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处世哲学,可以用“圆融”二字来概括形容。胡雪岩家境贫寒,又时时出入商海,所以也就没有一般读书人那种洁身自好、舍身殉道的思想观念。多年的伙计经历,胡雪岩认识到为人处世要学会做到“圆融”,要善于体察人心的喜怒哀乐,只有做事时顺应人们的爱憎恶欲,才能够取得皆大欢喜的办事效果。这虽然是为人傲慢、洁身自好的读书人所不齿,但恰恰是作为生意人要做火生意所必需的。一旦能够做到处世为人圆融,那么就会万事无不可遂,人心无不可得,所以胡雪岩无论在官场,还是在商场,都能够游刃有余、马到成功。
虽然胡雪岩在处世方式上灵活多变,更多地考虑怎样获取商业利益,但他并不是那种投机取巧、唯利是图的市侩,更不是那种不择手段、无所不为、不知廉耻的贪心汉。胡雪岩是个忠义观念极强的传统人,只是在传统之中又多少融入一些商人的“圆滑”,这不同于不择手段的急功近利,而是为了追求办事效果的多变。他为人处世始终信奉忠义观念,他不会因利而背信弃义,并且往往是为了忠义,运用自己圆融的处世手段,巧以应对以帮助朋友或为他人谋利,从而往往能够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
且说胡雪岩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收服耿介、清高的嵇鹤龄。嵇鹤龄为胡雪岩侠义之风所动,只身前往危机四伏的新城平抚民变。
王有龄颇为赞赏嵇鹤龄的才干,决定为他向上面邀功请赏。巡抚大人黄宗汉也满口答应。
可是,王有龄调任署理湖州府的信札下来了,而真正平抚民变有功的嵇鹤龄却迟迟没有收到委任状。嵇鹤龄去巡抚衙门询问该事,答复是叫他继续等待。他知道官场虽称明镜高悬,实际上无官不贪,官场腐败十分普遍,因此一向清高的他是宁愿拿钱去塞狗洞,也不会拿钱去贿赂那些官僚,所以他更加愤恨官场,对请功一事就再也不闻不问了。
而王有龄见为自己立功的嵇鹤龄的委任官札迟迟没有下文,心里十分着急。
这一日,王有龄陪巡抚黄宗汉喝茶。王有龄十分谦虚地说自己这次的升迁,还要多谢黄大人的栽培,然而自己只是个幕后操纵者,如此嘉赏,实在是受之有愧。他想提醒黄大人,真正立功的嵇鹤龄还没有得到该有的奖赏。
黄宗汉故作糊涂,他只是问胡雪岩阜康钱庄开张后的经营状况,并附带地说自己准备给老家兑汇二万两银子,以聊表对家人的孝心。对于嵇鹤龄委任一事,他只字不提。
王有龄却没理解黄宗汉话的真实含义,黄宗汉很不高兴,眼一瞪,推说自己身体有恙,不能久陪,让人送客。
王有龄回到府上,恰好遇上胡雪岩。王有龄生气地把自己到黄宗汉那儿的遭受冷遇向胡雪岩述说了一遍。
胡雪岩听了,微微一笑,满怀信心地告诉王有龄,不出三日,嵇鹤龄的委任札就会下来,然后十分有把握地叫王有龄安心休息,一切包在他身上。
胡雪岩叫伙计准备二万两银票,以嵇鹤龄的名义寄往黄宗汉的老家,事成之后,又派人把汇票的底根给黄宗汉送去。
果然不出三天,嵇鹤龄的委任札就下来了,他接替王有龄担任浙江海运局“坐办”。王有龄佩服胡雪岩料事如神,嵇鹤龄知道不是胡雪岩就是王有龄暗中帮他疏通了官场关系。
胡雪岩以自己圆融的处世技巧,巧以应对,及时地送上银票,既满足了黄宗汉的贪心,又解决了嵇鹤龄的委任问题,并且将这一切都做得滴水不漏,既没有伤及嵇鹤龄清高的书生自尊,也算了却王有龄知恩图报的一桩心愿。
面对同一件事,由于嵇鹤龄、王有龄、胡雪岩三人的态度、认知不一样,结果也就截然不同。嵇鹤龄有着读书人的架子,禀性清高、狂傲,对行贿这种事颇觉不齿。正因为他不懂得官场的游戏规则,结果虽然安抚民变功大,而奖赏却拖延不定,这还不如坐享其成的王有龄。
而王有龄尽管报恩心切,想尽快为嵇鹤龄捞个实缺。可是他邀功心切,处世不知变通,一味地为嵇鹤龄表功,面对黄宗汉的暗示,却不解其意,因此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由于他有些不谙世故,心余力绌,有劲用不到恰当地方,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只有出入商海的胡雪岩,精通人情世故,从王有龄的谈话中明白了黄宗汉索贿却又不明讲的心思。于是他出面以嵇鹤龄的名义给黄宗汉送了二万两银子,耽搁许久的难题一时间得以解决。
胡雪岩这种走后门、行贿赂的做法,虽然不值得学习提倡,但要使事情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有时候就必须巧以应对,委曲求全。这种做法尽管有些急功近利,但却往往能够顺应某些人的心理,从而皆大欢喜、一举数得。胡雪岩“圆融”的处世方式在这里得以充分地展现。