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台拜帅、誓师阅兵的盛大仪式将如期举行,天不亮,彭城的百姓就兴奋地涌上了街头。这个清晨铅云低垂,秋风劲疾,气氛有些肃杀,不过这丝毫影响不了彭城军民的雀跃心情。从徐州总管府至在彭城西北大校场的大道两旁,早已一个挨一个地矗立着全副武装的军卒,每隔十个护道卫兵就竖着一面周朝大旗。北周大旗均为黑旗,旗帜中央用黄线绣着斗大的“周”字,远看便如同黑云翻墨不能掩盖金色的太阳,肃穆中充满霸气。今日风大,沿路无数面黑底金字的大旗在风中猎猎而舞,煞是雄浑。
在宇文衍的坚持要求下,韦孝宽也登上了御六匹白龙马的巨大的皇帝龙撵,龙撵专门去掉了车厢和棚盖,以便让百姓和军卒无遮无掩地领略帝王威仪。宽大的龙床左边,坐着头戴冕旒冠身着上玄下朱冕服的小皇帝,右边坐着顶盔冠甲罩袍束带的韦孝宽。在仪仗队和禁卫军的前后簇拥下,缓缓向西北大校场行进。所到之处,被护道卫兵隔离在人墙之外的百姓们莫名的兴奋,无不伏地叩拜高呼万岁,激动得泪如雨下者大有人在。对此宇文衍已习以为常,虽然这种疯狂崇拜在二十一世纪可见于宗教领袖、独裁者和超级娱乐巨星,但在这个时代,只属于皇帝。他不时抬手对夹道欢呼的百姓挥手致意,更令百姓们受宠若惊,感动得五体投地直喊到声嘶力竭。韦孝宽则始终面带微笑双手扶膝挺胸端坐着,保持着军人威仪。
途中,宇文衍看着沿街随风飘摆的黑色大旗有感,便问韦孝宽:“老将军,黑色的旗帜看着好生威武壮烈啊,朕记得秦朝也尚黑,对吗?”其实他这个印象来自二十一世纪一部关于秦始皇兵马俑的纪录片。
韦孝宽点点头道:“陛下博学啊,秦朝也尚黑。不过秦与前朝北魏相同,都为水德,故而尚黑。而我朝为木德,按理应该尚青才是。”
“哦?”宇文衍本来也就是随口一说,听了此话便来了兴趣,“那我朝何故尚黑呢?什么水德、木德朕也不明其意,老将军给朕讲讲吧。”
韦孝宽用手捋了捋被风吹乱的白须,说道:“古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战国时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论,就是说世间万事万物都依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生相克的大道循环演进,朝代的兴替也合乎此理。而五德又对应着五种颜色,土德为黄、木德为青、金德为白、火德为赤、水德为黑。他认为一切始于土、终于水、再徙于土的周而复始,他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也就是说舜帝为始,为土德;传至大禹建夏朝,木胜土,故而夏朝为木德;夏亡商兴,金胜木,故而殷商金德;商灭周立,火胜金,故而周为火德。”
“而秦始皇夺周鼎并六国,以此类推,水克火,秦朝因此便是水德了,对吗?”宇文衍接口道。
“嗯!陛下聪慧,能举一反三,一点就透啊!”
“可是,方才老将军又说前朝北魏水德,我朝取而代之,理应以土克水啊,怎么说我朝是木德而非土德呢?”宇文衍又问。
“问得好!”韦孝宽大点其头,显然对这一问题的赞赏远胜于对刚才的举一反三。他解释道:“前汉末年,王莽为了给自己篡汉造势,将‘五行相胜’更替说改成了‘五行相生’更替说,以生为次,从所由生。也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再生土。同时创造了‘三皇五帝’之说,将伏羲、神农、黄帝尊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黄帝因其名号为‘黄’,无可争议便是土德,依次推演下来则尧帝为火德,舜帝仍为土德,再往后夏为金德、商为水德、周为木德……”
“那秦就成了火德,火德为赤,与秦人尚黑岂不矛盾了?”
“陛下说得没错!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王莽竟硬生生将秦朝排斥在兴替序列之外,理由是暴秦二世而亡,不能算做一个正统的朝代。当然此举也是巧借前汉初年水德与土德之争做为铺垫,当时汉丞相张苍曾力主不以秦为一德。不过此说并不为前汉皇室和朝廷所接受,却是被不臣之臣王莽利用了。王莽以汉续周,周为木德,木生火,前汉就成了火德,‘炎汉’之名也由此而来。将这些理论和舆论基础打好之后,接下来篡汉之事便顺理成章了。既然汉为火德,与尧帝一系,可知汉家尧后。而王莽又自称舜帝之后,为土德,暗示天下如尧之禅位于舜,汉应禅位与他,这样才合乎天道五行。”
宇文衍受益匪浅地叹道:“哦,原来如此!那后汉灭莽之后呢?”
