都是由所在生产队供应,基本上是用多少拿多少的供给制。老魏属于驻队干部,在社员家里轮流吃派饭。女人们既然视老魏为“混蛋”,自然不给他弄什么好茶饭,基本上是有什么吃什么。有时候,甚至还要故意地虐待老魏一下。别的驻队干部到贫下中农家里吃派饭,顶不济也是大米饭、好面条。有时候,甚至还可以吃到炒鸡蛋、炖豆腐什么的。轮到老魏,不是窝窝头、红薯稀饭,就是杂面馍、豆面条,弄得老魏有苦说不出。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好多,都是傅学勤拿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找老魏请教,让老魏解释。最后,都是以老魏的破绽百出、狼狈不堪而收场。
老魏文化不高,讲话时好弄错一些字的读音。比如,把“吃一堑长一智”中的“堑”字读成“斩”等等。这些都被傅学勤抓住到处宣扬,以至于把老魏搞得公开场合话都不敢讲了。
从此,老魏算是领教了傅学勤的厉害,知道了傅学勤不好对付。最后,甚至达到一见傅学勤就躲着走的地步。
因此,当招工开始的时候,老魏首先把傅学勤“推荐”走了。傅学勤是第一批招工走的,第一批回到了省城。
如今,老魏七十多岁了,头发半白,面色红润,身体倍儿棒,吃嘛儿嘛儿香。老魏是从县农业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的。退休以后,老魏坚持天天爬山。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爬城南的盘龙山。一直到七点多钟,当城里的干部、工人、学生急匆匆地赶着上班上学的时候,老魏才优哉游哉地从山上下来。老魏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手里常常拿着几枝野花——反正一年四季盘龙山上的野花多的是——这已经成了小县城里的一道独特的景观。
老魏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年那个曾经给他制造过无数的麻烦、令他万分头疼的傅学勤,如今也遇到了一个大麻烦,他下岗了。每天早晨,当老魏优哉游哉地从盘龙山上下来的时候,傅学勤正在省城里的一些小巷子里蹬着一辆破旧的三轮卖菜呢。“卖菜呀——”傅学勤的声音听上去颇有些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