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中国青年,从小父母就教育他让他学会独立。于是,他一岁的时候,便学会了走路,两岁时便坚决不再拉着父母的手,三岁便能独自去幼儿园。12岁上初中时一个人背着行李就走了,他独自去交学费,找宿舍,找床位,铺被子,虽然初来乍到环境不熟,跑了些弯路,但毕竟是自己动手完成这一切的,一点也没有依赖他人,他心里充满了自豪。
18岁时,他进了大学,同样是一个人坐上了去外省的列车,第一次走出了省门。从此,他更加独立,不但生活上,他将自己照顾得很好,在学习上,他也尽量自己去找答案。哪怕上课时没听懂,他也会利用下课时间去图书馆找资料,然后花上几倍于课堂上的时间来求证,他几乎没有给同学和老师们带来一丁点儿麻烦。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独立,父母很高兴,并深深地为能有这么一个儿子感到自豪。
有一位美国青年,在他一岁的时候,还不会走路,于是父母将手伸过去牵着他走。在他两岁的时候,他还经常摔跤,每次摔倒之后,父母总是远远地看着,并鼓励他依靠身边的物体爬起来,如果他的身边没有任何可以借助爬起来的物体,则告诉他,可以向父母求援,让父母伸出一只手来帮助他站立起来。在他上幼儿园时,父母告诉他,他可以跟邻居家的小孩一起去。或者跟在邻居孩子父母的身后去,也可以向自己的父母求助。
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父母总是要问他跟同学们的关系怎么样,相处得是否融洽,有没有找老师问过不懂的问题。到了大学,他的父母会问他跟其他大学的同学有没有联系,认识了多少位社会知名人士。
在两位青年大学毕业即将走向社会时,那位中国青年茫然了。因为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就必须走出校园,将自己融入社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求人。可是,中国的那位青年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习惯,不善于也从没求过人,甚至很少与别人交往。而美国的那位青年则运用自己的交际能力,调动自己的社会关系很快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不久又成功地说服身边的伙伴,一帮年轻人拉起杆子办起了公司。
自古,中国人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却不知在越来越先进的社会里,已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不管是个体户还是办公司,都得求人。如果你是一名求职者,你就得求别人给你一个就业的机会,让你在别人提供的平台上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老总,就得求人给你当帮手,帮你一起打天下,办公司。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一项事业,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历史上所说的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也就是一个求人的过程,用书面语来说就是交际,也叫做人与处世。天时地利永远也赶不上人和,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更好地处世,也就是说只有充分发挥好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