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随着我们校本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化,理念引领了实践,而实践又进一步充实了理念的内涵,促进了我们对理念的思考,附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尊重为本,享受教育”的观念已经逐渐走进学校,走进全体教职员工的精神世界,成为各项工作的灵魂与核心。通过践行,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尊重为本”的核心应该是“自尊”,只有真正“自尊”的人才有可能、才有能力去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尊重规律;而“享受教育”的前提则应该是“学会”,只有学会了尽责,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沟通,学会了欣赏的教师才能去发现、去享受教育人生的无穷魅力,才能去挥洒教育生涯的无限精彩,才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堂堂正正地演绎教育的尊严与教师的责任。
陶继新:是的,尊重不但是尊重他人、尊重规律等,还要尊重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也不可能会尊重别人。而尊重自己就要自爱、自强,要自我发展。这样,才有资格尊重别人,才能更好地尊重别人,才能更好地发展别人。“学会”不但要学会知识与能力,还要学会做人与审美。中国儒家先贤都特别强调修身做人的重要性,非“修身”无以“齐家”,非“齐家”无以“治国”,非“治国”无以“平天下”。同时,要学会审美,因为一个有审美心理的人,在看万事万物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哪怕处于非常困窘的时候,也会有一个明丽的心境。这对于老师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面对学生,而一个心态愉悦的教师,会向学生辐射出一个又一个的正能量信息,从而在学生的心里生成一种审美的快感,进而有一个审美的人生。
张萍:2006年,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尊重为本,享受教育”的办学理念已经相对成熟,为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将这些年的思考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全面阐释,成文过程中我和老师们与多年的合作伙伴、市教科所常驻我校专家曲文弘老师多次研讨,但最终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享受教育的内涵始终无法进行有效提炼。另外,三年多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应该如何改进呢?我们期待着专家的加盟指导。
6月,我们邀请山东省教科所资深研究人员陈培瑞,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徐继存、教育系主任魏薇等专家教授来到我校,主要议题是对我校的办学理念进行进一步的提升。那次参与研讨的人并不多,但是讨论却极为热烈、深入,我最大的收获是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曾困扰我多日的关于享受教育的内涵的32个字竟脱口而出,深得专家的认可。另外,专家们非常中肯的建议“办学理念必须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从而为后几年济师附小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陶继新:办学理念要想真正在师生心里扎根,并不能采取单一的渠道。您为此已经通过不同的载体在师生的心里栽种下了一些办学理念的种子,而且已经发芽、开花和结果。课程是您寻寻觅觅而没有找到的一种新的载体,也是一种更好的载体。为什么他们“建议”一出,您立刻就心领神会?其实,课程在潜意识中已徘徊于您的心里了,只是处于隐蔽状态而已。况且,不只是办学理念,整个学校文化都与课程休戚相关,在全国称得上教育家的校长治校之道中,没有不关注课程建设的。可以说,自从办学理念与课程建设联系在一起后,你们的学校文化建设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张萍:于是,当夜还沉浸在思维碰撞兴奋中的我,将已思索多年,数易其稿的《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办学理念解读》一文再加修改,终于圆满完成——
尊重是原则,是胸怀,是涵养,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信任、理解、支持、宽容、鼓励等的代名词。尊重是懂得珍惜自我的开端,更是学会如何快乐地面对人生的基础。
我们所倡导的尊重强调:尊重自己,学会自信;尊重他人,学会自省;尊重规则,学会自律;尊重规律,学会自能。
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敬重与珍视,但绝不是无原则的放任与纵容。我们将真诚地尊重善良、诚信、敬业、合作等美好的品质,努力地摈弃懒惰、虚伪、自私、狭隘等不良的品行。
陶继新:您对尊重的诠释有独到之处,特别欣赏您对美好品质的尊重。
罗素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我也一直认为,善良是立身之本,教师尤其需要善良。教师是培养人的人,教师的善恶,决定了学生的善恶。所以,巴金老人在世时,在他的门庭里就有这样一个匾幅:“第一是善良,第二是善良,第三还是善良。”他借此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圣经》中说:诚信比财富更有价值。诚信是植根于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价值观的一种。诚信属于品格的范畴,一个人的诚信指数越高,就越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一向关注人格培育的孔子,在教学中就非常关注诚信教育。《论语·述而第七》中就有这样一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可见,诚信教育,已经成为他的四项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在孔子看来,“信”至关重要,他甚至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第二》)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呢?这好比大车没有固定横木的,小车没有固定横木的,如何能行走呢?孔子之言,说得太精妙了。“信”虽非物质的,可是,一个人真想立足于社会,“信”却是必备的品质。如果缺失了这个信任指数,即使得到了高官厚禄和万贯资产,也一定会得而复失。
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他们曾经一度是美国各校最受欢迎的留学生群体。
但最近几年,却有不少学校和教授声称,他们再也不想招收中国留学生了。理由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美国相当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此外,美国有很多教授不再理会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许多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可言了。
敬业之于教师当是一种必需的品质。教师需要经济生活的保障,但却绝对不能仅为“为稻粱谋”,所以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教师有一种特殊的历史担当,其品质几乎天天在影响着学生。而且,这种工作状态对于学生也是一种心灵的影响,它会使学生也如教师一样,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关于敬业精神的故事,它发生在日本,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利用假期到东京帝国饭店打工的女大学生——
这个女学生在这个五星级饭店里所分配到的工作是清洗厕所。当她第一天伸手进马桶刷洗时,差点当场呕吐。勉强撑过几日后,实在难以为继,遂决定辞职。
但就在此关键时刻,这个女大学生发现,和她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清洁工,居然在清洗工作完成后,从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下去。
这个女大学生看得目瞪口呆,但老清洁工却自豪自在地表示,经他清理过的马桶,是干净得连里面的水都可以喝下去的!
