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47700000042

第42章 离娄章句上(凡)(4)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伯夷让国,遭纣之世,辟之,隐遁北海之滨,闻文王起兴王道,“盍归乎来”,归周也。)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吕望也,亦辟纣世,隐居东海,曰闻西伯养老。二人皆老矣,往归文王也。)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此二老犹天下之父也,其馀皆天下之子耳。子当随父,二父往矣,子将安如?言皆归往也。)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於天下矣。”(今之诸侯,如有能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间,必足以为政矣。天以七纪,故云七年。文王时难故久,衰周时易故速也。上章言大国五年者,大国地广人众,易以行善,故五年足以治也。)

[疏]“孟子曰”至“必为政於天下矣”。正义曰:此章指言养老尊贤,国之上务,文王勤之,二老远至。父来子从,天之顺道。七年为政,以勉诸侯,欲使庶几行善也。“孟子曰:伯夷辟纣”至“养老者”,孟子言伯夷辟纣之世,乃辟纣而逃遁,居於北海之畔,後闻文王作兴而起王道,乃曰:盍归乎来,归周也,我闻之西伯善养其耆老者也。“太公辟纣”至“养老者”,孟子又言太公辟纣之乱,而辟居於东海之畔,後闻文王兴起,乃曰:盍归乎来,归周也,我闻西伯善养其耆老者也。“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至“其子焉往”者,言伯夷、太公二老,乃天下之太老也,犹父也,而皆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天下之父既归之,其为天下之子又焉往,是必皆归之也。注“伯夷让国”至“归周也”。正义曰:案太史公云: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後因叩马谏武王。武平殷乱,二人耻食周粟,隐於首阳山,且饿死焉。孔子云“伯夷叔齐,饿於首阳山之下”是也。又云:太公望,东海之上人也,或云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注云“天以七纪,故云七年”。正义曰:《书》云五纪,曰岁、月、日、星,辰、历数,今云七纪者,案鲁昭公十年《左传》云:“天以七纪。”杜注云:二十八宿,四七。是其旨也。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求,孔子弟子冉求。季氏,鲁卿季康子。宰,家臣。小子,弟子也。孔子以冉求不能改季氏使从善,为之多敛赋粟,故欲使弟子鸣鼓以声其罪,而攻伐责让之。曰“求非我徒”,疾之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孔子弃富不仁之君者,况於争城争地而杀人满之乎?此若率土地使食人肉也,言其罪大,死刑不足以容之。)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孟子言天道重生,战者杀人,故使善战者服上刑。上刑,重刑也。连诸侯,合从者也,罪次善战者。辟草莱,任土地,不务德而富国者,罪次合从连横之人也。)

[疏]“孟子曰求也”至“次之”。正义曰:此章指言聚敛富君,弃於孔子,冉求行之,同闻鸣鼓。以战杀人,土食人肉,罪不容死,以为大戮,重人命之至也。“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至“攻之可也”者,孟子言冉求为季氏之家臣,不能佐君改於其德,以为治国,而乃聚敛其粟,倍过於他日。孔子责之曰:求非我之徒弟也。乃令弟子鸣鼓,以声其罪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至“罪不容於死”者,孟子言由此冉求赋敛观之以孔子所攻,则今之国君不行仁政而富之,是皆弃之於孔子者也。又况为之强战?争地以战,而杀人至於盈满其野,争城以战,而杀人至於盈满其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之肉也,其罪必不容於死。以其罪大,虽死刑不足以容之也。“故善战者服上刑”至“任土地者次之”者,孟子又言故善能为陈而战者,服於上刑。上刑,重刑也。合纵连横之诸侯,罪次之,以其罪次於善战之上刑也。务广开辟草莱,而任土地,不务德者,又次之,以其又次连横合纵之诸侯者刑也。注“求,孔子弟子”至“疾之也”。正义曰:案《史记·弟子传》云:“冉求字子有。”郑氏曰:“鲁国人。”又案《论语》云:“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安国云:“冉求为季氏宰,为之急赋税。”郑注云:“小子,门人也。”云“季氏,鲁卿季康子”者,案《左传》云:“季康子,鲁卿,季孙肥,谥曰康。”《谥法》曰:“安乐抚民曰康。”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眸子,瞳子也。存人,存在人之善心也。)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毛焉。(了,明也。毛者,蒙蒙目不明之貌。)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哉!”(,匿也。听言察目,言正视端,人情可见,安可匿之哉。)