“那自然是如同王莽剔除秦赢一般剔除了新莽,却又延续了王莽建立的五行相生论,将前后两汉视为一体皆为火德。五行相生的兴替之论便一直延续至今了。”
“哦……那么以此类推曹魏为土、两晋为金、北魏为水,我朝便是木德了。可为什么木德不尚青而尚黑呢?”
韦孝宽笑道:“呵呵,这个说起来可就有一段故事了……”
公元550年,高洋率先取代了东魏自立,建北齐。建国之初,高洋还颇有作为,勤于政事,以法驭下,同时也支持汉化。但在延续“五行终始”的问题上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西边的宇文家族早晚也要取代西魏而自立,而宇文更加汉化,必会循规蹈矩地遵循木德尚青。若北齐也尚青,两军的旗号军服岂不混淆?不如尚赤,赤为火德之色,火克木,就等着尚青的宇文军队来送死吧!
时隔七年,在公元557年,在宇文护的操纵下,北周取代了西魏。原本确如高洋所料,北周朝廷准备确认木德并且尚青。谁知韦夐平生绝无仅有的一次建言献策让高洋的算计落空了,韦夐当时对宇文护说:“东边的赤色齐军正等着我们穿上青色的军服去送死呢,他们妄图以火焚木,我们何不尚黑,来个以水灭火?”
宇文护深以为然,立即采纳,北周便沿袭了北魏的黑色。其后黑色狂潮摧枯拉朽般淹没赤色军团时,不但印证着方外高人韦夐的预判,仿佛还在为五行相生相克的远古大道书写着注脚。
宇文衍听完不禁有点痴了,五行之说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他不由想起了《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确实是穿着火红的战袍。随即他又想到了杨坚,他到底是火命还是金命呢?与木德的北周是相生还是相克呢?而自己又是什么命?与杨坚是相生还是相克?一时间思绪纷杂,默然呆坐。
忽然间,耳闻中鼓号齐鸣声震天宇,宇文衍一震,回过神来,原来车架已经来到了西北大校场。
七十二面牛皮大鼓被同时擂响,一百零八只牛角大号被同时吹鸣,那声势直如惊涛拍岸、狂风呼啸,震撼着大地,也震撼着人的内心。大校场内,整整齐齐矗立着三十六个方阵,那是即将接受检阅的三十六个千人队,三万六千受阅将士。有步兵、有骑兵、有攻城兵、有后勤兵,旗号装备不同,但都身着黑色的军服,如同一块块巨大的黑铁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校场上,横平竖直纹丝不动,甚至连战马也都整齐划一,除了将军们的黑色盔缨和黑色斗篷在风中飘飞,成为着黑色乐章中灵动的音符。
三十六的方阵中央,有一座高逾十丈的夯土高台,台分三层,最上层树立着一根高耸入云的圆木捆扎而成的大纛旗杆,旗杆如剑指苍穹,等待着帅旗的升起。
在壮怀激烈的鼓号声中,一少一老,一帝一将携手从方阵中的通道走过,走向风中矗立的高台。他们拾级而上,来到高台顶层,整个大校场尽收眼底,三十六个方阵看上去更如同刀裁斧劈般齐整,威风不可一世。
宇文亮负责主持整个拜帅阅兵誓师的仪式,他首先占到高台顶层的边缘,面向京城长安的方向大声宣布了仪式的开始。台下三万六千名将士立即齐声高呼“万岁”,手中的武器也都随着呼喊声齐刷刷地举起、放下,校场外面围观的百姓也都跟着节奏呼喊,声浪人浪震动着整个彭城。
接下来,小末大声宣读了天元大皇帝的伐陈诏书,并宣读了对韦孝宽、宇文亮、梁士彦的任命。宇文衍从盛装着敕令、印玺、虎符和天子剑的木质漆盘中拿起了虎符匣,从里面郑重其事地取出了半个调兵虎符。这半个虎符是整个虎符的右半侧,造型古拙,形似一只昂着头伏低身躯随时准备奋力扑击的猛虎,由青铜打造,黝黑中泛着青光。其外用精湛的错金工艺嵌入了几个篆字——甲兵之符,右在君,左在徐。说明这是专门用于调动徐州防区军队的虎符。虎符的内侧有一个多边形的凸起和一个多边形的凹陷,用于和另一侧的虎符对应相扣。
韦孝宽也取出了由他掌管的另外半个虎符,形制及上面的文字均与宇文衍手里的虎符无异,他双手将其奉给了宇文衍。宇文衍接过左半侧的虎符,与右半侧的虎符对齐,两手一合,只听“咔”的一声轻响,两半虎符准确无误地合二为一,严丝合缝,变成了一只完整的蓄势待发的猛虎,虎背上的两行金字如同绚丽的虎皮斑纹,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