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偃困兵于大江边上,等从蜀郡调来医师将部队调理康复已是两月有余的事情。李偃见前面的道路尚有太多的未知,便派出三千士兵在前方开路搭桥,等天气稍凉后再起大军出发。
等士兵打通与褒崞联系的道路,天气亦开始转凉,李偃遂尽起大军朝秭归出发。很快蜀军会合在一起,李偃听完褒崞的报告后发动了对秭归的进攻,一连三日的猛攻,伤亡了三千余士兵秭归却无法攻下。
李偃看了楚国的形势图,心想如果要绕过秭归直接攻打郢都的话很可能会陷入被楚军两面夹击的境地。他与褒崞商量了很久,认为他们此行的任务主要是削弱楚国的力量,不让熊通全力攻打汉中和方城。二人决定先把秭归团团围住,意图把秭归的力量耗尽后再攻城。
于是李偃派褒崞领兵扫除秭归附近的楚国属地,让他们归于长安的麾下,同时派人修建城池,派人让当初留在崇山峻岭中的木弘弟子把在深山中的苗蛮从山中带到秭归附近新占之地,开辟土地让这些苗蛮转为农耕,同时让南兰从蜀郡和夜郎也迁移部分民众前来和苗蛮及原来的民众混居在一起。
当初李偃留在苗蛮的木弘弟子木舄经过多年的行医和传授先进的文化,因其对苗蛮的贡献得到了苗民的尊重,在两年前被苗民推举为首领。他接到了李偃的命令后,先从苗民中挑选了两千青壮作为先遣加入了蜀军,而后在率全部的苗民走出了大山。
南兰亦从夜郎和蜀郡征集了五千士兵交给了李偃,让参与围攻秭归的全部部队达到了二万五千人。在几万人的努力下,一座长宽各两千丈的小城在离秭归二十里外的地方很快立了起来。李偃将其命名为乐句城,选派五千士兵在此驻守,并任命木舄为城守,负责乐句城的一切事务。
等新城事务安排差不多时,天气已开始转冷,部队的行动困难增大。李偃在入冬前又发动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但结果依然如旧,秭归城内不但有上万的正规楚军部队,还有差不多相同数量的后备部队。李偃见事不可为,便把部队撤下来,继续围困秭归。
不过秭归城内已呈现出疲态,几个月的与外界断绝,城内不但粮食短缺,民心浮动,还造成了战斗物资的短少。李偃认为只要再有三个月的时间,秭归城将不攻自破,但这三个月内围困的部队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以免被城内的楚军抱死突出决战,打乱战斗部署。
围城过了一个月左右,邓浦历经千险找到了李偃,把方城的战事和王子狐的命令告诉了他。李偃听说方城失守和孙晟失踪,大急之下要尽起部队强攻秭归,然后再急速进军郢都。邓浦和褒崞及时阻止了李偃,仅凭这两万人的部队要攻下秭归是相当困难的,就算是攻下了也损失惨重,无法完成王子狐的战略部署。
李偃冷静下来后,觉得二人之言在理,思索后命令褒崞领五千先锋先行在秭归和郢都之间立寨,木舄领五千士兵坚守乐句城,防止秭归城的偷袭,自己则亲率一万五千人准备围攻郢都,同时派人把墨衡的夜郎军调回到郢都一带,准备合兵攻打郢都。
李偃领蜀军冒着严寒出发,经过十来日的行军到达了郢都城下。郢都守军见蜀军来犯,并不失守,他们在郢都附近与李偃的蜀军进行了一次正面的战斗,楚军约有三万人左右,蜀军凭着优良的军事优势堪堪顶住了楚军的进攻,双方见识到对方的实力后,各自收兵回营。
李偃此番出征事事不顺,心情烦闷不已,邓浦见状建议李偃不如率军北上伺机与近卫军骑兵会合打击方城楚军的补给。李偃见郢都不但城高粮足,而且兵士众多,就算墨衡率军前来也未必能讨得好处,便接受了邓浦的建议。
他命令褒崞率一万军马回乐句城,确保乐句城不失,伺机消灭秭归之敌,同时命令墨衡继续留守在原地,隔断楚徐两国的联系。自己和邓浦率一万士兵延楚军的补给线急速北上,沿途扫荡楚军的补给线,把熊通困死在方城。
李偃的这一策略是蜀军的最佳选择,单凭他们这些士兵是无法打破郢都的防御的,但他的决定使得他错过了与姬横、孙晟会面的机会。
由于蜀军的行动飘忽不定,姬横和孙晟南下至郢都附近后才知道李偃已率部北上,二人见蜀军走后郢都楚军一直尾随跟着,实在是难以偷越过楚军与李偃会合,便派人告诉李偃自己的行踪。
李偃接到两人的报告,心中大喜,本想回师迎接他们这些人,但熊通知道长安部队已越过方城意图切断方城与郢都的联系后,命令令尹斗伯比放弃汉中的战斗,迅速回师保证其补给线的安全,这样给李偃的部队造成了两面遭到攻击的危险,他不敢轻举妄动,派人告诉姬横孙晟二人可前往乐句暂时等候,待自己击退从汉中退回的部队后再去乐句与二人团聚。
可战争形势的发展却不如李偃的打算,斗伯比所率之军竟然有二万余人,从郢都而来的楚军亦有万余人,三万人夹击李偃的一万蜀军,加上与近卫军骑兵的又联系不上,让李偃不得不重新部署。由于李偃率领蜀军的出现,楚国的战争出现了一片混乱的局面,这是不论是王子狐,还是熊通都意料不到的,战争变得扑朔迷离,谁胜谁负很难意料。