[疏]“孟子曰存乎人者”至“人焉哉”。正义曰:此章指言目为神候,精之所在,存而察之,善恶不隐,知人之道,斯为审矣。“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者,孟子言存在於人者,莫贵乎眸子。眸子,目瞳子也。眸子不能盖掩人之恶也。“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毛焉”者,言人胸中正而不邪,则眸子於是乎明。了,明也。胸中不正,则眸子蒙蒙而不明。毛,不明也。“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哉”者,言知人之道,但听其言,观其眸子明与不明,则人可见,又安可匿之哉?此孟子言知人之道,但观人之眸子耳。注“眸,瞳子。了,明。毛,不明之貌”。正义曰:是皆蒙《释文》而言之也。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为恭敬者,不侮慢人。为廉俭者,不夺取人。有好侮夺人之君,有贪陵之性,恐人不顺从其所欲,安得为恭俭之行也?)“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恭、俭之人,俨然无欲,自取其名,岂可以和声音笑貌强为之哉。)

[疏]“孟子曰恭者”至“为哉”。正义曰:此章指言人君恭俭,率下移风,人臣恭俭,明其廉忠。侮夺之恶,何由干之,而错其心。“孟子曰:恭者,不侮人”至“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者,孟子言为之恭俭者,则不侮慢於人,亦不能僭夺於人,盖以恭敬则不侮,俭约则不奢故也。如有侮夺人之君,惟恐其民不顺己之所欲,安得为恭俭者焉,为之恭俭,又岂可以声音笑貌为之恭俭哉?言人为恭俭,在心之所存,不在於声音与其笑貌为之矣。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淳于髡,齐人也。问礼男女不相亲授。)孟子曰:“礼也。”(礼不亲授。)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髡曰:见嫂溺水,则当以手牵援之否邪?)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孟子曰:人见嫂溺,不援出,是为豺狼之心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告髡曰:此权也。权者,反经而善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髡曰:今天下之道溺矣,夫子何不援之乎?)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孟子曰:当以道援天下,而道不得行,子欲使我以手援天下乎?)

[疏]“淳于髡曰”至“子欲手援天下乎”。正义曰:此章指言权时之义,嫂溺援手,君子大行,拯世以道,道之指也。“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者,淳于髡,齐国之人也,问孟子曰:男女授受之际,不相亲授,是礼然与否?“孟子曰礼也”,孟子答之,以为是礼然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者,髡又问孟子,如是则嫂之沉溺於水,当以牵援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孟子言如嫂之沉溺於水,而不牵援之者,是有豺狼之心者也。以其豺狼之为兽,其心常有害物之暴,故以喻之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者,孟子又告淳于髡,以谓男女授受不亲,是礼当然也,嫂之沉溺援之以手者,是权道也。夫权之为道,所以济变事也,有时乎然,有时乎不然,反经而善,是谓权道也。故权云为量,或轻或重,随物而变者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之,何也”,髡复问孟子,言今天下之道以沉溺之也,夫子之不拯援之,是如之何?“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孟子言天下之沉溺,当以道拯援之,嫂溺则当以手援之,今子之言,是欲使我以手援天下乎?此言不可以手援天下,当以道援之矣。斯亦明淳于髡之蔽也。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问父子不亲教,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父亲教子,其势不行。教以正道,而不能行,则责怒之。夷,伤也。父子相责怒,则伤义矣。一说云:父子反自相非,若夷狄也。子之心责於父,云:夫子教我以正道,而夫子之身未必自行正道也。执此意则为反夷矣,故曰恶也。)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闻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易子而教,不欲自相责以善也。父子主恩,离则不祥莫大焉。)

[疏]“公孙丑曰”至“不祥莫大焉”。正义曰:此章指言父子至亲,相责则离。易子而教,相成以仁,教之义也。“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公孙丑问孟子,言君子以不自教诲其子,是如之何。“孟子曰:势不行也”至“父子相夷则恶矣”者,孟子答公孙丑,以谓君子所以不教子者,是其势之不行,所以不自教也。教之者,必以正道而教之,以正道而教之而子不行,则续之愤怒。既续之以愤怒,则反伤其为父子之恩矣。夷,伤也。父子之恩,则父慈子孝,是为父子之恩也。今继之以怒,是非父之慈也。且以子比之,夫子既教我以正道,而子之身自未能出行其正道也,如父子之间,子以是言而反父,是则父子相伤矣。父子既以相伤其恩,则父子必相疾恶也。故云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者,孟子又言古之时,人皆更易其子而教之者,以其父子之间不相责让其善也。如父子自相责让,则父子之恩必离之矣。父子恩离,则不祥之大者也。所谓易子而教者,如己之子与他人教,他人之子与己而教之,是易子而教也。所谓不祥之大者,则祸之大者矣。注:夷有二说,一说则以夷训伤,一说以夷为夷狄,其义皆通矣。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事亲,养亲也。守身,使不陷於不义也。失不义,则何能事父母乎?)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先本後末,事、守乃立也。)曾子养曾,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曾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将彻,请所与,问曾所欲与子孙所爱者也。必曰有,恐违亲意也,故曰养志。曾元曰“无”,欲以复进曾子也,不求亲意,故养口体也。事亲之道,当如曾子之法,乃为至孝。)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暗恋娇妻:总裁我要扑倒你