这个举动带给这个女大学生很大的启发,令她了解到所谓敬业精神,就是任何工作不论性质如何,都有理想、境界与更高的质量可以追寻;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在其高低贵贱如何?却在从事工作的人,能否把重点放在工作本身,去挖掘或创造其中的乐趣和积极性。
于是,此后再进入厕所时,这个女大学生不再引以为苦,而是将之视为自我磨炼与提升的道场,每清洗完马桶,也总扪心自问:“我可以从这里面舀一杯水喝下去吗?”
假期结束,当经理验收考核结果,这个女大学生在所有人面前,从她清洗过的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下去!
这个举动同样震惊了在场所有人,尤其让经理认为这名工读生是绝对必需延揽的人才!
毕业后,这个女大学生果然顺利进入帝国饭店工作。而凭着这简直匪夷所思的敬业精神,三十七岁以前,她成了日本帝国饭店最出色的员工和晋升最快的人。
三十七岁以后,她步入政坛,得到小泉首相赏识,成为日本内阁邮政大臣!
这位女大学生的名字叫野田圣子。直到现在,这位被认为极有潜力角逐首相大位的内阁大臣,据说每次自我介绍时总还是说:“我是最敬业的厕所清洁工和最忠于职守的内阁大臣!”……
如果说敬业重要的话,合作之于现代社会就显得更为重要。单枪匹马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共赢的时代拉开了帷幕。但是,当今独生子女的合作意识普遍不强。如果小时候不会合作,到了社会上之后,就会因为离群索居而被群体排拒出来。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道出了合作与不合作的天壤之别——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心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把它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合作而共同幸福还是想独霸利益。
所以,尊重因有了道德要义,也有了为自己、为他人终身发展的生命底气。
张萍:享受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快乐的情感体验,是对教育幸福的向往与追求,更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是有待于开发的主体潜能。
我们所倡导的享受强调:学会尽责,享受尊严;学会学习,享受成长;学会沟通,享受合作;学会欣赏,享受生活。
健康的身心、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享受教育的基础;科学的生活习惯与高效的学习、工作方式是享受教育的前提;丰富而美好的精神生活是享受教育的追求目标。
陶继新:您将“磨砺”纳入享受教育之中太有意义了。孔子甚至说“仁者先难而后获”。没有生命的磨砺,就不会有生命的幸福。纵观一些成大器者,很多都是经历了磨难才走向成功的。天道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那就是有难必有易,有苦必有甜。那些唾手可得的“幸福”,也多可在一夜间“灰飞烟灭”。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孩子,由于大多娇生惯养,如果没有磨砺意识与行为,将来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可以说,磨砺是人生走向幸福之路的“奠基作品”。
张萍:“尊重为本”是“享受教育”的情感基础,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更是我们实现教育的落脚点;享受教育是教育实施过程中对“尊重为本”的具体体验与完美诠释。
陶继新:其实,“尊重为本”与“享受教育”还有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越是会尊重的人,越是可以享受教育;越是会享受教育的人,也越是会尊重。二者之间的和谐,可以使人走向一个真正幸福的境界。
张萍:学校的办学理念形象化生成了学校的校色——黄色、蓝色。
黄色寓意着阳光般明朗的心态,蓝色象征着海洋般博大的胸怀。阳光与大海既是向上与博爱的象征,同时又彰显着当代济师附小人襟怀坦荡、积极进取的品格特征。
基于此,我们将老师的工作信条定位在——我工作,我美丽,我健康,我快乐。
积极的工作状态是一种美丽的存在,只有身心健康的老师才能享受教育人生的无穷乐趣,才能挥洒教育生涯的瑰丽色彩,才能培养造就身心俱健、品学兼优的人才。
积极的工作状态是奉献,是创造,更是一种快乐的自我实现,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追求用智慧开启思维,用创造开拓未来,在付出青春年华、付出苦汗热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收获自我实现。它是辛勤劳动与无私付出时体验到的、收获到的,并久久留存在心底的愉悦与幸福。
陶继新:积极的工作者在奉献与创造的同时,也塑造与成就了自己。奉献就有回报,尽管不求回报;创造就有收益,尽管不求收益。这样,功利之心淡去,生命得以升华。这,当是高层次的“尊重为本,享受教育”。
张萍:其实,附小发展历程中的教师典范当属我们的老校长王祝晨先生,他力主革新,开山东省白话文教学之先,为山东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凝聚着创造与奉献的教育人生在附小的历史上书写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我们附小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一个附小教师终身学习的楷模,所以我们将学校教学楼命名为——祝晨楼,将教师的各项比赛命名为——祝晨杯。