摆在李偃面前的道路有几条,一是继续北上绕过方城与王子狐会合;二是西进进入汉中;三是南归冲破郢都楚军与乐句会合。这几条路都需要打硬仗,北上很可能遭遇熊通的主力,西进不可避免的与斗伯比发生战斗,南归不用说肯定要与“尾巴”楚军打上一仗,哪一方面的楚军力量都不小,都不是简单的事。
李偃思考良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东遁。趁楚军尚未对蜀军合围之际向东装作逃跑的样子,引楚军来追,伺机千里“奔逃”进入大别山与墨衡会合。这样一来可以吸引楚军的围追主力到自己这一边,让近卫军骑兵有机会破坏方城楚军的补给,二来可以与墨衡一道消灭贪功冒进的围追楚军。
李偃的决定让楚军内部发生了矛盾,令尹斗伯比以为蜀军不敢与数量庞大的楚军交锋而远遁,妄图先脱离战场而后再北上,因此主张迅速追击;从郢都尾随而来的季廉前不久刚追击过夜郎军,他知道蜀军如此行动肯定不会只是逃窜这样简单,一定有阴谋。二人意见相左,最后斗伯比仗着自己是楚国令尹,决定亲率大军追击,让季廉随后跟进。
李偃见楚军上当,命令部队冒雪前进,行走在崇山峻岭中。他早知道墨衡的夜郎军所在,估计好行军的日程,命令部队只带上够用的干粮轻身进发。斗伯比见蜀军丢弃了不少的粮草辎重,更加认定蜀军是疲于奔命,催促着部队前进。
但由于楚军携带了大量的粮草,行军受到了限制,两日后已与蜀军拉开了不少的距离。斗伯比看着心急,命令五千士兵也只携带少量的粮食武器,一定要赶上蜀军,设法拖住蜀军的脚步,等大部队跟上后再展开围剿。
李偃接到楚军五千士兵紧随的消息后大喜,在一个名叫喜谷的地方设伏,以优势的兵力和有利的地形狠狠的打击了紧跟着的楚军,让楚军先锋丧失了三千余士兵。斗伯比见状不敢再命令部队分开追击,他向徐国嬴候发出了合围蜀军的命令。
再说王子狐在申地接到探马来报说,汉中的楚军已撤回楚境,准备围剿近卫军骑兵和蜀军,他害怕两军有失,命令墨繇尽起汉中之兵,先消灭了巴人军队后深入楚境,给楚国造成压力。
李偃说帅之蜀军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行军,终于到达了大别山,他秘密会见了墨衡,二人商量后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消灭楚军的有生力量。二人选好作战地点后,决定以蜀军为诱饵,夜郎军作为战斗的主力,一举歼灭斗伯比的楚军。
李偃从蜀军中挑选了五千精壮之士交给墨衡,自己只领着剩下的五千士兵慢慢的在前面等着斗伯比。当斗伯比接到前面发现蜀军的消息后大吃一惊,但很快变成了惊喜,他得知前面的蜀军只有不到五千人时,心想这些蜀军肯定是在自己连日来的追赶中变得疲惫不堪和损兵折将。
斗伯比命令一万五千楚军赶紧赶路,务必要把这些蜀军消灭掉。李偃见斗伯比上当,也命令蜀军提高警戒,务必与楚军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让他们追上或发现自己的作战意图。
当斗伯比的楚军进入到夜郎军的埋伏阵地后,李偃大喊一声,突然把后队变前队,首先杀向楚军。斗伯比以为蜀军已无路可走,准备作最后的一搏,当下不顾楚军的疲惫命令部队全部压上,一举消灭这些害得自己在深山老林里转悠了大半个月的蜀军。
墨衡领着夜郎军在深山里搭建了不少的矮棚,部队早就埋伏在这些棚子里,大雪已掩盖了这些棚子,有些士兵已被冻伤。他们听到李偃的信号后,纷纷掀掉棚子,举起弓箭朝那些楚军射去。
楚军根本就没有料到雪地里还埋伏有如此之多的敌人,仓促间不少士兵倒在了夜郎军的弓箭下,鲜血顿时染红了雪白的地面,形成了鲜明刺眼的对比。
夜郎军把身上的弓箭射完后,随即抽出了背上的大刀冲向了乱成一团的楚军。没到半个时辰,楚军已有六七千人倒在了雪地上。斗伯比见楚军已无法完成追击的任务,便下令全军突围撤退。
没想到他们的归路已被另外的五千蜀军切断,顿时陷入了被四面包围的境地。斗伯比见事已不可为,心中懊恼当初为何不听季廉的忠告,他身边的几十楚军拼死护着他杀出了重围,向郢都逃窜。
当斗伯比他们逃出几十里后遇到了后面前来的季廉,季廉听说楚军遭受伏击已全军覆没后吃惊不已,但他听完战斗的过程后,方才明白原来自己前些日子追击的那些夜郎军原来和这些蜀军是同属于长安军。他知道仅凭自己的这一万人根本不是蜀军和夜郎军的对手,便向斗伯比建议迅速退兵,以报郢都的安全。
斗伯比此时已是惊弓之鸟,想都没想便催促着季廉赶快回军郢都。而李偃在战斗结束后认为楚军此时实力大损,但单凭蜀军和夜郎军也无法攻克郢都。于是他命令夜郎军继续留下阻止徐国向楚国增兵,自己和蜀军在大别山休整,等待开春即迅速开出,兵临郢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