    暗恋娇妻:总裁我要扑倒你

    【片段一】老公,你是什么时候暗恋我的。“很久”很久是多久?“。。。。”
  • 快穿之总有男配想追朕

    快穿之总有男配想追朕

    身为一个普通的大学医学系二年级生,白未希始终都没有想到,自己不过只是找了份兼职,自己就从此就在穿穿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顺带还坑上一个没用的系统。嘛,那也就算了,有钱赚就行。但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每一次,每一次她到一个世界,就会被男配追追追“我都说了,躲是没有用的了吧。”“没关系,到哪里,我都可以找到你的。”“你人在哪,我就跟到哪。”不不不,你离我远一点啊啊啊啊!!!!白未希欲哭无泪,边跑边喊“总有刁民想害朕啊啊啊!!”
  • 三世真相

    三世真相

    三万年前,我被封为斗战胜佛,当入雷音寺,但入雷音寺发现一切都是阴谋,与伪佛斗,终究战败,所幸留存一缕残魂,得以转世,两万年前得以重生,化生为人,登巅峰,灭天道,离真相只差一棍,终被一双大手无情碾碎,这一世,我终究要揭开迷雾,此生再无轮回。
  • 烟雨江湖路

    烟雨江湖路

    在经历了一番苦难和锻炼之后,龙天终于带领着他自己成立的天下第一帮派,成为了帝国的新一代的主人!
  • 破尊记

    破尊记

    相传,亚陆修士,天仙为尊。天仙之能,可翻江倒海,上天入地,屠龙擒凤,弑怪斩凶。张雷成,一个禀天地而生的四系修士。修肉体,炼精神,尝人间辛苦,汇世上精粹,用自己的实力,走上一条另类无敌之路。
  • 三国飞将吕布

    三国飞将吕布

    汉帝失德,天下易鼎。内有黄巾叛逆,外有胡虏肆虐,九州纷起战火。并州贫瘠,民不聊生,鲜卑势大,屡屡破境洗劫。九原有吕布,聚兵马,战鲜卑,平匈奴,任武都令,收复九郡九十一城,捡拔能臣猛将,逐鹿中原!
  • 禁爱之黑色曼陀罗

    禁爱之黑色曼陀罗

    遥遥相望,青山中隆起的一座孤冢。白雪漫天,舞动着一片寂寞。坟头开满了黑色的曼陀罗。它们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悲伤。长发及踝的女子伏倒坟前,慢慢将剑刺向胸口。我的爱,来生再见。黑色曼陀罗,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唐惊闻录:九方神龙

    大唐惊闻录:九方神龙

    夜郎国曾是汉朝时,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边陲小国,后来迅速发展,其疆域扩张到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一带,汉成帝为稳固政权,派重兵讨伐,夜郎国大败。自那一战后,这个曾统治西南地区的王国,竟在一夜之间,神秘消失。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消失的,自然也更加没人知道为何会一夜消失,只留下了无数的传说,以及能够号令天下的神龙令和富可敌国的宝藏。安禄山、李隆基、李亨、李璘、梅花卫、例竟门等多方势力卷入到寻找神龙令的浪潮中去,一场父与子、兄与弟的战争,在权力的交错之下,正式拉开。
  • 大佬求你别掉马

    大佬求你别掉马

    传闻中凶狠不尽人情的段大少在干什么!老婆手痛要抱抱,老婆对不起我错了、而这位"老婆"却说‘我又不是医生手痛去医院’一位白莲出来游,一路虐渣一路爽、前期女主掩藏身份,后来疯狂掉马,让众都惊叹不已!什么学渣第一,什么家族强大,众人:惹不起惹不起,先溜了、
  • 不算武侠不慕仙

    不算武侠不慕仙

    谁说仙道极乐?谁言江湖逍遥?修道为永生,永生不可求;成侠求逍遥,逍遥难自由。当陈枯一觉从梦中惊醒,这位曾经的修仙界大佬再不记得以前发生了什么,一生修为也散尽天地之间,只好修炼曾一度鄙夷的武学功法,下山寻找答案——师傅将自己送入红尘,用意何在?那昆仑道观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看似自在逍遥的江湖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杀机?破尽邪魔逆斩天,大笑三声自人间。人间万事有缘法,不算武侠不慕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