祝晨杯教学大赛希望我们的每位教师以王祝晨先生为榜样,学习他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求真严谨、扎扎实实的治学态度,努力实现我们用心灵写就的工作信念——与学生同成功,让教育更精彩。
陶继新:学生是发展的,未来是绚丽的。那么,教师要想与学生同成功,就不能只是为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付出,还要实现自身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飞跃。其实,这并不是自私,而是崇高。当一个教师不断发展的时候,其教育教学水平也在“水涨船高”,就会教育出更优秀的学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也。而教师的成长,还会生成一种特别的快乐心境,并由此提升工作与学习的效率。如是循环往复,就会使得教师更快成长与更加幸福,学生更加成功与更加快乐。
张萍:对,教师的成功体验必将进一步带动学生的发展向往,学生只有在不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的过程中,才会不断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而这样的成功体验必须建筑在日益增强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的良好习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付出上,因而我们的教师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形成这样的成长信条——我乐学,我会学,我努力,我成功。
快乐的附小师生陶继新:乐学与会学是相辅相成的。乐学即学习进入审美状态,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原本如此美丽。会学则内含着自主、自动与积极,不然,就成不了“会”,因为一味在教师的“喂养”下的学生永远不会学习。于是,努力而不感到痛苦,成功而又水到渠成。
张萍:百年附小生生不息,桃李满天下,涌现了以东方鸿儒季羡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著名校友,我们将学校艺术楼命名为——羡林楼,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最高奖项定名为:羡林奖。目的是为了引导我们的师生以季羡林为榜样,学习他真诚质朴,淡泊阔大,勤奋博学,富有爱心,积极进取的人生境界,实现我们共同的发展愿景——今天我为附小骄傲,明天附小为我自豪。
陶继新:季羡林之“大”不只在于他的学识之博,更在于他的人品之佳。他不但是你们学校的自豪,而且也是全校师生的榜样。但是,要想让“明天附小为我自豪”,就不能让季羡林只是作为一种榜样与偶像,还要真正向着这个目标矢志不移地前行。
张萍:附小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它既有百年的丰厚底蕴,又呈现出勃勃的时代精神,我们努力使我们的学校呈现出这样的形象——百年附小、人文附小、科技附小、现代附小。
陶继新:人文与科技二者都很重要,百年与现代都有意义。关键是如何让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并让这16个字成为一个品牌。你们的努力,既要对得起过去,又要对得起现在与未来。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张萍:我们希望百年附小凸现人文特征,科技附小彰显时代精神。在这片令人激情洋溢的热土上我们全体师生将共同努力,打造具有附小特色的——阳光文化。
阳光是爱的象征,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阳光是公平、民主的代名词,体现着对规律、规则的尊重;阳光是幸福的源泉,孕育着自由发展、快乐成长的理念。阳光文化以“尊重为本,享受教育”为核心,包含着博爱、民主、生命、成长、自由、快乐等要素,体现着附小的人文精神和民主科学的思想。
它主要包括以“尊重为本,享受教育”为核心的理念文化;以“阳光工程”为主体的制度文化;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适负高效”为特征的课程文化;以“绿色、童趣、书香、数码”为要点的校园环境文化;以“积极生活、快乐成长”为特色的师生精神文化。
陶继新:阳光还让我想到《周易》之中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与学生在一起可见,心里有了阳光,生命非但会“元亨利贞”,而且会有极大的发展。
张萍:“阳光文化”的形象大使为一只沐浴着晨晖展翅高飞的春燕。
春燕来自季羡林老先生为附小的百年校庆题词“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当时的济南教育界像第一只报春的燕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山东教育史上功不可没。”春燕象征着百年附小人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职业态度,积极明朗、豁达开放的精神风貌,锐意改革、追求卓越的创新品质,也必将激励着我们在新的百年历程中实现附小更大的发展,创造附小更新的辉煌。
陶继新:春燕不但可以报春,还给人温暖与温馨的感觉。于是,大家应当尽情地享受春光之美。同时,春燕还象征着新的生命开始复苏,新的一年已经起程。所以,它还预示着将有新的气象新的希望。我在想,附小不正是大地回春吗?师生不正是春意盎然吗?未来不正是春光明媚吗?
学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